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財報中的拼多多:看得見的決心、堅持與投入

2023-03-22     財經無忌

原標題:2022財報中的拼多多:看得見的決心、堅持與投入

文 | 蕭田

優秀的公司從來都沒有什麼波瀾壯闊的故事,永遠都處於「平淡如水」的狀態。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最受關注的公司之一,拼多多在3月20日公布了最新一季和2022全年的財報。

從數據面來看,拼多多沒有什麼新故事可言,驅動公司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引擎沒有變化。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拼多多去年全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5%,金額超百億元,創歷史新高。事實上,自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四季度,拼多多的單季研發投入已連續6個季度超過20億元。

但即使這樣,拼多多財務副總裁劉珺依然認為:公司仍處「投入期」,技術創新是業務高質發展的航向標與動力源,未來將繼續加大投入,助力供應鏈提效、消費體驗升級。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對優秀公司定義了5個標準,包括時間安排、投資人而不是消耗人、有效產出、聚焦專注、只做重大決定。

其中,他就著重提到優秀公司總是簡單單調,沒有什麼激動人心的事件,因為凡是可能發生的危機都早已預見,並已通過解決方案變成了例行工作。

深究拼多多業績一如既往高增的原因背後,正是始終如一持續地對農業的關注以及對研發的持續投入。

研發全年突破百億元,拼多多為何稱「仍在投入期」?

3月20日晚間,拼多多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拼多多集團去年第四季度收入為398億元,同比增長46%。全年營收為1306億元,同比增長39%。

利潤方面,拼多多去年全年歸屬於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315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了306%。在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下,拼多多歸屬於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395億元,較2021年的138億元增長約186%。

在隨後召開的財報電話會上,拼多多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陳磊表示,2022年是拼多多從「重營銷」向「重研發」戰略轉型的第二年,拼多多仍然處在自身的成長期,還沒有達到穩定期。

去年四季度拼多多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9%,達到24億元,全年研發投入超百億,占總營收比例接近9%,同比增速達到15%。

公開數據顯示,阿里去年的研發投入強度約6.91%,騰訊則是9.26%。拼多多的這個研發投入強度,在行業內已屬前列。

這對於轉型第二年的拼多多來說,是個難得的成績。

「加強科技能力、提升農業和製造業的供應鏈效率,這些是拼多多明確的長期戰略。」陳磊表示,在這個方向上,拼多多的投入力度不會受到短期的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波動,而是做出持之以恆的投入。

目前來看,農業已然成為拼多多的最大的標籤,這也是拼多多相較於其他電商平台最差異化的地方。

而拼多多之所以能夠在農業領域能夠占據一席之地,則離不開對農業持續的投入研發,「聚焦專注」、「all in 」,不斷向研發要品質,持續加強農業科技的成果轉化。

從「百億補貼」到「百億農研」的深耕助農,拼多多重投農業領域,深耕農業產業鏈,通過直播、助力種植等方式幫助農產區商家增收,在提振消費的大背景下,已然成為了刺激消費市場的新動力。

深耕農業,堅持腿上有泥的本分與初心

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台,拼多多天然就和農業有更深的聯繫。正像陳磊此前曾說的:「拼多多起始於中國廣袤土地上的一個個農產品。」

為此,拼多多一邊以銷量反哺科研,加速供給側的品種培優、標準化生產以及品質提升;另一邊,不斷推動農業前沿技術的探索、應用以及產業難題的攻堅。

以「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為例,拼多多與眾多知名機構、院校共同協作,孵化溫室種植、無土栽培、AI種植等項目。

去年,拼多多啟動了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

上海交通大學團隊搭建的「無能耗的海上自維持蔬菜種植平台」系統,試圖在條件不容樂觀的荒島生存中完成人類正常生存所需的蔬菜供給;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的青年才俊們,致力於解決草莓原種苗高質量繁育的問題……

拼多多高級副總裁王堅曾表示,「農研大賽的結果驗證了數位技術和人工智慧能夠切實的有效賦能農業,智慧農業大有可為。」

前兩屆大賽已沉澱出一批智慧種植草莓和番茄的成果。部分數字農業解決方案目前已在多個產區落地,助力當地農民提效增收。

比如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參賽團隊「智多莓」開發的自動化種植系統,就已落地丹東東港的水果大棚,幫助傳統農戶實現了「一個大棚兩人管」到「一人管七個大棚」的產業升級。

