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樓市急了,年輕人願意為它「續命」嗎?

2022-03-14     每日人物

原標題:鄭州樓市急了,年輕人願意為它「續命」嗎?

這裡是每日人物專欄「千萬間」。

這次我們關注「鄭州救市」。3月1日,鄭州出台了19條措施,鼓勵人們買房。力度之大,也令人好奇,這個有著千萬人口的強二線城市,為何如此急切?鄭州樓市到底經歷了什麼?除了鄭州,今年以來,超過50個城市發布過不同程度的房地產寬鬆政策。樓市如果喊人來續命,年輕人願意買帳嗎?

文 | 高越

編輯 | 楚明

運營 | 繪螢

救命藥來了

這幾天,周桓宇重新忙起來了。他在鄭州南三環的一家售樓部工作,救市新政發布後,每天都有幾十組家庭前來看房,最多時一天接待了80組。

他興致勃勃地為客戶介紹房子的最新價格,這是政策推出當晚,公司討論至深夜的決定:有的樓盤總價小漲兩三萬元,均攤到每平米漲幅不大;也有的按住不動、靜觀其變。現在的售樓處,比起年後的冷冷清清,終於有了人氣。

儘管之前已經有將近50個城市發布過不同程度的房地產寬鬆政策,但作為全國首個全局性鬆綁的強二線城市,鄭州顯然力度更大。取消「認房又認貸」、鼓勵老人投靠親友買房、發人才購房補貼、下調貸款利率以及重啟「棚改」貨幣化安置……一共19條措施,「能用的政策都用上了」,條條都在呼籲人們趕緊買房。

鄭州出台各種房地產寬鬆政策。圖 / 網站截圖

周恆宇所在的地產商恢復了一些生氣,但還有許多地產商仍在無力掙扎。

地產人大鄒看著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討論提不起興致,他已經「被放假」3個月了。今年元旦,公司通過EMS郵寄了一封「放假通知書」,寫明從1月1日放假至4月30日。期間只發放最低工資2000元,扣除五險一金後,只剩1千多元。

大鄒一開始並不同意,聯合同事們抗爭,照常上班打卡,嘗試過將上司堵在辦公室走廊討要說法,但一直「沒有人管、沒有人問」。他每天坐在桌前,辦公OA系統和企業微信登不上去,接收不到任何信息,也不敢打開網頁摸魚,擔心被公司抓住把柄趁機裁員。

過程中,不斷有「耗不起」的同事選擇接受公司的協議辦理離職,只不過不是按照「N+1」或者「2N」賠償,而是只有「1/2N」。大鄒感覺「一拳打在棉花上」,信心越來越少。

他並不是個例。「河南地產大王」建業集團從去年開始,已將鄭州地產業務整體裁員40%。今年初更有名門地產、碧源集團等16家房地產商宣布放長假。同時,疊加樓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整體下行,房地產企業的債務問題集中爆發,鄭州樓市幾乎陷入「半邊癱瘓」的狀態。當地房企甚至龍頭房企都開始「降價分期」銷售,然而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房地產可以說是鄭州經濟的重要支柱。在全國GDP萬億城市俱樂部中,鄭州對房地產的依賴度最高,達到總量的28.9%。去年,鄭州樓市卻陷入谷底。據鄭州官方數據,2021年鄭州全市新建商品房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55%,甚至不足5年前的一半。

賣不出的房子,完不成的業績,掐斷了無數地產人的謀生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鄒的公司先後經歷兩輪裁員,「一開始降40%,後來再降20%」。年終獎更是分文沒有,而往年這個數字最起碼是三四萬。

一同被捏住的還有鄭州的經濟。鄭州2021年GDP僅為12691億元,甚至下半年一直是負增長,跟曾屬同一個梯隊的青島、長沙,差距不斷拉大。

因此,這劑藥是鄭州樓市的救命藥。一名掙扎著的房地產商這樣形容:如今,鄭州樓市就像一個重症病人,「醫生」告訴你,「特效藥」(政策)正在路上,要有信心,再堅持一下。

最糟糕的時刻

鄭州的樓市為何會走到要進「ICU」的地步?如果將時間軸拉長,鄭州樓市也曾有過輝煌的時候,大鄒就是見證者。

他2014年入行,正值城改大潮興盛,從空中俯瞰鄭州,到處都在動土施工。兩年之後,大房企的湧入更是點燃了全城熱情。大鄒順勢跳槽,也變得更加忙了,每天有接不完的電話,各種策劃案,還助推過「樓王」的誕生。他每個月1萬多的工資,在平均工資6千元的鄭州,算得上是高薪。

儘管在2016年10月,鄭州重提「四限令」——限購、限貸、限價、限售四管齊下。但樓市熱情還在,成交量仍持續走高,直到2018年才進入價格橫盤狀態。入行3年的大鄒也買下一套90平米的三居室,「順風順水地成為了人生贏家」。

