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在武夷山開店的朋友,遇到了這麼一件事。
上禮拜五,她家店裡有一位茶客來喝茶,目測大約四十出頭。
剛進店,就表現出一副自來熟的樣子。
照例,有客上門,總不能吝嗇茶水。
於是,朋友先是泡了一款口糧高叢水仙招待。
但喝茶閒聊期間,對方有意無意,都在展示自己的「實力」。
先是點評天心村各家的當家高貨產品,諸如,那幾家很火的「牛肉」、古井老叢、貓兒石老樹、鬼洞鐵羅漢等,如數家珍,像是統統都喝了個遍。
看著這位仿佛很懂岩茶的茶客,朋友也不禁好奇。
問,平時都喝些什麼茶?
估摸著,對方等的就是這句話,難為大夏天的,他還穿了件黑色的亞麻長衫,拉了拉身前的衣服,頗為有范兒地開始分享。
「我可是喝了很多年岩茶呢,打我二十年前開始工作那會兒,喝的就是某某家的老叢了。正岩山場的茶我喝的很多,陳茶家裡也有收藏,不過我從五、六年前開始,除了平時幫朋友試茶,已經不喝一般的商品茶了,只喝定製的三坑兩澗高貨。」
此話一出,聽起來對方來頭不小啊。
於是,朋友將那泡剛泡了兩沖的高叢水仙,默默撤到一旁。
泡了款2020年的足火慧苑肉桂,連喝三杯後,對方倒是很滿意。
因為,茶杯一直沒有停。
在場就倆人喝茶,泡出一衝茶水後,用公道杯分了兩輪茶都喝完了。
「你這茶可以的,柔滑低苦,喉韻明顯,但樹齡沒有我喝過的XX老樹肉桂好,改天拿一泡請你喝喝看。」
《2》
聽到這番允諾,朋友也是點頭感激。
講真,遇到這種喝茶高手,招待起來肯定要多幾分小心。
但正準備繼續泡下一道茶時,對方又拋出一句很炫的話。
「我每年光是買岩茶收藏,大約就要用掉十幾個W,一般是找信得過的人定製。」
哦,這是來大生意了?
但這位大哥的潛台詞,是不是暗示換一泡更好的茶?
於是,又繼續換茶。
換成了一泡很多老茶客愛喝,但是產量極少,比較小眾的慧苑奇種。
喝下後,對方臉上的笑意更深。
「這款岩韻更重了,樹齡也應該上百年了吧?」
三伏天,熱茶一杯接一杯喝下後,對方額頭已經冒了汗。
拿紙巾擦了擦汗,客人又繼續說道。
「你家茶不錯,這樣吧,我留你一張名片。改天我讓秘書過來談一下,如果可以的話,我們談一下供貨的事。」
說完,繼續喝完杯中的熱茶潤喉,就起身走出門告辭了。
等回過神來,朋友想了想,覺得有些不對勁。
然後在打電話時,聊到了這件事。
聽完起因經過,如果麻花沒猜錯,朋友遇到的不是一位懂茶高手,而是蹭茶高手。
畢竟,在蹭茶這件事上,只有表現得比店家還懂,將「自己平時只喝天價茶」的氣勢亮出來,才能蹭到更好的茶。
字裡行間,超過7分都在炫,炫耀自己只喝高貨。
但真正聊到岩茶時,一旦觸及更有深度的話題,立馬接不上來話。
對照上述描述,朋友期待中的一筆大單,估計是沒戲了。
《3》
岩茶圈子裡,類似的蹭茶故事,很多。
不過,偽裝成喝茶高手去店裡蹭茶喝,的確需要幾分勇氣,幾分演技。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岩茶並不好懂。
一旦當面露餡,那就太尷尬了。
比如,從一口茶湯里,喝出某泡正岩奇種樹齡不低於百年。
實際上,估計連茶農自己都分不清具體樹齡。
畢竟,當年只是從生產隊就近分配得到的茶山。這些自然繁殖的奇種,來源不明,毫無記載,哪能準確知道樹齡?
等採下茶,經歷系列加工操作,制出成品後。
來到茶桌上,隨便剛喝下一口茶水,立馬能板上釘釘肯定,這泡茶樹齡超過百年。
這樣的誇張說辭,其實經不起多少推敲。
尤其是喝混采混制的岩茶奇種時,樹齡老不老,已經無從得知。
湯感醇不醇,回甘顯不顯,茶香是否融於湯水?這些具體化的品質細節,才是喝茶終端的重點辨別方向。
《4》
很多新茶友都「抱怨」過,武夷岩茶實在太難懂了!
話說,岩茶真的難懂嗎?
從一茶一味的複雜表現看,的確如此。
舉個例子,茶樹品種。
喝岩茶,品種體系真的很複雜。
喝金駿眉和正山小種,桐木一帶的樹種,無非是當地的菜茶。
喝西湖龍井,適制樹種用個位數能數得過來,龍井群體種、龍井43、龍井長葉等。
喝福鼎白茶,大白茶、大毫茶,占據了絕大多數。
但岩茶的品種,成百上千,簡直是數不過來。
除了主流的水仙、肉桂、大紅袍外,還有包括很多。
瑞香、金牡丹、黃觀音、千里香、嶺上梅、春閨、矮腳烏龍、梅占、鐵羅漢、半天妖、雀舌、白雞冠、水金龜、向天梅、金鑰匙、金柳條、北斗、奇丹、小紅袍、紫紅袍、黃玫瑰、奇蘭、石乳、春桃、佛手、春蘭……
光是這些年喝過的品種茶,念茶名都念不過來。
按照大概分類,除了主流當家品種外,岩茶品種包括本地品種(含奇種與武夷名叢)、外來引入良種、以及新培育的品種。
不同品種原料製成的岩茶,風味迥異。
譬如,自帶雪梨香的佛手,以及木質香深邃的岩茶北斗。
喝茶入口,風味表現明顯不一樣!
《5》
岩茶入門階段,先將主流品種喝明白。
喝懂肉桂與水仙的特徵,是基礎入門課。
將岩茶肉桂的特徵,特色桂皮香,以及茶湯咽下喉嚨剎那的微妙辛辣感,大致分清。
喝水仙時,認真啜茶,感受茶湯的醇與柔。趁熱揭蓋聞香時,感受蓋上的幽幽蘭香。
如果遇到一款香氣比較清幽的正岩水仙,那麼,在尋找茶香時,將重點放在「湯里尋香」。
可以這麼說,岩茶品種雖多,但水仙與肉桂是基礎課。
喝懂水仙與肉桂的特徵,才能打好岩茶品種入門的基本功。
至於其餘品種,留待平時慢慢探索。
當然,武夷岩茶的複雜難懂原因,遠不止是品種。
還包括山場、火功、樹齡、拼配、各家制茶特色、以及部分陳茶文化的影響。
不同山場的岩茶,山場氣息有別。
不同焙火程度的岩茶,風格明顯不一樣。
樹齡老一些的水仙,湯感更醇。
各家做青技巧不同,制茶側重點不同,能打下特色風味烙印。
同樣一款茶,當年趁鮮喝,以及放到隔年再喝,風味立馬又不同。
可以這麼說, 武夷岩茶的茶香茶味,充滿多元化的可能性。
參差百態,集齊種種精彩,是岩茶的魅力體現。
如果說,喝遍所有品種,全部山場的岩茶,才算「懂茶」,那根本沒人能做到。
但在學會欣賞岩茶方面,門檻其實很低。
哪怕再不懂茶,只需記住一句話,好喝就是好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