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也賣低溫奶,但年輕人想要鮮奶自由不容易

2023-02-02     鋅刻度

原標題:雀巢也賣低溫奶,但年輕人想要鮮奶自由不容易

撰文/ 黎文婕

編輯/ 高 智

低溫奶市場再添一名玩家。

日前,雀巢公司在進入中國市場以後,首次推出低溫鮮牛奶產品「A2 β-酪蛋白鮮牛奶」。1月初,雀巢官方帳號在小紅書上發布新品上市信息,並在微信商城上線該新品。而雀巢官方向介面新聞表示,產品將於2月底正式上市,希望產品準備成熟時再向外發布。

值得注意的是,雀巢的這款低溫奶售價可謂賽道目前的「天花板」,650ml瓶裝目前單價約50元,236ml瓶裝單價約16.8元。

不過,近年來,主打高端市場的產品從奶源、成分到營銷,試圖打出差異化,價格也水漲船高。

於是,剛剛培養起低溫奶消費習慣的年輕人們,卻距離鮮奶自由越來越遠。

玩家和標籤多了,價也高了

「珍稀黑土地遇見北緯45°黃金奶源帶」、「甄選珍稀純種進口澳洲荷斯坦A2奶牛」、「甄萃原初A2 β-酪蛋白,親和易吸收」……1月初,雀巢官方帳號在小紅書上發布新品上市消息。

鋅刻度留意到,在雀巢的微信商城,已經能搜索到該產品。但「目前僅支持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東莞、天津、瀋陽、蘇州等12個城市購買」,如果在2月12日之前下單,將於2月16日發貨。截至一月末,這款產品在微信商城的銷量為1108件。

根據其商品詳情介紹,這款A2 β-酪蛋白鮮牛奶分為236ml和650ml兩種規格,在線上僅可買組合裝,236ml*6的市場價為168元,目前銷售價為100.8元,650ml*4的市場價為272元,銷售價為190.4元,650ml*6的市場價為408元,銷售價為285.6元。

雀巢新品上市信息

事實上,在液奶賽道,「A2奶」已經並非新概念。根據相關資料,「A2奶」是指動物乳汁中β-酪蛋白類型為A2-β酪蛋白的一類,A2奶相較A1奶能夠明顯的在人體消化吸收過程中減輕消化道不適,後者因含A1β-酪蛋白,會產生一種容易導致腹瀉的β-酪啡肽物質。

在紐西蘭品牌a2牛奶公司提出A2奶概念後,不少國內乳業品牌也開始打上A2奶標籤,從蒙牛、伊利和光明乳業等傳統頭部品牌,到認養一頭牛、君樂寶悅鮮活等新興品牌,都推出了低溫、常溫A2奶。

而在低溫牛奶賽道,伴隨著這種細分標籤增多,低溫奶價格也越來越高。以A2奶為例,光明致優A2牛奶(800ml)價格約40元,悅鮮活A2牛奶(780ml)售價32.9元,而三元極致A2牛奶(900ml)售價32元,而雀巢則再一次提高了這一細分賽道的價格「天花板」。

不過,除了A2奶,低溫奶賽道近年還湧現出了娟姍奶、有機奶、草飼奶等許多細分標籤,且每個標籤都有諸多玩家涉足,甚至有了主打細分品類的品牌。

以娟姍鮮牛奶這一品類為例,就有人送外號為「奶中皇后」、「牛奶中的LV」,且已出現了金典、光明、香滿樓、一鳴等品牌,號稱「咖啡專用牛奶」的朝日唯品牛奶,也推出了「濃厚4.0」娟姍牛乳。其中光明致優娟姍鮮牛奶285ml售價18.2元、香滿樓娟姍鮮牛奶250ml售價13.63元、一鳴娟姍鮮牛奶250ml售價13.67元。

這種高端化趨勢並不難理解,從乳製品行業整體來看,2006年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直到2014年,行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但從2015年後連續3年,乳製品行業的銷量增速開始低於單價增速,整體增速降低到5%以下。而占乳製品市場超九成以上份額的液體乳,銷量也在2016年後出現明顯的下滑,2017至2019年增速分別為-2.06%、-1.07%和-0.98%。

為了打破「天花板」,乳製品市場的增長驅動力逐漸由「量增」轉向「價增」是不可避免的趨向。正如商業諮詢公司Frost Sullivan統計,高端奶在國內牛奶市場中的占比逐年提升,2009—2013年,高端奶零售額由179億元增至417億元,2020年突破800億元。

而乳企顯然也看中了高端低溫奶的「錢途」。據新乳業公布的2021年財報顯示,在低溫鮮奶領域,2021年唯品有機牛乳和娟珊牛乳、今日鮮奶鋪、A2-β酪蛋白鮮牛奶等高端低溫鮮奶增長近50%。

另據陽光乳業的招股書所說,陽光乳業毛利率高主要是由於其主營低溫乳製品(占營收85%),而低溫奶售價是常溫奶售價的1.5-2倍左右。

競速保鮮,成分內卷,是高價的理由?

