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慘敗,《掃毒3》不太行,香港電影沒未來

2023-07-10     迷影生活

原標題:票房慘敗,《掃毒3》不太行,香港電影沒未來

實力派演員宣傳title不好用嗎?《我愛你》端午票房第二。

動作元素失去新鮮感?《八角籠中》上映三天,票房5.78億。

再扭頭一看,眾多老牌港星加碼出演的《別叫我賭神》上映18天,總計票房只持平《我愛你》首發票房。這還是自18年《無雙》後發哥時隔五年的大銀幕之作。

隔壁在金三角上演「速度與激情」的《掃毒3:人在天涯》,票房更是只及王寶強二作尾數。

不對比還好,放在一起差距慘烈。

香港電影這是怎麼了?

當代傷仲永?

港片已落幕的口號喊了十來年,年年都有驚艷絕倫的影片出來救場。

但救場趨勢自2021起便逐漸熄火。

2023上半年被予以口碑重任的《命案》水花不大,其他合拍片口碑更是一騎絕塵奔向懸崖,票房基本不行。

目前正在上映的《掃毒3》更是口碑票房雙谷底。

奇怪嗎?倒也沒有。畢竟《掃毒3》是自認大眾不嫌噎地延續老套路。

從2017《拆彈專家》獲得成功後,邱禮濤便陷入大場面循環困境,復刻玩得比ChatGPT還順。即使2018至今五年,共上映9部作品,豆瓣均分不過7。

早期邱導並非如此,成長於香港電影新浪潮中的他,個人美學風格極其強烈,頗有cult風開山鼻祖一派姿態。

作為拍出《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伊波拉病毒》和《奪舍》的人,突然轉方向執導商業動作大戲本就很耐人尋味,鍥而不捨地扎進棄口碑保票房的野路子,更引人深思。

再放眼望去,香港影視從業者近年沉迷北上,選的道路幾乎和邱禮濤無異,導致老家本土影視環境少有出圈成果。

但有趣的是,在每一部救場的影片背後,都能看到被老一輩港星扶持的新生代。

繼續沉下心觀察,每一部口碑上佳的救場片,都只能資源見。

當然,即使港片光耍舊把戲,也不得不承認它底蘊深,經得住敗,但它這種不賺錢的以老養新模式,能撐到幾時呢?

明年《九龍城寨之圍城》,後年《風林火山》,任意一部撲街,都將導致市場對港片嚴重失去信心,進一步流失觀眾,那時候將討論的就不是怎麼培養新生代,而是如何保住港圈臉面的問題。

總之,看現階段的香港大陸合拍片,就別期待獲得精神愉悅,老實沉浸感官轟炸即可。

過不下去就離吧

照邱導自我定位來說,其平衡作品商業度和藝術性並非難題,顯然,他對大陸觀眾觀影喜新厭舊的程度及審美需求的變幻速度,缺乏了解。

其實按理來說,這種情況不該出現,畢竟自2018起,邱導老闆便換成了銀都機構。

成立於1982年的銀都機構有限公司,是家整合50年代從上海遷移至香港的左翼影視公司資源的製片國企。

這麼多年,佳作也有(《頭文字D》《一代宗師》《竊聽風雲》),引起爭議的電影也多(《色戒》《無極》《老港正傳》),但逮著一位導演拍同類型電影拍五年的時候,前所未有。

錢真不是這麼賺的啊。

一部電影,不僅受導演指揮,更受資本把控,除非團隊是大牛,能無所顧忌,否則打工人都得乖乖低頭。

當然,有時妥協是為了普適大眾,相對應偶爾也有對藝術、對商業毫無益處的妥協。

無用妥協,很難評,你可以從各角度分析解剖它的發生,如成本、制度、時長,甚至個人喜好。但都挽回不了這類改變對作品本身造成的損失。

一盤菜被迫回鍋炒了五次,這就是無用妥協。擱誰面前都不想吃,脫貧攻堅戰打贏了兩年,大家都在奔向新生活,沒人想回頭吃草。

《掃毒3》顯然就是這麼一盤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草。

很難看吧,不至於,畢竟班底和投資明擺著;卻和好看也不太沾邊,稀爛的劇情,賣不起來的情懷。這年頭大多票子拮据,誰會想花錢當冤大頭。

又不欠導演一張電影票。

有些實力派,就該挺直腰板,想拍「具有灣區特色、元素、印記故事的電影」,那就去拍,再拖兩部下去,集體玩完。

畢竟這一波老演員已經快把票房號召力消耗完畢,再來兩部差不多水準的電影,就該背負「票房毒藥」的罵名。

善待觀眾,友待演員,就讓「2+×」的演員配置隨時代而去吧,挖一波近年未上銀屏、無個人隱患的實力派都比熟面孔裝年輕好。

話說回來,顯然兩者都不容易。

養蠱式重生

有人好奇,不能期待港影新人嗎?

這句話送給港圈內部人,他們都不敢答。

看看香港頂流,香港小姐,就能明白港星不是審美降級的難題,而是後繼無人的災難。

即使上鏡出演從來不僅看臉,更看靈氣實力。但這點也可以參考頂流和港姐現狀,結論:沒有就是沒有。

如若有,也不需要劉青雲、古天樂、劉德華、郭富城這些平均年齡55,再過幾年能領退休金的大前輩繼續追逐打殺。

誰不想接品質上乘、沖獎希望大的劇本呢?還真就走不開身。即使文藝如梁朝偉,也得接演《擺渡人》《尚氣》《風再起時》這些要麼低俗、要麼爛俗的本子。

不然港影失去話語,流失活力,新力量更難培育。

港圈有意識到下一代力量的緊急性,也有抓培接班人,各種選取活動都在進行,可惜都見效不大。

曾志偉重辦綜藝,幫兒子進軍大陸,努力了三四年,除了《少年的你》曇花一現,再無其他。在大陸闖出一片天地的王祖藍試圖拉港友上岸,至今自己沒恢復元氣。

但前兩年的《手捲菸》《濁水漂流》《智齒》,乃至《怒火·重案》都始終讓人期待黃金時代的港片捲土重來。

畢竟這批影片的幕後製作團隊,都是香港影視大佬們親自帶領教導。

始終相信,能在風雨飄零中誕生「銀河映像」的香港電影,必然也能在新世代中找到完美融合同源文化的創作語境。

道阻,但不長了,已經長不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3df0d2b464ffa6cf76da1769cc4d1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