去蘇州最不能錯過的一件事:去同里古鎮逛園林,後悔沒多來幾次

2022-08-10     蘇丹卿

原標題:去蘇州最不能錯過的一件事:去同里古鎮逛園林,後悔沒多來幾次

我理想中的蘇州旅行,是在一個千年古鎮中,是在樸實無華的水鄉中,是在一個煙火氣、文化味並存的地方。於是,我來到了同里古鎮。

同里古鎮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始建於宋朝,已有千年歷史。

現如今的建築風貌基本上是明清時期留下來的,小鎮被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成一體,素有「小橋、流水、人家」的美譽。

當然,也有人將它比作「東方的威尼斯」。

在這裡,坐船是一件愜意、美好的事。沿著清幽的河道,穿梭在古老的小鎮深處,總能勾起心底的水鄉情懷。但在這裡,逛園林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蘇州園林之美,海內外皆知。通常所去的地方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以及位於同里古鎮的退思園等。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的退思園是江南古鎮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其他皆在蘇州城區)。

無疑,退思園是同里古鎮園林中必去的地方,也是首選園林。

退思園

我國著名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陳從周曾這樣評價:「同里是一座古代建築的博物館,而退思園又是這座博物館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如此說來,退思園就是同里的「鎮館之寶」,其他園林建築皆為「重器」,如嘉蔭堂、耕樂堂(下文將會介紹到它們)。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無疑是江南古鎮建築園林中的精髓,也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作之一。

這座園林的建築特點較為罕見,除了體現了「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奇妙之外,也打破了傳統園林的格局方位,以貼水建築的形式成為蘇州園林中的佼佼者。

退思園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其主人名為任蘭生,設計者為當地有名的畫家,名為袁龍。在這有限的空間裡,袁龍的創造力、想像力和藝術的表現手法,令我嘆為觀止。

退思園在他的設計下,打破了傳統的前宅後院的縱向布局,變成了西宅東園的橫向布局,並且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等一應俱全。

更是有以春、夏、秋、冬」為蘊意的四座建築將我深深吸引:春在「坐春望月樓」,夏在「菰雨生涼軒」,秋在「桂花廳」,冬在「歲寒居」, 江南雅卷透窗顯形。

整個園林的前後進出依次是住宅、庭院、花園。

其中,花園是退思園的精髓所在,面積占整座宅園的一半以上,以荷花池為中心,假山、建築、花木環繞周圍,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被譽為是「小型園林的典範」

花園景觀最撩人心魄的還是夜色:水上升明月,水中生園景,如墜鏡中之夢。

這也是退思園夜花園(夜遊)必去的位置之一,雖然此處沒有評彈、舞曲和其他演奏,但古典的底蘊就足夠令我迷戀,無意間就沉醉了。

耕樂堂

作為同里八景之一,耕樂堂的園林景觀也十分小巧,系明代處士朱祥所建。

據記載,耕樂堂建初是五進五十二間。如今尚存三進四十一間,有園、有齋、有閣、有榭、有池,大多是清代時期的了。

建築整體坐西朝東,臨河而築,是傳統的前宅後園布局,前宅由門廳和前、後堂樓組成,後園由荷花池、曲橋、亭台樓閣組成,有三友亭、鴛鴦廳、燕翼樓、古松軒、環秀閣、墨香閣。西園還有西牆門,可通郊外。

其中,最讓我喜歡的還是後園。不得不說,蘇州人對私家園林的構造與設計真的是匠心獨運,別有風雅。而這,也是模仿不來的。

後園由迴廊與大門北側的備弄相接,備弄中牆上還有八隻燈龕,通常作為照明使用。園中心是一池碧水,池中有睡蓮,池上有三曲橋,池周假山高低錯落,參差有致。

荷池南面有鴛鴦廳,面闊三間,窗明几淨,四周有迴廊相繞,並與環秀閣隔池相望,一高一底遙為對景。環秀閣跨水而築,造型別致。從環秀閣繞假山輾轉而下,便是桂花廳。

桂花廳自成院落,院中植有金桂、銀桂兩株古樹。每逢金秋,古桂依然馥郁芬芳。不由讚嘆,古人為留桂香而建一廳,真是風雅極了。

在退思園內,也有一處桂花廳。桂花自古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它自然也不會被私家園林所遺忘。

池西之院牆處,還有一棵百年白皮松,樹幹虯曲蒼勁,樹皮斑駁,古意盎然。它背靠假山,倒映在碧波中,為現存唯一歷經四百餘年榮衰的老宅的見證者。

臨近黃昏,後園十分寧靜。看著游魚在池中戲水的模樣,不禁有些羨慕它們了。

在這樣的一方天地中,將江南的古典與溫婉凝聚在一起,袖珍形山水園林毫無侷促感,真讓我無限嚮往,嚮往那無盡的園林意境中,「得返自然」。

嘉蔭堂

嘉蔭堂始建於1922年,談不上太古老,但光陰似箭,依舊給予了它柔和,典雅的氣質。

嘉蔭堂的規模不算太大,走馬觀花可能幾分鐘就結束了,但細看江南建築中的木雕、石雕。你會發現「內部乾坤」藏得極妙。

該宅的主人為柳炳南。柳炳南祖上曾有一宅叫「綠蔭堂」,後被大火燒盡。柳炳南就以兩萬白銀在同里購地一畝四分,並建宅名為「嘉蔭堂」(也是對綠蔭堂的一種紀念)。

嘉蔭堂四進十三堂,環境靜謐,建築精巧,特別是各種雕刻皆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嘉蔭堂的正門採用石庫門式的牆門,穿過正門,只見』福、壽、祿」三星躍居正脊中心,額首微笑,可見主人家用心。

其主體建築俗稱「紗帽廳」,系仿明結構,整座大廳高大寬敞,肅穆莊重。大廳中央掛著一副巨大的松柏長青圖,圖的兩側掛著一副對聯:「閒居足以養老,至樂莫如讀書」。

罕見的是,紗帽翅上刻上了(三國演義》中的「古城會」、「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八幅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的圖畫,讓人不由拍案叫奇。這組木雕現已被《中國戲曲志·蘇州分卷》收錄。同時,這裡的石雕也非常考究,值得一看。

整修後的嘉蔭堂,為了擴大遊覽空間,將原第三進小樓改成了庭院,庭院內栽有名貴花木,置以空靈峰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78cde486b1ce7736e5c43fd56ea3e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