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筆記本:摩爾定律之後的PC增長密碼

2022-06-21     懂懂筆記

原標題:華為筆記本:摩爾定律之後的PC增長密碼

今年,在外部多重原因下筆記本市場再次呈現疲態。根據GFK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 年Q1 中國筆記本電腦零售市場的季度銷量同比增長 6% ,環比下降 7% ,PC市場面臨增長放緩的局面。在這樣的整體環境下,產業中卻湧現一股清流:華為逆勢增長,成為PC市場的黑馬。

華為筆記本進入市場的時候,PC產業已經被認為是夕陽產業。華為入局6年,不僅自己在PC產業內站穩了腳跟,同時其增長密碼還有望引領行業走出低谷,進入一個新的周期。

01

逆勢增長,成為行業新「變量」

根據GFK市場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華為筆記本的銷量表現優異,同比增長44%,環比增長47%,增速非常明顯。筆記本中的輕薄本是當下最為重要的一個細分品類,這也是華為最優勢的產品線。在輕薄本電腦零售市場,華為在 2022 年 Q1 份額季度環比增長率為 59%,達到 18.6%,並在 5K+價位段份額增長至 28.7%,同時在輕薄本線下渠道中,華為 Q1 份額季度環比增長率為 37%,達到 26.2%。

可見,華為不僅在整體份額上增長迅猛,還在輕薄本市場、中高端定位產品及線下渠道的數據中呈現明顯優勢。

從PC市場整體趨勢來看,已經歷了多年的低潮期。過去兩年因為疫情影響,居家辦公、學習需求的增長,PC市場曾有所回暖。但是今年,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以及重要零部件短缺、成本上升等因素,導致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出現下滑,對整個PC行業影響很大。

在逆勢中,進軍PC領域六年的華為,以驚人的發展及銷量增速,在國產PC行業占據了一席之地。2019年華為筆記本就衝到了中國市場第二,僅次於聯想,並且在NPS(用戶凈推薦值)上位於Windows陣營第一。

華為每進入一個新品類,都能夠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可,根源還在於產品的創新。產品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快速疊代,從用戶體驗的核心不斷創新,給沉悶已久的行業帶來很多新鮮元素,特別是其獨特的智慧體驗。可以說,創業6年,華為成為了PC前沿技術和用戶體驗的代名詞。

舉一個例子。螢幕是用戶體驗最重要的一個部分,華為將在手機上的創新理念引入到PC上,在螢幕的比例、屏占比、顯色、亮度、對比值等方面,都做到了新的高度。

在傳統的PC產業,從螢幕的切割成本考慮,16:9最為適合,同時也更適合視頻的觀看。但是這一比例相對於辦公並不友好,比如word文檔上方的工具鏈常常會遭到遮擋。筆記本首先是生產力工具,從用戶體驗來講首先是滿足辦公(學習)需求。華為堅持為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和體驗「買單「,一直使用3:2螢幕比例,經過三年的發展、沉澱,越來越多的友商也開始跟風效仿。華為還將手機中全面屏的做法引入PC,2018年,華為MateBook X Pro作為91%全球最高屏占比筆記本,再一次引領了筆記本全面屏的風潮。

華為給PC產業帶來的另一大創新就是智慧辦公。我們知道,除了蘋果作業系統是封閉體系外,其它的手機作業系統基本上是安卓,PC的作業系統則是Windows,設備之間的連接不順暢。華為基於分布式技術,從底層打破了安卓和windows的系統壁壘,實現了跨平台、跨系統多屏協同的功能。也就是說,筆記本、手機、平板、電視等終端產品,可以非常輕鬆地連接,應用也可以在這些終端之間自由切換,為用戶帶來了智慧辦公的暢快體驗。

短短几年時間,華為以黑馬之態成為PC產業最大的變量,這種變量具備兩重意義:一是,華為的強勢增長正在改變市場格局;二是,華為的創新被PC行業效仿,引領了行業創新的方向。

02

打破PC創新瓶頸:一個原則兩個能力

PC產業的疊代升級很長時間以來都是遵循摩爾定律,晶片升級帶動了PC終端升級。摩爾定律的本質是性能的提升,在晶片更新換代的前提下,筆記本電腦一直在性能、輕薄、續航這幾個關鍵指標上升級。

但是隨著摩爾定律逐漸失效,晶片的性能達到一定程度後,晶片運行速度的快慢給用戶帶來的感知已經不再明顯,PC廠商多多少少都遇到了創新瓶頸,用戶對新品也就不再興奮,導致PC產業進入了一個創新瓶頸期,這也是其被稱為「夕陽產業」的原因。

華為手機獲得成功的核心經驗就是遵循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原則。華為考慮的不是市場競爭,而是消費者需求。當性能的提升已經不能讓用戶有明顯感知,如何讓用戶對產品更滿意、更期待,從僅僅滿足基本功能到帶來使用的幸福感?

