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早春二月》鐫刻著時代的烙印,反映了「愛」的升華

2022-02-20     安九月穿搭日誌

原標題:電影《早春二月》鐫刻著時代的烙印,反映了「愛」的升華

謝鐵驪

導演、

孫道臨、謝芳、上官雲珠

主演的國產電影《早春二月》曾經紅極一時,深受人們的好評,影片中許多看點值得人們深思。

電影內容反映的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青年知識分子

肖澗秋、陶嵐等人,

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世俗偏見的憤恨,對前途與理想的茫然,而最終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的洪流之中。

春寒料峭,陰雲布滿低空,江水渾濁,一艘從南方開往浙東的破舊客輪上擠滿了人,老布長袍男人們東倒西歪的在艙內打瞌,短衫破舊的小生意人提籃叫賣,大襟服式的婦女們拖兒帶女,像似逃難或投親的樣子;客輪的甲板上一些年輕人,望著江水,神色迷茫,像似在思索什麼?

一個身著

新式服裝

的年輕人走出空氣渾濁的船艙,來到甲板上,不小心碰到了一個可憐巴巴小女孩手中的桔子,小女孩向旁邊的母親低聲懇求:「媽媽我想吃桔子」,她的媽媽指了指自己懷中生病小男孩說:「等回到家與弟弟一起吃吧」。這位年輕人向小女孩表達歉意時,神情又是那麼凝重。

這位年輕人名叫

肖澗秋,

應大學同學、現任芙蓉中學校長的

陶慕侃

的邀請,來任芙蓉中學國文老師的。肖澗秋站在客輪甲板上,望著即將到達的芙蓉鎮,心中多了一份喜悅,認為這次「找到了桃花源」。

這艘破舊客輪上氛圍與環境可以說就是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縮影。

陶慕侃校長庭院屬於中式建築,擺設既簡單又典雅,具有中國傳統文化韻味。陶慕侃在自家院落中為肖澗秋舉辦了接風酒席,別有文人雅士的風趣。

飯桌上,老師們大談國事、家事,他們對前途感到渺茫,認為找不到理想的出路,對國共合作的北伐能否勝利,各有己見,也有的無動於衷,只求眼前活得快活。

觀望與徘徊,彷徨與惆悵,成為那個時代青年人與一些知識分子的思想表現。

酒席中高談低論驚動了陶校長的妹妹

陶嵐,

她也饒有興趣的加入了這樣的接風宴。

肖澗秋的風度與言談舉止文雅,贏得陶嵐的暗暗敬佩;陶嵐那具有新時代女性的氣質與美麗大方的外貌,使肖澗秋怦然心動。像是一見如故。

她們互相都在極力回憶,好像在南方某個大城市的海邊見過。那時候一到晚上,許多青年男女學生來到海邊,或交談或高歌,以此來排除心中對理想無法實現的苦悶;他(她)們為國家的命運擔憂,為自己的前途擔憂,曾徘徊在夜幕下的街道上,因而,彼此有過模糊印象。

但此時,在她倆人的心田中已經埋下互相愛慕的種子。

肖澗秋通過與陶嵐的交談,知道昨天在客輪上偶遇的小女孩叫

採蓮,

採蓮的父親叫

李志豪,

是肖澗秋和淘慕侃的學長,前不久,犧牲在北伐的戰場上,那位懷抱病男孩兒的婦女便是李志豪的遺孀,名叫

文嫂。

聽此噩耗,肖澗秋

沉默了,他在痛苦地回憶著李志豪在校讀書期間的革命激情,還有南方街頭遊行的場景……

對於學長李志豪的遺孀文嫂一家人今後生活依靠,肖澗秋非常擔心。他鼓足勇氣,利用放學後的時間登門造訪,並用一部分薪水來接濟文嫂一家,文嫂以愧疚不安的心情勉強接受了肖澗秋的資助。

打那起,肖澗秋一有空總會到文嫂家看望兩個可憐的孩子,給予安慰,並說服文嫂,讓採蓮去芙蓉鎮小學讀書。

梅花春開,楊柳吐絲,小徑悠彎,石橋橫跨小河之上。每天早上,肖澗秋都在小石橋一端接採蓮上學,一路上猶如一對父女,小採蓮的臉上也有了微笑。

晚上,肖澗秋偶爾也會去文嫂家,幫助採蓮補習功課。文嫂臉上總是表現出不安與感恩的雙重神情。

肖澗秋是懷著對學長李志豪烈士的敬佩之心,懷著可憐與同情文嫂一家子的善良之心,接濟和幫助這個苦難的家庭。

然而,古老的芙蓉鎮的平靜之下暗流涌動,有些人對肖澗秋

的愛心與善意

指指點點,流言蜚語不斷飛來,說什麼「落魄文人愛上小寡婦」,「小採蓮有個野爸爸」等等。

帶有封建色彩的偏見與非議引起肖澗秋的憤怒,也引來舊思想較強的文嫂不安與害怕,真是人言可畏。但肖澗秋決心與這些醜惡的嘴臉抗爭,繼續關心和幫助文嫂一家三口人。

肖澗秋在幫助文嫂一家人的同時,除了上課,與陶嵐在一起的時間算是最多的,她們一起探討人生,探討社會的未來,學習哲學,學習《新青年》,學習彈鋼琴……。

她們互相敞開心扉,陶嵐為了回擊「女生不能學好數學」的謬論,在大學裡改學數學,為了能替窮人打官司,又改學法學。眼前,為了能和肖澗秋在一起,她又決定在芙蓉中學當老師。她這種倔倔女孩子的性格藏著一種不懈的、對善良與愛的追求,深深地感染與感動了肖澗秋的心靈。

