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隨美英之後,立陶宛也要向烏克蘭提供先進武器。近日,在訪問基輔期間,立陶宛總理因格麗達·希莫尼特表示,除了向烏克蘭派駐更多的軍事教官外,立陶宛將在未來幾天向烏克蘭提供部分美製「毒刺」可攜式防空飛彈,立陶宛希望烏克蘭軍隊永遠不會使用它們。
除了「毒刺」,立陶宛還將同時向烏克蘭提供價值34.2萬歐元的24台熱成像儀。關於向烏克蘭提供美製「毒刺」可攜式防空飛彈,立陶宛政府已經獲得了美國政府的批准,此外,波羅的海三國還會向烏克蘭提供「標槍」反坦克飛彈。但無法向烏克蘭援助那些德國和以色列製造的高技術武器,或擁有這兩國技術或零部件的武器。
不管是「標槍」反坦克飛彈還是「毒刺」防空飛彈,都屬於防禦性武器,而烏克蘭希望獲得的,則是美製「愛國者」這樣的高性能武器系統。美英等國提供的這些武器,實在是難以快速提高烏克蘭軍隊的戰鬥力,一旦克里姆林宮決定再次入侵烏克蘭,這些武器恐怕很難發揮出威力,反而大機率成為俄軍的戰利品。
作為最經典的一款可攜式反坦克飛彈,「毒刺」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給蘇聯空軍造成了巨大損失,但現在,「毒刺」還能不能給俄羅斯空天軍造成足夠損失,就是另一個問題了。這倒不是說「毒刺」的技術已經落後,而是現在的俄羅斯空天軍跟蘇聯空軍,在對地攻擊的時候已經有很大不同:
在2015年9月底介入敘利亞內戰之後,包括蘇-25強擊機在內,的確有多架俄羅斯空天軍的戰機被可攜式防空飛彈擊落,注意,擊落俄軍戰機的可攜式防空飛彈並非「毒刺」,而是薩姆和其他國家的型號。這些俄軍戰機之所以被擊落,主要是其在對地攻擊的時候飛得太低太慢,落入了地面可攜式防空飛彈的打擊範圍。
很快,俄羅斯空天軍就改變了戰術,其固定翼戰機基本不在4000米以下高度飛行,超出了可攜式防空飛彈的有效射高,改用高空轟炸,這樣雖然會影響轟炸精度,卻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戰機和飛行員的安全,只有在對付那些關鍵目標時,才會動用寶貴的制導炸彈。即便是武裝直升機,也不再出現在高風險地區,而是用於保護俄軍基地和巡邏。
一旦俄軍再次入侵烏克蘭,這些經驗自然也會發揮作用,指望烏克蘭像阿富汗戰爭,甚至像2008年俄格戰爭時,利用「毒刺」給俄軍戰機造成重大損失,其實是完全不合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