首先,用戶需求已經從單一追求性能的提升,變為更注意體驗感的提升。

筆記本電腦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輕巧,方便移動。但是以前筆記本的觸控面板體驗不好,所以用戶不得不隨身帶一個滑鼠。華為發現了這個痛點,對觸控板「下手」,採用8個壓電陶瓷片,分布在整個區域,應用了可檢測按壓力度的力度感應器,最終實現了無論在何處點擊,觸控板都能靈敏響應,將觸控板從「只能用半塊」的窘境中拯救出來。

不僅如此,華為還將消費者熟悉的手機上的便利手勢帶到了壓力觸控板上,揮揮手就能輕鬆操作自己的電腦。華為的創新,讓筆記本可以徹底甩掉滑鼠,讓筆記本便捷、移動的體驗感再次上升了一大截。

其次,用戶從僅僅在單一場景中使用筆記本變為在多個場景中都有需求。

因為打通了Windows系統和安卓系統的藩籬,加入全新華為移動應用引擎功能,打造出了一個PC應用與移動App融合為一的生態,用戶可以在Windows計算機上引入豐富的應用程式,直接進入華為應用程式市場,包括專業資訊到豐富的娛樂和移動應用程式,可以說是應有盡有,這就是華為樂享移動App的能力所在。

筆記本有高刷觸控屏,在家裡我們可以在筆記本上體驗手機上的應用,而且與手機上的操作體驗相同,實現了打開電腦玩手機。將PC應用與移動App融合為一的生態,實現了1+1>2的融合創新體驗,相信隨著應用打通、場景融合,未來還會有更多創新的體驗可以實現。

傳統PC產業中,晶片升級是筆記本市場升級的主要動力。但是當速度快到一定階段,用戶感受就不再明顯。比如打開一個網頁用0.2秒和0.1秒,看上去速度有一倍差別,但是用戶基本無感,這時候再一味追求性能已經不能刺激用戶的神經。也就是說,產業發展需要新的思路。

PC產業中的老玩家都有思維慣性,很難跳出舒適區。華為之所以在筆記本市場快速成功,總結起來即一個原則、兩個能力: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洞察消費需求趨勢變化的能力,通過技術創新滿足消費需求的能力。

03

從混合辦公的需求到智慧辦公的未來

華為進入PC領域的時候,很多人認為PC已經是夕陽產業,其實從華為的成功可以看到,PC不是走向盡頭,而是正在穿越產業周期。

以前,PC就是單一的辦公工具。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場景的融合,PC的定位也在發生變化。

這兩年來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混合辦公。其實,混合辦公是技術發展的一個必然,只是這兩年的疫情加速了趨勢的到來。可以看到,我們的辦公場景更多、更複雜,同時辦公與家居、娛樂、駕駛等各種場景之間也不再割裂。

在混合辦公時代,筆記本電腦一方面還是最重要的生產力工具,需要通過高性能滿足各種工作的高效執行;另一方面也要與手機、平板及智慧屏等設備輕鬆互聯,與其它應用場景相互融合。

從消費者認知來看,智慧功能已成為購機時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2020年筆記本電腦九大消費新趨勢》報告中提出,消費者購買筆記本產品時除了關注綜合性能和整體外觀設計之外,智慧交互也成為消費者新的關注點。從PC產品疊代升級的路線來看,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重視「智慧化」功能,繼華為PC帶來一碰傳、多屏協同等智慧功能後,多家新、老PC大廠也效仿推出了智慧化功能。顯然,新的賽道已經形成,PC過渡到了新的產業周期。

雖然是一支PC領域新軍,但華為帶來的卻是全新的發展路線圖。華為最早將智慧辦公的理念引入,其目的是將硬體與軟體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打造設備相互協同,生態相互融合,數據無縫流轉的智慧體驗。

從硬體上看,華為通過革命性分布式技術,實現設備互聯、高效接力、能力共享,不同設備的協同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形成「超級終端」,比如手機可以調用PC的螢幕,PC可以調用手機的通訊功能。

從應用體驗上看,這些設備之間的無縫連接帶來了效率提升。比如通過一碰傳,手機上的文件可以輕鬆傳到PC上。當然還不止於連接,生態融合讓各個場景也不再孤立。比如通過多屏協同功能,用戶可以在筆記本上打開手機APP軟體,或是在筆記本上操作編輯抖音,玩法會更加多樣,處理效率也會大幅提升。華為的多屏協同能夠滿足用戶更多場景的需求,發揮了筆記本電腦大螢幕的操作便利性。

華為給PC產業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發展路線圖。在華為的定義中,智慧辦公包括設備便捷連接、數據無縫流轉、跨設備操作、任務接續、硬體能力共享、跨系統應用等等,這些元素都已經成為當下PC廠商創新的著力點。

賽道正在形成,PC處於穿越產業周期的關鍵時刻,華為在PC領域的戰略也愈發清晰——「智慧化+專業度雙線深耕」。相信華為憑藉對趨勢的敏銳洞察,以及強悍的執行、落地能力,將引領PC行業打開一個更為廣闊的前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71aac0fd983ec4a896f3993bda1e9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