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阜和王聲自從2013年憑藉《滿腹經綸》一炮而紅以後,再也沒有優質作品問世,等於這麼多年一直在吃老本,利用這個作品積攢的人氣開始巡迴商演,新開小劇場,出入綜藝舞台,走進曲協大門,可以說將那點知名度的價值榨的一乾二淨,絲毫沒有浪費。
現在老本基本吃完了,青曲社的攤子越鋪越大,大話說的越來越多,虛名也越來越多,似乎已經到達了人生巔峰;很多人甚至將苗阜視作姜昆的接班人來吹捧,而苗阜也樂於在曲協的安排下鞍前馬後的四處慰問演出,爭取混個一官半職的願望特別迫切。
這也許就是苗阜現在最想要的結果吧。一個相聲演員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作品,而當用盡全身力氣,窮盡所有腦細胞,都再也創作不出新作品時,那種無奈和絕望是常人無法理解的。沒有作品就意味著沒有前途,當然也沒有錢途,人生等於失去了方向和目標,和其悲哀?
苗阜也曾經抗爭過,他在前兩年就四處挖掘創作人才為自己所用,也確實創作了幾個新作品幫他登陸了地方台的多次春晚,但是影響力都極其有限,再也沒有重現當年《滿腹經綸》的輝煌。
苗阜要走的路是對是錯我們不好評價,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對於作品的追求正在呈現明顯的下降曲線,是江郎才盡也好,是轉移工作重心也罷,我作為相聲觀眾只能感嘆,相聲界干正事的人越來越少了。
總會有人感慨「德雲社一家獨大不利於相聲行業的發展」,但是同行們都在幹嘛呢?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青曲社尚且如此,還有其他團體值得期待一下的嗎?就算沒有挑戰德雲社的雄心,最起碼能不忘初心,終於自己的相聲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