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正位撰文表示這標誌著信用卡步入規範化發展新階段,可能會迎來高質量發展時代,未來發展前景可期。銀行信用卡業務未來的發展中,應該繼續擁抱金融科技,探索開展基於科技的模式創新。
中國信用卡發展歷史中,所做創新主要是客戶細分方面的創新,在產品服務以及用戶風險識別等核心金融領域,創新仍有差距。近年來,由於國內信用卡市場廣闊,外資銀行也紛紛進入國內市場分一杯羹, 中國信用卡業務如何在外資銀行以及經濟下行消費低迷的衝擊下,創造出新局面是當下一大挑戰。
在過去的十年里,由於銀行業務自身限制,再加上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催生了一些金融科技服務於客戶信貸的創新模式,儘管這些模式帶來不少爭議,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信用卡業務仍有很大增長空間。但是信用卡業務在申請和使用上有多重必要性限制(如在申請上對於用戶的職業和收入設置了最低門檻,審批較嚴格),在資金使用用途上也做了必要限制(僅支持正常的日常消費),這就導致信用卡業務不可能像非正規金融那樣無序擴張。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此前金融科技所催生的信貸模式,其業務一度蓬勃發展的背後主要驅動因素是「科技紅利」。 因此,銀行信用卡業務未來的發展中,應該繼續擁抱金融科技,探索開展基於科技的模式創新。
在信用卡的經營當中,信用卡業務往往被作為銀行的一個獨立業務部門,實行專業化運作,以加強對於信用卡的管理。這種獨立的專業化管理模式,能夠為全部持卡人提供標準化的服務,成本低效率高,業務拓展速度快,在業務發展早期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隨著數字經濟加速發展,這種模式的弊端和約束越來越明顯。 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獨立經營,使得存儲在不同系統的數據源沒辦法進行共享和協同,同時銀行內部誕生的銀行科技也無法為信用卡業務所用,容易陷入「孤島」。數字經濟時代下,銀行紛紛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向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而信用卡業務作為全生命周期服務的一部分,不應該與其他金融產品割裂。 銀行應基於全局信息,加強內外部數據和科技手段的有效應用,做大做強信用卡服務。
除了針對客戶的智能營銷服務,在信用卡內部風控方面,銀行也需要擁抱金融科技。信用卡業務作為一種無擔保貸款,主要面臨著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而且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包括欺詐風險在內的操作風險開始趨向於高科技化、專業化和隱蔽化。這對於銀行信用卡業務基於數字化的風控能力提出了挑戰。信用卡業務面對海量客戶數據,銀行在監測用戶信用卡使用過程中的風控應該充分應用大數據(多維度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 通過數據+科技雙輪驅動,強化數據治理和模型構建,改變依賴於高重複性、低價值性人工工作的傳統風控模式,建立智慧風控體系,逐步推動風控模式從「人治」向「數治」的轉變。
此外, 信用卡業務發展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已有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成果,尤其是徵信體系建設。完善的個人徵信體系,能夠促進信用服務市場的發展。中國目前已經形成央行徵信中心與個人徵信機構互為補充、錯位發展的局面,數據源既包括個人信用信貸信息,也覆蓋了社交數據、電商數據、出行數據等信用另類數據,共同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多樣化的徵信產品與服務,幫助銀行觸達更多客戶群。這為信用卡業務提供了相對於非正規金融而言得天獨厚的優勢,應該充分利用,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擁抱金融科技的同時, 信用卡業務的發展也應該更關注金融消費者保護。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服務機構獲取個人信息更加便捷。但是如果保護不當,也存在金融機構與數據機構之間在個人信息儲備與傳輸中脫敏工作不到位所引起的數據隱私泄露風險。為了加強對於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信用卡業務應注重充分保護客戶數據隱私。對於實力雄厚的銀行,應該充分使用銀行內部金融科技部門力量,審慎對待數據保護能力不強,存在客戶數據隱私泄露風險的第三方合作夥伴。在使用第三方服務時, 應該充分明確數據使用權歸屬。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全球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中國面臨的國內外環境都在發生結構性變化,尤其是中國人口結構呈現老齡化趨勢。這些都有可能對信用卡業務的系統性風險埋下了隱憂。歷史上,曾有多個國家爆發過信用卡債務危機。因此,銀行在此特殊時期應 充分研究論證如何防範信用卡順周期性所產生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擁抱金融科技的同時,也要研究金融科技,避免結構性變化給信用卡業務帶來的衝擊,將系統性信用卡債務風險扼殺在搖籃里。
編輯:丹凌
師友沙龍
- 危•機並存——周延禮談「人口老齡化」對經濟金融的影響|師友沙龍線上講座
- 山雨欲來風滿樓——新格局下的風險與對策 | 金融EMBA師友沙龍在線講座
- 肖鋼:疫情下資本市場及未來展望 | 金融EMBA「師友沙龍」線上講座
- 疫情下銀行的新舉措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王忠民詳解疫情後的宏觀經濟影響與分析|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程實:大動盪,大拐點,大趨勢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季昕華:雲計算人工智慧推動中國經濟數字化浪潮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亨利·蒂爾曼:「一帶一路」建設面臨挑戰,成績斐然,數字化將成發展關鍵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崔曉波:消費產業如何打贏數字化基建戰「疫」?|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疫情下PreIPO投資的影響及企業的轉型努力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疫情下的市場分析和應對策略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謝清海:新冠疫情如何應影響投資布局?|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保險行業支援防疫工作實踐及業務轉型的探討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沈鵬:從疫情看2020年網際網路健康險趨勢及水滴的普惠實踐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昆仲資本王鈞:銀髮經濟的未來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智慧物流:數字化與人工智慧化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校友代表看兩會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柯成興: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 | 金融EMBA「師友沙龍」
- 數字+合縱連橫,新基建一觸即發 | 師友沙龍線下研討會看點摘錄
- 三大轉換與四個自信| 師友沙龍線上講座精彩回顧
- 師友沙龍特別策劃:現場校友看兩會|線上講座精彩回顧
- 金涌院士:「碳中和」是中國發展的必然需求 | 師友沙龍線下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