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危機》:反恐題材影片的新拓展與新突破

2023-04-21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深海危機》:反恐題材影片的新拓展與新突破

/饒曙光

編輯/劉珞琦

責編/杜思夢

近年來,隨著《戰狼》系列、《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金剛川》、《長津湖》系列的陸續走紅,軍事題材影片逐漸成為我國電影市場中最受觀眾歡迎的類型。然而,隨著該類型影片不斷湧現, 如何突破原有創作路徑和框架,給觀眾創造煥然一新的視聽感受,避免走向同質化,是影片創作者乃至所有中國電影人需深入思考的課題。

由黃建新監製,沈東執導,嚴屹寬、屈菁菁、吳昊宸、艾曉琪主演的反恐題材影片《深海危機》,通過頗具創新性的藝術表達和高標準的視聽品質,有效解決這一課題,開創了反恐影片的新範式和新空間。

具體而言, 《深海危機》的突破和創新之處,首先在於敘事層面。不同於傳統軍事題材影片,《深海危機》將鏡頭聚焦「反恐怖主義」這一主題,力圖展現現代背景下我國海軍將士和公安反恐人員協作阻止境外恐怖分子陰謀的激盪故事。這種較為罕見的主題設置,不僅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更從敘事倫理層面賦予了影片「合法性」。正如導演沈東所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有義務承擔起懲惡揚善、維護世界和平以及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榮職責。」

作為一部反恐軍事題材影片,《深海危機》頗具野心地將敘事背景置於全球語境。影片從「冷戰時期遺留的核彈」這一線索出發,串聯起多個國家和地區,呈現全球語境下的「深海危機」。這種背景設置,不僅是對中國電影國際化敘事的積極探索,也是對中國反恐「力量」和「方案」影像化轉化的有力嘗試。

除此之外, 《深海危機》在類型化的探索上也獨具匠心。不同於過去大多數軍事題材影片,《深海危機》對類型化的處理,並未拘泥於嚴肅的戰爭、軍事描寫,而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些許詼諧元素。如影片中吳昊宸和艾曉琪所飾演的一對歡喜冤家,便為影片增加了諸多笑點。這種藝術表達,不僅使得影片所蘊含的情緒更具張力,也更能契合當下觀眾的觀影習慣和審美心理。

在類型化的總體要求下,《深海危機》用大量筆墨刻畫了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但不同於傳統動作片,《深海危機》的動作場面設計,一是刻畫難度高,可以看到,片中所有演員都非職業動作演員,但在創作者的精心設計和嚴苛要求下,片中的打鬥場面近乎拳拳到肉。並且,隨著對峙的升級,影片的打鬥難度也不斷升級,創作者時常把近身格鬥與飛車追逐、爆破爆炸等場面相疊加,以此為觀眾創造真實且震撼的視聽感受。二是場面豐富度高,影片對動作場面的塑造並未局限於單一的近身格鬥,而是頗具想像力地刻畫了海灘近身肉搏、公路摩托追擊、斷崖極限拉扯、深海下潛營救等多個動作場面,營造出了危機四伏的緊迫感。三是動作可看性高,影片對格鬥場面的塑造,在追求真實的同時,還輔以「暴雨剪輯」的創作手法,即通過快如閃電的剪接法,使動作場面呈現為連珠炮似的電影速寫鏡頭,進而提升動作場面的速度感和力量感。

作為一部以現代為背景的反恐題材影片,《深海危機》在精心刻畫傳統動作場面基礎上, 還藉助高科技手段,向觀眾呈現出以往同類型影片較少表現甚至未曾表現的現代戰爭奇觀,無論是深海核彈追擊,還是空中戰機對壘,抑或是海上艦船爭鋒。這些場面壯烈的戰爭奇觀,不僅令觀眾獲得了撼人心魄的視聽體驗,更彰顯出了我國軍隊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背後可信、可親、可敬的中國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深海危機》對暴力、奇觀場面的呈現並未受制於表層的類型法則,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的內在審美追尋、藝術化有效呈現依然是其核心議題。可以看到,影片不僅通過動畫模擬的方式向觀眾客觀呈現了核彈爆炸給沿海數十個國家帶來的滅頂危機,還在不同段落鋪設了大量壯美的風光類空鏡,以此作為對比,不斷提醒觀眾和平的珍貴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而和平本身,就是人類共同價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和核心要義。

《深海危機》在人物塑造方面,也頗具新意。不同於許多軍事題材影片主人公鐵血硬漢般的「孤勇者」形象,《深海危機》將鏡頭聚焦於林湛、夏蘇這對夫妻。這種人物形象塑造,首先充分彰顯出了中國反恐事業中的女性力量。眾所周知,在國際反恐事業中,女性一直「巾幗不讓鬚眉」。但在相關題材的影片中,以女性作為主人公的影片卻較為稀少。而《深海危機》一改常態,選擇用大量筆墨刻畫夏蘇這一女性公安幹警形象,生動展現其不畏艱險,全力捍衛國家和人類利益的英勇壯舉。從這一人物身上觀眾能夠切身感受到中國女性反恐人員的巾幗風采和英勇氣魄。

其次,這種人物形象設置,也在敘事功能上將以往單純「英雄」化的軍人形象還原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可以看到,影片中無論是夏蘇還是林湛,都通過各類英勇壯舉展現出了中國軍人和反恐作戰人員的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如夏蘇孤身闖入敵軍海上基地,林湛隻身潛入海底追擊核彈等。但不同於過去許多軍事題材影片,創作者並未止於對這些英勇壯舉的展現,而是詳細追溯這些行為背後的情感線索,生動刻畫了林湛和夏蘇之間的夫妻情,以此將難以置信的驚天壯舉和紮實可信的人物情感相融合。這不僅使人物的行為更加真實可信,也更能讓影片與觀眾產生共情、共鳴與共振,進而建立起共同體美學。

除卻主人公,影片還著重刻畫了王海泉、李芊雨、參謀長、國安首長等一批人物,並以國家利益作為隱形紐帶串聯起這些人物之間的關係,以此讓影片中的人物行為與國家意志相關聯。這種藝術表達,有效突顯和傳遞出了影片所蘊含的主流價值和國家形象。

相較於同類型影片,《深海危機》的製作成本並不高。正如該片監製黃建新所言:「這片部資金有限,算是B級片的一種探索。」但即便資金受限,創作團隊也力求做到每個細節都能盡善盡美。如在劇本方面,《深海危機》為了追求極致,創作歷時多年,幾經修改和打磨,付出了超常規的汗水和艱辛;在服化道方面,《深海危機》力求每個細節都做到貼近真實,創作團隊不僅1:1搭建了船艙、作戰指揮所等重要場景,還通過視效技術為觀眾真實還原了無人機、戰機、艦艇、飛彈系統等各類現代化軍事武器和裝備。

誠然,《深海危機》在人物關係塑造和後期聲音處理等方面還有一定提升空間。但總的來看,影片無論是在藝術表達層面,還是在視聽品質層面,都實現了反恐題材影片的新突破,是一部誠意滿滿且具有標誌性、範本性意義的力作。

(作者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636d28dd0347f99f26f48ab260a9a45.html

11月市場啟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