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女無一善終?那是你不了解真實的「昭君出塞」!

2023-12-25     張桃子

原標題:四大美女無一善終?那是你不了解真實的「昭君出塞」!

在我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女人,始終都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剛剛完成進化後的「母系社會」,女人的地位甚至還高於男人,只不過,這種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當進入封建社會之後,男人在歷史上的地位達到頂峰,中國完全進入了「男權社會」。可即便如此,女人在歷史的變遷中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拿漢朝來說,雖然漢朝在歷史上被稱為「強漢」,但是,在漢武帝之後,漢朝的政權就淪為宦官和外戚輪番角逐的舞台,這樣一來,很多大權在握的皇太后開始脫穎而出。遺憾的是,當時女人掌權被認為「與理不符」,得不到臣民們的擁戴,最終都唏噓落幕。因此,現在回顧歷史,也只有呂后、蕭後、武則天、孝莊、慈禧等特別出類拔萃的強權女人會成為焦點,而其他人,則都成為歷史的陪襯和犧牲品,包括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四大美女」

四大美女大家耳熟能詳,西施、貂蟬、昭君、玉環,無一不是沉魚落雁之美、閉月羞花之貌,但是,很可惜,再好的容貌也無法阻止她們最終都成為政治犧牲品的結局:

西施:

在吳越之爭中,她身不由己地在夫差和勾踐之間徘徊,後來與范蠡之間的緋聞又鬧的滿城盡知。關於西施的死,有多種傳聞,但不管是被勾踐所殺,還是沉水殉情,這都源於她對政治的參與;

貂蟬:

從王允到董卓、再到呂布,貂蟬也被塑造的十分傳奇,如果深究起來,董卓的落敗完全還要歸功於貂蟬,但是,請相信,沒有一個女人願意周旋於多個男人之間。在史料的描述中,她與呂布兩情相悅,但是,她的發跡也完全是因為政治而起,慘澹收場也就不算意外;

楊貴妃:

楊玉環最大的罵名可能就是「安史之亂」,可「安史之亂」完全就是楊國忠一手造成,和楊玉環有什麼關係?唐玄宗提拔楊國忠也許是愛屋及烏,這和楊玉環又有什麼關聯?以楊玉環在唐玄宗心裡的地位,她想參與政治並非難事,但是,誰能找出她干涉朝政的證據嗎?

貴妃冤啊!

王昭君

最後說一下今天的主人公王昭君。在諸多史料中,都將昭君描繪成「深宮怨婦」的形象:因為沒有賄賂畫師,被畫師故意報復,從而錯過了漢元帝的垂愛。後來匈奴求親,昭君主動請纓,漢元帝這才看清了這個絕世美女。昭君走後,漢元帝痛恨畫師,將弄虛作假的畫師毛元壽處決,可這也改變不了昭君的悲慘命運。她先後改嫁兩位匈奴單于,受盡屈辱,最後鬱鬱而終,享年只有33歲。

這就是如今對「昭君出塞」最普遍的認知,有鼻子有眼,讓你不信都難。可我要說,這還真不是事實,因為對於王昭君來說,出塞是她幸福的開始

昭君是通過民間選美進入皇宮的,但是,漢朝皇宮最不缺的就是美女,因此,昭君未能被皇帝臨幸的幾率也很大,在《漢書》中也只是記載「昭君入宮歲數,不得見御」,並沒有提及所謂的畫師,而漢朝也沒有關於皇帝依據畫像定臨幸的規矩和記載,因此,畫師一說可能就是為了襯托情節的杜撰而已,沒有真實依據

另外,昭君出塞之後和當時的呼韓邪單于十分恩愛,還被封為「寧胡閼氏」,在《漢書·匈奴傳》中還記載,她與呼韓邪單于所生的兒子被封為「右日逐王」,由此可見,呼韓邪單于對昭君是非常疼愛的;

後來呼韓邪單于去世,按照匈奴的傳統,昭君又嫁給了呼韓邪的兒子,也就是新任單于,而她與這個單于的年齡相當,兩人也格外親密,在新單于繼位之後,昭君一直都是單于皇后,並為其生下兩個女兒。

野史中傳說的昭君被祭天、懷念故土抑鬱而死等說法都是一種猜測罷了,唯一的依據好像就是那首《怨詞》: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可後來證明,這首詞並非出自昭君,而其中對昭君的記載更是與實不符,因此,也就無法成為證據了

那憑什麼說「昭君出塞」是昭君幸福的開始呢?

於私:

因為當時皇帝選美頻頻,以昭君在宮裡的窘境,她連皇帝都見不著,更別說受寵了,只能碌碌無為、惶惶度日,對於一個妙齡女子來說,內心的糾結可想而知。出塞,讓她從這種折磨中脫離出來,而且,娶她的單于雖然是塞外人,但對她都十分疼愛,而且她在匈奴的地位遠比宮中要高得多,作為女人,夫復何求?

於公:

「昭君出塞」不僅避免了匈奴和漢朝之間的戰爭,雙方在長達65年的時間裡趨於和平;而且,還增強了漢族和匈奴之間在文化、貿易等領域的交流,這可能也是人們緬懷王昭君的根本原因

由此看來,在四大美女中,昭君的處境和結局應該還是最好的,並沒有傳言中那麼悲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6234f33fa8a7622e98d6112d26e19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