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高產簡化栽培技術分析
0 引言
新疆地帶特有的氣象條件和地域自然環境,為棉花的繁殖創造了必要條件。在中國目前的種植業發展中,研究新疆棉花高產種植技術一直是很重要的工作任務。深入研究新疆棉花高產種植技術,對於提高推廣應用、增加棉花種植產量,對中國種植業蓬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 新疆棉花栽培特點
針對新疆地區的棉花種植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明確棉花栽培種植結果將會受新疆地區的地質環境和天氣變化所影響。由於新疆地區各地地理等基本條件具有較大差別,需要有關部門在兼顧各種基本差異情況下設計合理的栽培種植方式,以防止新疆地區棉花栽培種植遭受外在條件影響,以提升全疆各地區棉花種植效益和平均生產率,使得新疆地區紡織產業對特定地區發展的棉花栽培需求得到落實。同時,對新疆地區的現實栽培條件進行深入研究,並確定新疆地區具有的優越日照條件,為棉花栽培播種和後期生長發育提供充分光照保障,優化了棉花栽培效果和生長發育態勢,為提升新疆地區棉花種植的生產水平提供了強力保障。
然而,新疆地區在氣候變化和地區棉花栽培的種植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缺點,主要體現在新疆地區的春季升溫速率較慢,同時氣溫變動也不能達到平衡態勢。同時,秋季氣溫的降低速率也較快,且無霜期過短。上述季節氣候變化,都會對當地的棉花移栽種植形成一定不良環境影響。同時,新疆地區的棉花棉纖維生長和發展,與各地氣溫變化以及光照時間長短也有著密切聯繫,無形中增加了新疆地區的棉花移栽種植技術在後期生長發育過程中發生問題的機率,影響新疆棉花高產種植目標的實現。
2 現階段新疆棉花種植技術發展狀況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物價水平呈上升的趨勢,所以棉花的栽培成本也有所提高。殺蟲劑和肥料使用量的日益增加,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作物的栽培成本。尤其是在新疆地區,由於當地氣候的不平衡,導致了科頓的高低種植量變化範圍的逐步增加,對棉農的棉花播種積極性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從而導致了科頓的播種規模也相應下降。另外,因為在科頓播種和收割時都需要大量使用人力,所以儘管播種技術有一定的進步,但是普遍還是採取了密集人工種植形式,同時耕作投入的成本,也呈現逐漸增加的態勢。棉花在播種後至採收期間,所涉及的工序很多,其中以技術性問題較為突出,並直接影響著種植的效果。
不過,對高棉的市場需求卻在逐步增加,同時纖維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現階段,我國的棉花的產量普遍實行的是兩熟制,這個狀況下,由於生產技術條件的相應改善,使棉花可以及時收穫。不過,棉花生長也容易遭受氣候原因的影響,從而導致棉花產量、產品質量的下降,影響我國紡織業的發展。
3 提高新疆棉花產量的措施
3.1 種子處理
種植前要選擇最優質的棉種。因為體型偏小、外表皮厚,休眠期較長,嚴重影響棉種出苗率。要達到全苗數,要對棉種加以適當管理。利用晾曬法對種子表面加以消毒處理,可以殺滅播種表層的病菌,從而增加棉種的萌芽率。注意,曬種時最好持續30 h左右。為了將其完全晾乾,必須不停翻動,但不能夠直接在水泥上晾曬,以防影響播種的生物學特徵。最好一年一換種。
如果使用自留風險的棉花種,產量會隨著年份延長而下降,一般一年減產約6%~11%。所以,若要達到高產目標,要選用質量優異的棉種。挑選好棉種後,必須對棉種採用殺蟲劑浸泡處理,關鍵的要選用對棉種無害的殺蟲劑。由於不同類型的棉種所要求浸漬的時間不相同,所以要控制好浸泡的時長。在完成浸泡處理後2 h內必須開始播種,可以增加棉種的出苗率。
3.2 合理播種
新疆由於獨特的天氣因素,在北疆的棉花品種通常是在四月份種植,地表氣溫達到10℃以上時即可進行種植。播種後,為了達到新疆棉花高產效果,必須掌握好棉花的耕作制度,通常是通過輪種倒茬的方法來播種。所謂輪種,是在同一塊地上要輪流種植不同的農作物。長期在一片土地上種植相同類型的作物,因為同種作物所需要的營養相同,會減少土壤中的營養物質,還容易發生病蟲害,影響作物的生長。
為防止這個現象,要改變種植制度。要增加棉花產量,相同農田連種三年棉花後,就必須改種其他農作物,以後再進行棉花栽培。由於我國棉花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現在絕大部分棉花種植都使用了大中型農業機械播種,實際操作中,合理利用大中型農業機械,力求播種均勻、深度一致。
3.3 棉苗管理
為了達到高產,棉農須對棉苗加以適當管理。在棉苗成長到一定高度時,要調節株型,好的株型能夠增強棉苗通過光合、根系繁殖,從而促進養分吸收和生長發育。當棉苗生長到一定時期,可修剪枝花,因為這種處理方式不但能夠避免蕾鈴掉落、增大鈴重,還能夠增強樹苗間的通透性,從而增強光合效能。