高端低溫奶的價格越來越高,消費者的接受度也能隨之提高嗎?而這就需要乳企給出高價的理由。

在超市的低溫奶區逛了一圈後,寧亞沒忍住感慨了一句,「現在的牛奶包裝上的各種標籤簡直看得人眼花繚亂。」因為每天都會在家裡自製冰拿鐵,寧亞常年需要購買低溫奶,但眼看著各大品牌推出的低溫奶花樣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高,她也時常覺得,「想要實現鮮奶自由真不容易。」

圖片來源:町芒評測

事實上,的確有不少品牌為了讓消費者甘願買單,正努力把一些高價的「理由」擺在台面。

其中之一就是「鮮」,新鮮一直是低溫奶的一大賣點,近年來,不少品牌對此也做足了文章,推出了不少標稱著「日日鮮」「24小時」「5小時」的低溫鮮奶產品,其中君樂寶與每日優鮮在北京簽下戰略合作協議,盒馬鮮生在上海與安佳、在西南與新希望乳業、在華南與溫氏乳業合作推出「日日鮮」鮮奶。當然,這類產品主要針對一二線城市所推出,除了在各大商超、便利店有所布局外,甚至有不少區域乳企推出了送奶到戶業務。

而為了保證低溫牛奶的品質,企業自然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成本來完善冷鏈體系,也就成為了提高價格的理由之一。

另一個「理由」則是正如上文提及的各種成分。鋅刻度留意到,不少低溫鮮奶產品的包裝上都標註了活性物質的成分和含量,比如突出「活性蛋白」和「高蛋白」標籤,其中」三元「72℃鮮牛乳」就標明「更多營養鮮活力,免疫球蛋白300mg/L、乳鐵蛋白50mg/L」;光明「優倍鮮牛奶」則標明「5種鮮活營養」,免疫球蛋白200mg/L、乳鐵蛋白45mg/L、乳過氧化物酶1500U/L以及α-乳白蛋白、α-乳球蛋白……此外還有不少品牌標明「低脂肪」等標籤。

除此之外,營銷也成為了新興乳業品牌提升身價的路徑。不論是君樂寶旗下的悅鮮活,還是新乳業旗下的朝日唯品,在近年來都在營銷上使了不少力。其中,在小紅書上,悅鮮活相關筆記多達上萬條,而其還曾與新咖飲品牌三頓半聯名跨界活動,與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戰略合作……

不過,也正因這樣的市場教育,消費者對低溫奶的時效性和成分有了更高的要求。鋅刻度留意到,在小紅書等平台,已經出現了許多關於低溫奶產品的測評,其中不乏對殺菌工藝、活性物質、性價比、運輸時效的詳細對比。而針對不同的消費場景也有不同的測評維度,比如配合咖啡使用的牛奶,則有相應的「適合什麼豆子」、「是否適合做拿鐵」等測評內容。

「但其實因為大部分高端低溫奶強調的成分差異並不大,不管是A2奶還是娟姍奶,都有很多競品可選,所以我並不會對某個品牌產生長時間的依賴。」寧亞告訴鋅刻度,如果成分差別不大,她往往還是傾向於選擇價位更低的,「或者會選擇蹲優惠活動。」

而在新鮮度方面,對於不少低溫奶品牌而言,線上渠道是一大難點。在各類鮮奶的產品評價下,其實也不乏消費者對於收到臨期低溫奶或者發貨時間慢的差評。

誰能贏下這一杯?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介面新聞報道稱,到2022年下半年,白奶(包含低溫鮮牛奶)開始出現小幅下滑,大眾對於高端產品的消費需求在減弱,這一整體走低的消費環境對定價偏高的雀巢A2牛奶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市場挑戰。

事實上,這並非僅是雀巢需要面對的挑戰,整個高端低溫奶賽道或許都需做好心理準備。正如「零售商業財經」所寫,價格是影響乳品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而中低收入群體才是乳品消費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鋅刻度留意到,在微博和小紅書等平台,不少網友都表示,「鮮奶好喝是好喝,但是真的太貴了。」「現在的鮮奶越來越貴,自己在家做杯拿鐵的成本價都是10元以上了。」「現在稍微好點的鮮奶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貴」……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消費者或許較難培養起長期購買高端低溫奶的習慣。

超市內的低溫奶區

即便像寧亞這樣的「鮮奶腦袋」會定期買低溫奶,但正如寧亞所說,「日常都是買價位在10元-20元的奶(750ml-950ml),遇上品牌打折或者每個月有那麼一兩次,會買高端一點的試試。」

不過,低溫奶的市場前景仍然值得期待。根據 2019 年新鮮生活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19 年低溫鮮奶銷售額增幅為 19.5%,市場滲透率達 33.6%,而在歐美等國家低溫鮮奶的市場份額超過 90%。這意味著,國內低溫奶市場是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另據歐睿國際預測,2019-2024 年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速為6.56%,2024年巴氏奶銷售規模將達472億元。而據《乳業財經》,在過去的兩年里,低溫奶市場同比增長15%。

具體到乳企在資本市場的活躍度來看,也有不少樂觀的信號,2022年,在陽光乳業成功上市之後,包括君樂寶和認養一頭牛在內的10餘家乳企也啟動了上市計劃。

「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願景固然美好,但誰能搶先贏下這一杯,或許關鍵還在於,誰能讓中國人實現真正的鮮奶自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3effef01c73dc7552924daa20332d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