而在農業下游,拼多多幫助農產區商戶拓寬對接的市場,提升前沿科技在農業轉型升級中的支撐能力,打造科技轉化的「市驗田」,幫助農業進入數字經濟來創造價值。

最為突出的就是拼多多的「農雲行動」,集中投入優勢資源,推動全國100個農產帶更快「拼上雲端」,打造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數字化農產帶。

在今年情人節前後,雲南的鮮花開始進入銷售的旺季。其中,嵩明和晉寧的玫瑰銷量最為緊俏。

但如何才能讓鮮花產品在旺季銷量更上一層樓?這讓嵩明本地的鮮花商家和晉寧寶峰鎮的花農都犯了難。

為了解決當地鮮花產業的上述問題,拼多多「農雲行動」奔赴雲南,深入昆明以及晉寧、嵩明等鮮花主產區,針對性地推出了三大幫扶舉措,幫助當地解決問題。

而這只是拼多多「農雲行動」的冰山一角。

近年來,拼多多不斷推動各農產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希望可以藉此孵化出更多的農貨品牌和新農人群體,進一步推動農產帶的數字化進程。

近日,拼多多榮獲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頒發的2022年度創新獎,成為當年該獎項在全球的唯一獲獎者。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稱讚道,「拼多多在助力傳統模式方面發揮著領先的作用,並提供了一個將小農與市場聯繫起來的平台,以實現『四個更好』——為所有人實現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

「數實融合」,一個推動供給側「翩翩起舞」的升維樣本

在德魯克看來,一家優秀的公司很少決策,它「只做重大決定」。

為什麼優秀的公司決策少,這是因為優秀的公司會先把帶有規律性的問題找出來,設計一套規則與政策來解決反覆發生的問題,有了規則與政策,未來就靠這些規則與政策來解決大多數問題。

而「有效產出」是衡量一家公司的最基本的底線標準。如果一家公司聚焦於為客戶創造價值,那麼,這家公司優秀的種子就已經種下。

這也或許是拼多多一直以來堅持做農業,並能不斷迎來收穫的底氣所在。

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拼多多營業利潤為91.137億元,同比增長32%,這是拼多多連續第7個季度實現盈利,但較第三季度的營業利潤104.366億元有所下滑。凈利潤的變化也引起了投資者關心。

對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陳磊表示,服務好消費者是創造長期價值的關鍵所在。拼多多仍然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因此會進一步加大投入,尤其是在農業和製造業領域,通過提升供應鏈效率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進一步優化「多實惠、多樂趣」的需求。

言外之意,利潤並不是拼多多的首要考量因素,即便拼多多的業績已經迎來了實打實的攀升。

事實上,拼多多是一家執著而堅定的公司,對農業的深厚興趣及對研發的持續投入至今「不變」,而被改變的是平台上不斷豐富的品類、持續改善的品質與服務。

這一切更得益於拼多多助力製造業產業帶及農產區的「數實融合」。

回歸電商平台屬性上,拼多多一邊連著工廠,一邊連著用戶,依託平台積聚消費市場的優勢,正面向部分製造業產業帶,利用快反測試、反向定製、標準輸出等手段,促進數實融合。

去年以來,拼多多已經先後發布「多多新國潮」、「多多新匠造」等舉措,重點聚焦鄉村產業帶,甄選「匠心好物」,全面助力中國製造直連廣大消費市場。

傳統手工業一直都是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但很多地區的手工產業常常因打不響品牌、拓不開銷路,導致產業式微,甚至是手藝失傳。

拼多多平台依託對於消費者理解,形成的市場分析,為商家提供良好的市場參考。而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生產企業可以做到未雨綢繆,生產更符合當下消費者需求的商品。

從關注產品「有沒有」到「好不好」,從吸引「流量」到服務好「留量」,拼多多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助力農村實體發展,進一步釋放鄉村經濟的活力。在推動供給側不斷升級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夯實平台的高質量底座。

拉長周期看,凡是積極擁抱時代的公司,終將獲得時代的褒獎。

顯然,已經找到了發展「正確姿勢」的拼多多,投資價值才剛剛落出水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5fa3021db056515a484fb2eb15d1a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