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廈大新聞學教授怒懟張雪峰的話題,一直高居各大媒體平台熱搜榜,事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提起張雪峰的名字,相信很多考研人都會覺得熟悉,作為考研輔導名師,張雪峰的個人帳號擁有600多萬粉絲,在考研輔導上,他尤其擅長幫助學生選擇學校專業,以其敢說幽默的風格,被眾人喜歡。
不久前,張雪峰在直播中發表言論稱「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會把他打暈」的言論引發了眾人的討論和關注,在張雪峰看來,學新聞傳播的畢業生當中,80%都沒有從事本行業,而在當今社會隨著技術的發展,每個人都能拿起手機做自媒體,顯然,這是對傳統新聞學的極大衝擊。
6月15日,重慶大學新聞學教授張小強在自己的個人媒體平台,對張雪峰的言論進行了長篇評論,對張雪峰的所作所為,他點評說「他自己吃著傳播的飯,卻在砸著傳播的鍋,何其荒謬!」
在自己的小作文中,張教授表示新聞專業遠比張雪峰說得有用,他認為當前各類企事業單位都十分重視傳播,更是舉例說自己有不少學生進入政府單位。
16號下午,張雪峰發表微博回應張教授的評論,「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如果家境優越選擇更多,不存在錯不錯的問題,但大多數的家庭條件沒有那麼好,選專業就要選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吃上飯的,而不是照本宣科,不考慮實際情況」。
本以為這件事就此結束,17日下午張教授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家庭條件固然是學生選專業的重要考慮因素,但當前我們國家的助學體系機制還是比較完善的,不管什麼家庭條件,都能夠完成各種專業的學習,並且未來社會對傳播人才需求會一直旺盛,新聞學專業的就業形勢是比較樂觀的。」
次日,廈門大學新聞學教授鄒振東,也髮長文稱,「張雪峰的言論值得反思,但不要輕信」。對於滔滔不絕的言論,可以看出張雪峰實在是累了,發文稱「逐漸離譜。」後來乾脆發一張黃渤的劇照:我就突然跟黃渤共情了,後面還有一個配圖:沒完沒了了。看來,對於這種回懟,張雪峰真是累了。
對此筆者認為,在當前600多萬年輕人失業的背景下,很難說什麼專業的就業前景好。在要不要學新聞學的問題上,我還是支持張雪峰的,對於普通家庭的學子而言,專業是否更有價值,是更高層次的追求,最基本的需求是找工作吃飽飯。
在這方面,張雪峰顯然比兩位新聞學教授要有發言權,在當前的大學教職人員中,有多少人真正在社會中拼搏過,有幾個體會過找工作的辛酸呢?他們大多數人從畢業後就待在學校的象牙塔里,不為生計而發愁。
在這些教授們看來,自己手下的學生進入政府機關創業當老闆,一定多多少少和自己的教導有關,但捫心自問,事實是這樣的嗎?他們當中有幾位是靠著大學裡學到的知識,走到如今的高度的。個人的發展受綜合因素的影響,我們不能拋開家庭環境、機遇來談個人發展。
為何張雪峰的言論會引發兩位教授的不滿呢?顯然是張雪峰揭露了事情的真相,如果學子們像張雪峰說的那樣,不學新聞學專業,倒霉的只會是他們。
在當前的大學本科教育中,新聞學專業的主要學習對象還是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但顯然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內容已經不適用於時代了,新聞學要想在新時期煥發光芒,就必須淘汰舊的知識,在全新的信息背景下,研究新內容,真正實現教學內容的改革,解決好吃飯問題,在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