這種蓬勃一直吸引著河南省內的年輕人。羅田是河南安陽人,畢業後去北京從事網際網路工作,但他一度抱著以後要回到河南的打算。他也覺得,比起老家,省會城市顯然更好。他拿出工作兩年多的全部積蓄付了高新區一套期房40萬的首付,當時正值鄭州樓市的最高點。

繁華的鄭東新區。圖 / 視覺中國

即將30歲的趙志斌也一直被女朋友家裡催著買房,他老家在駐馬店,一直想要在省會安家落戶。他拿出多年積蓄加上父母的資助,才湊齊60多萬元首付買了一套婚房。他原本打算一邊裝修,一邊籌備婚禮,在今年和女友結婚。

但計劃隨之被打亂。2020年疫情爆發後,期房停工、店鋪停業。等到2021年之後,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遭遇更多風雨。這一年,鄭州在年初、8月和10月拉響過3次疫情警報,並且在兩輪疫情夾擊的中途,還在7月20日遭受前所未有的暴雨衝擊。

期房的「期」字變成了「無限期」。面對一直停工的工地,羅田不得不每隔一兩個月趕回鄭州一次,跟其他業主一起維權。他們去過售樓處、跑過律師事務所,一名50多歲的業主甚至推著自己的老母親守在房管局門口討說法。這套總價大概200萬元的房子,押上了羅田他們全家幾代人攢下的錢,但一直進展寥寥。

後來,羅田已經放棄,不再回去看了,只通過業主群了解情況。最新進展是工地已經重新開工,但只有少數幾個工人。談到這裡,羅田語氣很無奈,「就幾個人,什麼時候才能完工」。

所幸的是,對於年薪將近40萬元的羅田來說,5千多元的月供對他來說「完全沒有壓力」,但在鄭州本地工作的趙志斌,卻扛著讓他睡不著覺的「重擔」。他一直做健身教練,旺季的時候月薪上萬,生活得還算滋潤。但在疫情、暴雨雙連擊下,客戶們的健身熱情淡了許多,趙志斌的收入驟減一半。

為了填補6800元的月供,他只能白天上班,晚上開網約車,工資不夠就套信用卡,幾張卡來回倒騰,實在換不過來,再找朋友周轉應急。趙志斌覺得自己有「填不完的窟窿」,這個月的貸款還完了,卻不知道下個月的錢要從哪兒來。但他從未想過斷供,還是抱著「養婚房」的心愿不斷填坑。

趙志斌不想像身邊的朋友一樣被迫離開。一個朋友的房子大,月供也多,一個月要還1萬多元。朋友原本從事跨境旅遊策劃工作,失業後一連4個月的貸款還不上,面對銀行的2次催收單,只能將房子出售,但一連問了好幾家中介,都因為限售無法掛牌。最終他只能把房子按3500元的價格出租,自己回老家找份謀生的工作。

還有些人拼盡全力也補不上窟窿,只能選擇斷供。一個典型的故事是,一位在培訓公司上班的小哥,因趕上疫情和洪水導致公司倒閉,他也跟著失業,只能做起外賣騎手,但收入還是扛不起還貸的壓力,最終仍然因逾期6個月被銀行告上法庭。

斷供房的命運就是被法拍。一位從事法拍房的業務負責人曾透露,過去一年他們公司經手上架的住宅類法拍房大概每個月二三百套,並且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至於在阿里法拍上,這個數字是36320套。這背後是很多家庭遭受打擊後只能棄房離場,有的甚至都沒見過房子的全貌。

地產人也經歷了糟糕的一年。每次疫情來襲,大鄒都不得不停工休息,收入驟減。他的車也在暴雨水泡之後,徹底報廢。從去年冬天開始,大鄒只能「啃老本」。

做了近10年地產策劃的大鄒,嘗試投簡歷找工作,但他投過的策劃公司、廣告公司以及婚慶公司,都無一回復。現在,他只能在親戚的店裡幫忙,頂替回老家的臨工,以賺些生活費。

許多地產人再就業的方向是送外賣和開網約車。圈子裡流傳一個段子:鄭州網約車的車主群里,近半年內加入的新人,一般都是地產人。

圖 / 視覺中國

年輕人買帳嗎?