肖澗秋與陶嵐相戀了,肖澗秋宿舍里,留下了她倆翻閱書刊的痕跡;籃球場上,留下她倆與學生們一起打球的身影;風雨中,她倆漫步在小河岸邊,梅嶺路上;她倆經常一起去文嫂的家中,看望兩個苦命的孩子。

因為人生觀、價值觀相同,肖澗秋與陶嵐走到了一起,真心相愛了。

山水欲來風滿樓

」。一邊是肖澗秋要娶寡婦的謬言到處流傳,尤其是芙蓉中學的那個方老師更是推波助瀾,在飯店茶館非議肖澗秋的品行;一邊是錢鎮長兒子、芙蓉中學老師錢正興不擇手段向陶嵐求婚,並且要求肖澗秋只要把陶嵐讓給他,願意出一千元錢資助肖澗秋與文嫂完婚。肖澗秋知道錢正興的醜惡用心後,憤怒到極點,

大聲吼道:「卑鄙下流。」陶嵐更是憤憤恨錢正興的那下三流的手段,並誓言「要與肖澗秋展開轟轟烈烈的愛,將她倆的愛進行到底。」這就急壞了有著中庸思想的陶慕侃,他支持妹妹與肖澗秋好,但要她倆對待愛情「不能太文明」,要按規守矩,不能刺激錢鎮長的兒子錢正興。

一天早晨,小採蓮可憐巴巴的站在教師宿舍窗前,用極慢的語速向肖澗秋說道:「

肖伯伯,媽媽不讓我上學啦,要我在家照顧生病的弟弟。

」肖澗秋的眼睛流淚了。陶嵐知道後,留住採蓮讓她繼續讀書。

肖澗秋在接採蓮上學路上,發現班上經常遲到的

王福生

挑著一擔柴火正朝集市走去。通過對話了解,王福生每天早上都要幫砍柴的父親挑柴去集市,掙錢維持生計。

肖澗秋知道後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又一個壞消息傳到學校:小採蓮的弟弟病死了。肖澗秋思緒無章,為了拯救文嫂這個家,給予文嫂活下去的希望,

他決心犧牲真愛,與文嫂結婚。陶嵐處於難過之中,她嚴肅的向肖澗秋說道:「這不是愛,這是善,良心不能代替情愛。」但陶嵐還是在默默地等待著肖澗秋。

昨天的課堂上,全班同學還在津津有味地聽肖澗秋老師講解「

苛政猛於虎

」的課文。可是,今天早上,肖澗秋走進課堂時,教室里空無一人。過了一會兒,只有王福生一個學生進入教室,肖澗秋仍舊按課程表給王福生一人上課。

課後而知,是芙蓉鎮錢鎮長使人通知:肖老師病了,學生放假。

震怒的肖澗秋,心在顫抖,自言自語說道:「無恥到極點」。

深知肖澗秋才華和人品的陶慕侃,違心的勸說肖澗秋去外地休養三個月,回校繼續任教。肖澗秋拒絕了,決心抗爭到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文嫂因人言可畏,上吊自殺了。肖澗秋知道如五雷轟頂,深深地處於內疚之中,認為是自己害了文嫂。文嫂死後,陶嵐把小採蓮收留在家中,由陶嵐母親照顧,

從而看出陶嵐與肖澗秋是志同道合的,她倆都是「大愛」之人。

文嫂的死,應該是封建思想的非議,是那個時代的偏見,是流言蜚語的壓力造成的。

肖澗秋非常痛苦,他躺在宿舍的床上,他病了。學生王福生來看望他,也是來向他退學的。他多麼想起身送送這個窮人家的孩子,但他不忍心看到孩子離去的背影。

肖澗秋在病床上深思……,似乎又在向病魔抗爭,

他原以為芙蓉鎮是他心目中的「桃花源」,現在他才明白眼前這個時代,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桃花源。他在給陶嵐的留言寫道:「我一踏進芙蓉鎮,就像掉進了是非的旋渦……」

肖澗秋在痛苦中明白了:有志青年應該將自己的前途與理想融入到時代的革命洪流之中去,使得社會不斷進步,這樣才能使千千萬萬個小採蓮、王福生、文嫂過上好的生活。

早春的初陽照耀著大地,梅花盛開,肖澗秋踏著晨露離開芙蓉鎮,投身於一場轟轟烈烈社會革命的洪流之中。

第二天,當陶嵐知道肖澗秋的去向後,也追隨肖澗秋的蹤跡而去。

(註:1,網上看的電影,心中有感想,寫出一點見解;2,配圖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5f920d0fd24a73cdf1b771f707e48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