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為主的網絡平台往往缺乏盈利想像力。
正解局出品
「全職做了三年UP主,還是發現上班比較香。」
這幾天,B站陷入一個不大不小的風波。
3月底到4月初,不少百萬級UP主宣布停更,還有一批粉絲量在幾十萬的UP主也在跟進。
甚至,「B站停更潮」一時間成為熱搜。
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流量就是王道。
這些有著巨大號召力的UP主不再更新內容,對於B站來說,流失的當然不只是流量。
當然,說「停更潮」肯定是有些誇張了,但不得不承認,的確有不少UP主離開了。
而這背後,既有當下網際網路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更有底層的商業邏輯困局。
UP主停更,最直接的原因是:
賺錢太難了。
現在,大部分內容創造網站作者的收入來源很重要的兩塊:廣告、流量補貼。
B站當然也是這樣。
可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幾年大部分企業過得都不輕鬆。
那麼,他們最常用的一個做法就是,節流保命。
落實到經營實際的層面,最先被砍掉的開支往往就是廣告。
有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廣告市場同比減少11.8%。
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廣告也並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更加向大平台集中了。
有媒體就報道了B站一個UP主的例子。
先前的做B站差不多90%的收入來自品牌方的廣告(在視頻里植入),2020年時賺了差不多30萬。
但到了2021年,只有10多萬。
到了2022年下半年,一單廣告都沒接到。
廣告的收入沒了。
流量補貼的收入也是大跳水。
內容創造網站往往會根據點擊量,給創造者獎勵。
B站的這種獎勵叫做內容激勵。
有一個說法是,先前一條播放量在10多萬的視頻,UP主能拿到的創造激勵有三四百塊錢。
但現在,只有100塊左右。
下降了百分之六七十。
很多大幾十萬甚至百萬粉絲的UP主,其實都是團隊運轉,收入少了,大家吃飯都成問題。
最終,只能另找出路。
媒體的相關分析
UP主苦。
可實際上,B站也不太好過。
B站是風光過的。
2020年跨年夜,B站第一次搞了跨年晚會。
晚會的水平足以吊打很多老牌的衛視頻道。
截至2020年1月3日,B站跨年晚會平台播放量就有4430萬,而晚會當晚直播的最高觀看人數超越8000萬人次。
相比之下,江蘇衛視跨年晚會的有線電視觀看人數是3456萬,而東方衛視跨年晚會是2508萬。
可惜的是,形勢的變化,總是比想像的要快得多。
最直觀的,是B站的股價曲線,就下面這個。
股價最高157.66美元,而到4月4日收盤時是21.66美元。
B站總市值在2021年曾經接近600億美元。
可到現在,只剩下不到90億美元。
跌去了80%以上!
財報顯示,2022財年B站總營收同比增長13%,達219億元,全年凈虧損75億元,同比擴大10%。
也就是說,不是B站變得摳門了,是現在B站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
面臨這樣尷尬處境的,不只是B站,還有大名鼎鼎的知乎。
知乎是國內最大的知識分享社區,但自上市以來,表現也是「跌跌不休」。
知乎、B站是很好的平台,但是卻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用戶很多,但廣告價值不高。
更加簡單,或者不那麼精準地說,是因為男用戶太多,「含男量」太高。
幾年前,就流傳著一個商業定理:消費市場價值排行榜單是,少女>兒童>少婦>老人>狗>男人。
男人的消費價值,連家裡的老狗都不如。
而B站、知乎,恰恰是悖逆了這樣的「市場規律」。
B站的男女比例是57:43。
知乎男女比例是56.9:43.1,幾乎和B站差不多。
男性為主的網絡平台,往往缺乏盈利的想像力。
這也難怪李佳琦在直播間裡,總把「姐妹們」掛在嘴邊,好像男人們不存在一樣。
實際上,這也沒錯。
在中國,最有購買力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些天天刷短視頻、看直播的寶媽、大姨和小姐姐們。
買買買,買完這個買那個,網購的快遞也多,她們的快樂也就越多。
你還別不信。
根據埃森哲的數據,中國年齡在20-60歲的女性消費者,總人口差不多有4億。
她們每年掌控著高達10萬億人民幣的消費支出,單獨拎出來,那就是全球第三大消費市場,接近歐洲德國、法國、英國零售市場的總和。
有調查顯示,中國家庭里87%的媽媽,掌握了家裡的「財政大權」。
還有數據顯示,超過60%的中國家庭消費由女性主導。
再深入研究,就會發現,女性在家庭消費上擁有更高決策權的,主要是食品和生鮮、服裝鞋帽、家居用品、母嬰、化妝和美容產品等。
所以,我們經常只看到的是女性瘋狂地買買買。
但實際上,她們更多的是在為整個家精打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