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總感覺有點兒魔幻。
全國經濟中心上海仍在封控中,冒出來的各種消息簡直匪夷所思——4月16日,有部分上海居民曬出了自家收到的物資,裡面的豬肉非常不新鮮,而且大多肉塊都帶著豬奶頭。
因為物資實在短缺,不少居民沒辦法,只能吃下這些不新鮮的豬肉。
3天後,這件事迎來了反轉——4月19日,上海公安通報了梅隴鎮兩名幹部被免職一事,原因是梅隴鎮發放的豬肉物資確實是變質肉。
警方的通報直接給站長看破防了,3名犯罪嫌疑人花300多萬買來了一批劣質豬肉,以次充好,用760萬的價格倒賣給梅隴鎮政府,最後成了居民手中的散發著異味的奶頭肉。
300萬買進,760萬賣出,一來一回,這收益率就超過了153%——這收益率多少家房企加起來都趕不上啊。
就在奶頭肉事件曝光不久,上海警方又通報了另一起案件,還是跟菜有關的。
犯罪嫌疑人高某從4月10日以來,大量囤積青菜、雞蛋、雞、鴨等食品,然後高價對外銷售。
就這麼短短几天的功夫,他賺了150萬。
離譜二字,站長都已經說倦了。
表面來看,上海的疫情一天一個樣,封控這麼多天,確診人數仍在不斷遞增;往深了看,上海物資短缺,物資配送的最後一公里難以打通,很多瓜果蔬菜就爛在了外邊。
眼下4月已經過去大半,然而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卻依然是解封無望。
就在4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2年中國經濟一季度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70178億元,同比增長4.8%。
跟往年相比,今年的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了。
經濟增速放緩,給老百姓帶來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一季度面臨的情況並不樂觀,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再創新高,民眾就業壓力明顯增大。
在內憂外患之下,老百姓也不得不捂著錢包過日子,一季度的居民消費也是大不如前。
官方倒是想著救市,從4月13日就開始放出降準的信號,一度整得市場還挺激動的,股市難得迎來了高開高走的喜大普奔場面。
然而,真等到4月15日降准落地那一天,曾經雀躍的人群集體陷入了懵逼——降了個寂寞。0.25個基點的降准力度屬實太小,不知道是不是高層顧忌太多,吹了兩天的風,結果就砍下這麼一小刀,不痛不癢的卻後勁賊大,像極了我在A股默默流過的淚。
這周股市一開盤,市場果然如實地反映了自己的態度,股市一路失守,上證指數已經跌下3200點,一時間讓我恍惚間夢回2020年。
在2022年,你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守住錢包不買股票基金,就可以贏過99.9%的投資人!
房地產這邊更是不必多說,樓市現在有多涼,相信大家都有所察覺。房子賣不動,爛尾樓遍地都是,慘,慘,慘。
前段時間,站長寫長沙的爛尾樓,就有讀者在後台私信站長,說長沙是買房等同於維權。這位粉絲之前在華晨地產買了房,華晨地產是湖南株洲本地最大的開發商,2021年華晨地產宣告破產重整,這也意味著這家房企在長沙的項目全都爛尾了。
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辛苦錢搭進爛尾樓里,敢在這個時候去買房的人,都是冒著當散財童子的風險去救市的,他們像金子一樣寶貴。
房地產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必須要有很多人參與近來,才能把這個遊戲玩下去。一旦遊戲玩家陸續離場,那麼坐在遊戲桌前的人也會耐不住性子。民間對於房價沒了預期,房地產這事就難搞了。
現在老百姓不願意買房了,房企自然也就萎了,於是開發投資大不如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至3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7765億元,同比增長0.7%;其中,住宅投資20761億元,增長0.7%。
跟GDP一樣,房地產的開發投資增速也出現了明顯放緩。
至於放緩的原因,想必不用站長多做贅述,樓市不行了,鬆綁、降價這些小打小鬧的手段都救不動了,本就泥潭深陷的開發商根本不想往裡再投錢了——再說也壓根兒沒錢了。
很多人可能都沒關注過房地產公司的裁員情況。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房地產裁員的消息其實層出不窮。
恆大在春節前精簡了一大批高管,留下一堆拿底薪的員工,美名其曰「節省成本」。世茂要進行架構調整,整體裁員率達到40%,有些部門的離職率更是高達80%,基本就是一鍋端了。
除了地產圈裡人,外界沒人關心到底有多少地產人被裁了。就像「雙減」後,有眾多教育機構從業人員瞬間丟了飯碗,但時代依然奔流向前。同理,現在的上海有很多人已經在家隔離了幾十天,他們的生計會受影響嗎?工作崗位還會等他們嗎?在宏大的命題下,你不知道,或者不想知道。
說回房企,現在高層恨不得把所有人都投到銷售崗,投拓做銷售,高管做銷售,一切只為了能把房子賣出去。
只可惜,該賣不出去的房子,還是賣不出。
怪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