要注重合理利用縮節胺,因為一旦劑量過多會導致棉花晚熟。一般人工收穫的棉花與機械收穫的棉花中的縮節胺劑量也有所不同,機械收穫棉花較晚,可選擇適當增加縮節胺的劑量。選用縮節胺時,必須考慮使用安全期,如骨朵兒、花苞、花鈴的縮節胺使用安全期各不相同,要特別小心,併合理利用。有關專家認為,在新疆獨特的天氣條件下,實施適時打頂處理有助於提高花鈴數量,同時還有助於降低土壤中營養物質的流失。打頂處理的生理意義是破壞棉花頂端生長態勢,從而促使棉花橫向生長發育。因此,及時打頂也有助於增加新疆地區的棉花種植產量。
3.4 澆水處理
澆水管理對棉花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在新疆地區棉花播種後的第一個澆水期,十分重要,儘量推遲澆水日期。在根系紮根階段,輕微缺水的狀況下才能促使棉苗根系的紮根和生長發育,所以時間必須要把握好。
如果棉苗主根紮根較好,對棉苗汲取養分、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同時可以提高其抗倒伏和抗乾旱能力,但是由於新疆地區的天氣較為乾燥,所以一旦出現乾旱則不利棉花的生長與發育。一般棉苗可在5月份時基本生長發育成形,不過由於新疆地區的5月份早晚溫度較大,所以不適宜於澆水。如果相對濕度較大,則會增加蟲害的出現機率。所以,第一次的滴灌日期最好為6月中下旬,這是棉花根系成形的最關鍵期,更是天氣條件最合適的時期。
3.5 殺蟲處理
危害棉田的害蟲主要有棉鈴蟲、棉蚜、棉田紅蜘蛛、棉紅鈴蟲、盲椿象等。在轉基因棉大面積種植以前,棉鈴蟲是棉田的主要害蟲。近幾年,隨著轉基因棉的大面積種植,棉鈴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盲椿象對棉花的危害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現在盲椿象已經在部分地區成為棉田內的主要害蟲。在我國已登記用於防治棉田內害蟲的生物殺蟲劑主要有:阿維菌素用於防治棉花白粉虱、薊馬、紅蜘蛛、棉蚜、棉鈴蟲;蘇雲金桿菌(Bt)用於防治棉鈴蟲;藜蘆鹼用於防治棉鈴蟲和棉蚜;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用於防治棉鈴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用於防治棉鈴蟲。
3.6 合理施肥
可以施氮磷鉀復合肥,也可以直接施用有機肥,肥料用量要適度,且不能加水,過量的肥料會導致燒苗現象的發生。棉花的肥料需求:第一,棉花正常生長發育需要氮、磷、鉀、鐵、鋅、銅、錳等多種元素,肥料需求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品種和產量水平略有不同。第二,棉花苗期,吸收氮5%、有效磷3%、有效鉀5%。現蕾至開花初期,吸收氮11%、有效磷7%、有效鉀9%。從開花初期到開花中期,吸收氮56%、有效磷24%、有效鉀36%。可見,棉花吸肥高峰在鈴期,吸氮高峰在花期,吸磷、吸鉀高峰在花期至絮凝期。鋅、硼、錳等元素根據土壤養分供應情況,要針對性使用。第三,棉花對棉田的肥力要求很高,所以要施足基肥,還需要在合適的時候施適量的肥料。一般把握先輕後重的原則,根據地點、時間,因苗施肥。
3.7 冬灌處理
新疆地區的土質中鹽鹼濃度較高,對次年棉花播種十分不利。根據這種現象,建議種植業管理人員應在棉花收穫後加強對棉田的冬灌管理,但冬灌也應適時。科學家們研究後認為,冬灌是先將水澆入棉田,等較長時間後把剩餘的水放出田外,會帶出許多鹽鹼成分,而進入土地的水結合土壤產生凍土,可凍斃土壤中的許多有害生物,從而降低來年播種的蟲患災害。所以,冬灌處理必不可少。
4 病蟲害防治
在農作物栽培管理中,化控技術不容忽視。棉農應進一步掌握與化控相關的技術,並與科研與技術人員進行交流與學習,以保證對用藥量、農藥濃度能更加靈活地控制,保證使用時間的科學性,全面提高棉花種植水平。
新疆地區棉蚜問題仍很嚴峻。雖然瓢蟲和蜘蛛同樣是棉花金針瘤蚜天敵,但是,為了預防病蟲害發生,可以通過適當的手段引進瓢蟲和蜘蛛,或採取藥劑與環境治理等互相結合的辦法,以提高對棉蚜的防治效果。在新疆地區,棉農們還可以在越冬期間灌溉棉花田,以水澆灌的方式把正在越冬的棉花棉蚜完全清理一遍,從而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機率。
5 結語
在新疆地區開展棉花培育種植時,不但要兼顧新疆區域的地質條件與棉花培育種植具體條件,還應大力發展精細化種植技術,通過多種方式引進棉花高產精細化播種技術,為促進新疆地區的棉花產業發展提供條件支持。以提高新疆區域的棉花種植產量與質量。
作者:帕提古力·麥麥提、張嬌閣(庫爾勒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圖文編輯: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