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遭遇多重利空,但別忘了它超預期的財報

2023-11-17   巴倫周刊

原標題:阿里遭遇多重利空,但別忘了它超預期的財報

阿里巴巴強勁的自由現金流將為股票回購和派息帶來支撐。

阿里巴巴周四(11月16日)公布的2024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當季營收為2248億元,每股收益為15.63元,接受FactSet調查的分析師此前預計,第二財季營收為2245億元,每股收益為15.28元。

業績超預期原本值得投資者慶祝,但阿里同時在財報中宣布:鑒於多方面不確定性因素,不再推進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盒馬鮮生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也已暫緩;另據美國證交會(SEC)官網披露的F144文件顯示,馬雲家族信託擬減持1000萬股阿里股票,市值超過8.7億美元。阿里巴巴美股(BABA)周四大幅下跌,收盤下跌9.14%,創下一年多來最大單日跌幅,周五交易的阿里巴巴港股(9988.HK)跌幅也達到了9.96%。

中概網際網路ETF 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KWEB)周四下跌了5%,KraneShares首席投資官布蘭登·埃亨(Brendan Ahern)評論說,昨日中概股遭到了「圍攻」,網際網路股首當其衝,埃亨將此描述為「買方罷工」(buyer’s strike)。

《巴倫周刊》認為,中美兩國元首本周舉行會晤,緩解了投資者對於兩國競爭升級為地緣政治衝突的擔憂,但投資者期待已久的雲業務分拆計劃被取消的消息導致擔憂重新燃起,凸顯出中美關係繼續對中國科技行業構成風險。

阿里巴巴在財報中說:「美國近期擴大對先進計算晶片出口的限制,給雲智能集團的前景帶來不確定性。我們認為,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可能無法按照原先的設想提升股東價值,因此決定不再推進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而是會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專注建立雲智能集團可持續增長的模型。」

Vontobel Asset Management全球股票和新興市場策略投資組合經理拉米茲·切拉特(Ramiz Chelat)評論說,美國的限制措施可能會削弱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公司提供人工智慧相關服務的能力,為其雲業務增長前景造成不確定性,分拆業務的吸引力隨之下降。

今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了變革性的「一拆六」重組計劃。雲業務一直是阿里巴巴增長目標和重組藍圖的核心,直接投資於阿里巴巴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業務對投資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如果分拆上市,阿里雲可能會獲得更高的估值。

不過,美國新推出的出口限令給阿里雲的業務前景和分拆計劃帶來壓力,看漲阿里巴巴股票理由中的一個支柱遭到了破壞。阿里巴巴同時還宣布,盒馬鮮生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已暫停,正在評估市場情況,確保成功推進項目實施和提升股東價值。

今年中國經濟放緩令國內資本市場承壓,也讓阿里巴巴旗下業務分拆上市計劃實施起來變得更加複雜。到目前為止,只有菜鳥提交了赴港上市申請。自2020年底觸及峰值以來,阿里巴巴市值已經下跌了70%以上。

中國大型科技公司已成為中美關係中的一個「燃點」。為了控制中國獲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的機會,今年10月美國擴大了限制對華出口高科技晶片的規定。本周三,中美兩國元首在舊金山舉行會晤,中美關係出現「解凍」跡象,但有關兩國對晶片或電池零部件等商品互征關稅的問題幾乎還沒有被提及。

阿里巴巴在第二財季財報中說:「這些新的限制可能會對雲智能集團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以及履行現有合同的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從而對我們的運營業績和財務狀況造成負面影響。新的限制也可能對我們的多個相關業務產生更廣泛的影響,限制公司升級技術的能力。」

Vontobel Asset Management的切拉特選擇繼續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他認為,在新管理層嘗試修覆核心電商業務並穩定市場份額之際,繼續持有股票耐心等待將為投資者帶來回報,阿里巴巴強勁的自由現金流為股票回購和派息帶來支撐,包括物流在內的電商以外業務的利潤率正在改善。

同樣持有阿里巴巴股票的對沖基金Great Hill Capital董事長托馬斯·海耶斯(Thomas Hayes)說:「雖然阿里巴巴宣布放棄分拆雲業務令投資者感到失望,但重要的是要記住,阿里巴巴的營收同比增長了9%,每股收益同比增長了21%,市場只是被阿里巴巴放棄阿里雲分拆計劃的消息打了個措手不及。」

海耶斯補充說:「資本市場不喜歡意外」。

文 | 巴倫周刊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