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父母PUA的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後悔已來不及

2023-10-03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從小被父母PUA的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後悔已來不及

你自以為是愛,其實是PUA

你PUA孩子了嗎?這句話也許值得家長們自問,尤其是那些把孩子養得很乖,很聽自己話的人。

在孩子年齡尚小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意識不到,更不會反抗,但當他們慢慢長大,他們或許會醒悟:自己被家長PUA了!因為他們找不到自己,人生變成了灰色調,甚至成了悲劇。

網上有過一篇引發熱議的文章《我被父母PUA了》,寫手是一名走上社會的年輕人,他對自己面向生活、工作時出現的種種自卑,膽怯和無力感,終於發現自己一路的成長,被父母PUA了…

豆瓣上也看到類似的文章《突然感覺到自己一直被父母PUA》。

知乎上更有《被父母PUA是種什麼體驗?》的討論。

PUA這個詞近幾年很火,原本指男人對女人進行打壓,精神控制的方法,後來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職場和家庭,PUA可以說無處不在,只不過表現形式略有不同而已。

親子關係可以說是PUA的重災區,然而家長們毫無覺察,還自以為愛孩子,所做所為是為了孩子,不懂得自己已不知不覺傷害了孩子。

當一個人表現得不自信,事事都要說:"我要問我媽"或"我要問我爸"時,大家的反應除了"媽寶"或"爸寶"外,還會產生一個問號:"他(她)被家長PUA了嗎?"

被家長PUA的孩子其實不少。

最典型和痛心的,莫過於濟南大學女大學生服毒自殺,她留下的千字遺書直指父親,稱自己自殺是因為父親,字裡行間,可以清晰看出她父親對她的詆毀和控制,PUA她長達二十年,她再也忍受不了,走上了絕路。

還有讓人三觀碎裂的案件,親生父親不僅侵犯女兒,還PUA女兒,對女兒反覆洗腦:是你勾引我,你是自願的…

但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PUA都是以"為你好"的心理狀態,隱秘而又無意識進行,不過歸根結底,PUA是一種有毒教育,大機率讓孩子成為生活的"失敗者"。

從小被父母PUA的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後悔已來不及

同事小鄭長得漂亮,性格乖巧、溫和,但有點自卑,追求她的男生不少,都被她拒絕,她腦海里一直迴響著母親一句話:」不要擅自在外談戀愛,你這個傻樣子,一定會被人騙!「

小鄭相信母親的話,人心難料,自己那麼單純,沒有母親把關,一定不行,因為自己除了會讀書外,其它方面都不行。

從小到大,母親總拿她與自己做比較,幾乎任何年齡段,都比出她不如母親的結果,她默然接受,也暗暗努力,儘管學習成績不錯,但母親明里暗裡不斷提示她,她所以有今天這樣的成績,是母親犧牲自己成全了她,她不能自以為是,要聽母親的話,要懂得報恩。

小鄭大學畢業,按照母親的要求,回到母親身邊工作,每天兩點一直線,從家到單位,再從單位回家,沒有任何社會交往,至於男朋友,母親說還沒替她發現可託付終身的,稱如果沒有,不如單著好。

小鄭的母親一生爭強好勝,雖然出身貧寒,但憑藉自己的努力,成了走出山村的第一個女大學生,並在城市立足,這是母親最引以為自豪的驕傲。但小鄭出生不久,她的父親就另有新歡離開她們母女,從此,小鄭成了母親所有情感,思想的承載,她們的關係不是母女相依為命,而是母親緊緊抓住小鄭,操控小鄭。

母親於小鄭而言,其實就是PUA式的家長,小鄭在其中飽受傷害,然而母親渾然不覺,還自以為是為了小鄭好。如今小鄭已過而立之年,從未戀愛。工作也是平平淡淡,沒有出色表現。母親說她不如自己,她還真過得不如母親。

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父母總認為自己強於子女,總要控制子女,那麼子女永遠不會有更大的出息。

其實大部分愛PUA孩子的家長,內心深處都希望孩子有出息,但他們的行動卻南轅北轍。那些長期被PUA的孩子,在心理和心智上都會因此產生問題。

三種親子相處形式,其實是PUA

親子關係中的PUA家長的表現形式有以下三種。

第一,打壓式教育,讓孩子屈從自己。

PUA式家長,無不例外經常性打壓孩子,貶低孩子,給孩子貼各種無能的標籤,讓孩子感覺自己笨,自己總是犯錯,必須事事、時時聽家長的。

他們自認這樣的教育非常成功,因為孩子聽話,不給自己闖禍,還認真學習,也不自以為是。

只是備受打壓的孩子,自尊在哪?自信在哪?

PUA式家庭中成長出來的孩子,基本上都很自卑,小時候經常遭受的被批判、被否定會在他們心中留下深深的,永遠抺不去的陰影,影響他們一生。

第二,以自己的是非觀為標準,讓孩子絕對順服自己。

唯我獨尊是PUA家長的慣常表現形式,對錯都是自己說了算,孩子永遠都是錯誤的一方。

有些家長近乎變態,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力欲,保持掌控孩子的優越感,從不給孩子任何解釋,爭辯的機會,哪怕明知孩子的語言,行動沒錯,也強勢否定,打壓。久而久之,孩子會將家長的標準和做法作為正確的認知,是非模糊,踏上社會後到處碰壁,產生心理扭曲。

在中國家庭,幾乎大多數家長永遠是正確的。很少有家長能真正放下自己的所謂自尊,向孩子認錯。縱然結局不好,家長的初心也不容絲毫的懷疑和否認。

絕對的權威,也是對孩子的PUA。

第三,強調自己的付出,讓孩子有"負疚感",更加聽從自己。

一些家長在對孩子PUA中,喜歡以苦情獲取對孩子的控制。他們總對孩子說:為了你,我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我放棄很多都是為了你!我變老變弱是因為你累出來的…

他們刻意讓孩子產生心裡負擔,讓孩子覺得自己有愧於家長,從而不敢反抗家長,乃至唯唯諾諾。

家長過份渲染自己的付出,以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看似站在制高點,簡單易行,但對孩子的傷害卻無形而又巨大。

當一個孩子說:"無所謂,爸爸媽媽高興就行"孩子已不是獨立的個體,失去自我了。

不管是有意識PUA還是沒意識PUA,但願家長們都能識別PUA,遠離PUA!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637c0bffef214f2aff49a9e775ecb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