鄭州的樓市,急需年輕人來救命。

這座城市算過一筆帳:今年計劃出台政策每年吸引大學生20萬留在鄭州,這些留鄭大學生如果3年內買房,需求總量預計超過1000萬平方米;還計劃出台支持政策鼓勵外來務工人員在鄭州買房,未來兩年這一需求總量也在2000萬平方米左右。僅此兩項,差不多就能把鄭州商品房存量消化掉。

相比於其他二線城市,鄭州自2012年以來巨量供應城改用地,導致供遠大於求,為房子庫存高企埋下伏筆。所以說,鄭州樓市不僅要救命,還需要持續不斷地有人來續命,至少用兩三年才能把存量房消化掉。

那麼,寬鬆政策出盡,年輕人買帳嗎?對一部分人來說,這還是有助推力的。新政出台後的第一個周末,谷依依花費一整天時間走進3家售樓處,跟她一起看房的還有三四組家庭。

買房這件事,谷依依準備了很久。她是洛陽人,想要生活得離家近一點,連上大學都沒走出過河南省,畢業後更直接留在鄭州工作。她一直想要擁有一套房,閒暇時常逛豆瓣的裝修小組,了解自己喜歡的風格。新政的出現,將她的計劃提前了,「既然早晚都要買,不如抓緊機會、早早享受」。

圖 / 視覺中國

但也有人還在觀望之中,他們對鄭州樓市的信心還未恢復。

當初買房時,羅田也曾有著美好的暢想:裝修好的房子可以租出去,用租金負擔一部分月供,或者乾脆讓家人過去住。但事實是,房子遲遲不交,不僅租金破滅,還損失了不少錢——因為房價跌了。

當被問到是否還會考慮在鄭州買房時,羅田否定得很堅決。比起回到老家的省會,他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強二線城市,像是武漢和長沙。眼下,他只盼著儘早收房,辦好房產證後,找個合適的機會將房子轉手賣掉。

長期以來,人口是鄭州房地產的有力支撐。鄭州的常住人口有1260.1萬人,凈流入也位居全國第10名。只不過,這與河南是人口第一大省有關,這些流入人口也大多數來自省內其他地市。之前沒有疫情時,鄭州每年人口凈流入40萬,這也是這座城市的樓市不斷擴張的底氣。

要托起樓市,必須要有充足的後備軍,起碼要留住河南本地年輕人。這對鄭州來說,也存在挑戰。

在各個城市都在拚命搶人的形勢下,鄭州在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方面,並不具有顯著優勢。大學生招聘平台梧桐果的數據顯示,2021年鄭州的畢業生留存率為62.2%,在新一線城市中僅排名第十。

羅田有過細緻的考量:他從事網際網路工作,但鄭州缺乏對口崗位。如果轉行,拿著五六千的工資不僅償還月供困難,還將「生活得毫無幸福感」。相反,同樣地處中部的武漢的網際網路公司則更多,工資無需斷崖改變,可以平穩過渡。

他也想考慮得更長遠一些,為以後孩子的教育做打算。從小在安陽上學,羅田知道河南教育內卷有多嚴重。雖然是高考人數大省的省會,但是鄭州只有一所211大學,而武漢的985和211大學加在一起有8所。僅在教育資源方面,鄭州比起其他二線城市,也沒有優勢。

像羅田一樣的年輕人,心中的天平也可能隨時傾向於武漢、西安、長沙、成都等產業發展更多元、工作待遇好、綜合實力強的其他強二線城市,而不是把「回老家」奉為首要指南。

「鄭州有房」的信念感,也在河南本地人心裡動搖了。有些年輕人不再把省會作為買房首選地,其他地級市或者是縣城,都成為務實的選擇。大鄒今年春節回到農村老家,看到鄰居大媽高興地四處說,小兒子在縣城裡買了大房子,已放棄非要在鄭州買房的想法。

在社交平台上,相比於討論新政細節,更多人關注實實在在的房價和自己的腰包,還有人戲謔地形容這是「揪韭菜根」。這群最關注鄭州樓市的本地人,在經歷疫情、暴雨以及經濟下滑的打擊之後,是否徹底緩過勁兒,攢足買房的資本和信心,也需要觀察。

買房畢竟不是買白菜,並非給了優惠,就能立即刺激人去消費。眼下,人們更是捂緊了錢袋,尤為謹慎。更何況,年輕人買房,買的也是城市能給予的未來。年輕人願不願為樓市續命,還需要鄭州給出更紮實的信心和更實在的發展紅利。

圖 / 視覺中國

(應受訪者需求,文中皆為化名)

參考資料:

1.新華網,「萬億俱樂部城市」房地產依賴度排名:鄭州最高北京最低

2.第一財經,從洪災疫情到「19條」新政人口流入未解鄭州樓市困境

3.大河報,鄭州外賣小哥失業後房貸斷供,被銀行告上法庭

4.中國房地產報,鄭州樓市危機?代市長何雄:遇到小困難,沒有大問題

5.網易新聞,2021鄭州房企暴雷、停工、放長假,2022提振信心,終會柳暗花明

每人互動

樓市政策寬鬆,你會買房嗎?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4c35cda7cf2ab16cde0b26f7075ad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