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季會看小麥機:橫軸流、縱軸流、大縱、小縱該如何選?

2023-03-21     農機通

原標題:從春季會看小麥機:橫軸流、縱軸流、大縱、小縱該如何選?

3月18-19日,由國內農機行業三大協會聯合主辦的2023年全國農業機械展覽會在河南駐馬店成功舉辦,據大會主辦方透露的消息,今年有近500家農機企業參展,比上一屆超出了100多家,一方面說明春季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說明疫情過後農機行業重新進入了繁榮期。

由於是春季會,正好是小麥聯合收穫機的銷售旺季,所以小麥機當仁不讓的成為展會的主角。與往年相比,今年小麥機參展企業更多,且機型和技術路線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這一方面說明國內有多層次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也說明行業競爭激烈,收穫機企業都在尋找差異化的突圍路線。

本次展會上,輪式穀物聯合收穫機(以下特指小麥機)橫軸流、縱軸流、大縱、小縱、切縱等機型同台競技,各自的代表機型精彩紛呈,讓專業觀眾都眼光繚亂,那麼這些不同的技術路線各有什麼優劣勢及區別呢?該怎麼選擇呢?

馬上收穫機的購機旺季要開始了,基於春季全國農機展上的主流機型、主打產品,本文就專門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脫粒清選機構橫軸流、縱軸流等相關的知識,讓大家在購機時做個明白人。

一、長知識:國內小麥聯合收穫機的幾種脫粒方式

按照小麥機的脫粒和清選技術路線,國內的小麥機可分為切流+逐稿器、切流+橫軸流、縱軸流、切流+縱軸流、切流+雙縱軸流等多種機型。

不同的技術路線對收穫效率、清潔程度、損失率、收穫作物的品種等影響很大,所以選擇小麥,這一條非常專業也很關鍵,一定要弄懂。

在這裡先明確一下,「切流+逐稿器」的組合,以及下面要談到的「切流+橫軸流」「切流+縱軸流」等,前面的「切流」,表示穀物從滾筒前部的切線方向喂入,經幾分之一秒時間脫粒後,沿著滾筒後部切線方向拋出到後面的分離機構,後面

「逐稿器」「橫軸流」「縱軸流」表示分離結構(機構),前者是把麥粒從包衣和麥芒中脫粒出來,後者是將麥粒從包衣、麥芒、秸稈、雜草中分離出來,然後麥粒進入糧倉,包衣、麥芒、秸稈、雜草排到地面上。弄懂了這個下面的分析就好理解了。

「切流+逐稿器」的脫粒滾筒結構是一種很古老的技術路線,前面滾筒脫粒之後,後面的逐稿器通過振動把麥粒分離出來。

20世紀80年代佳木斯聯合收穫機廠、開封聯合收穫機、四平聯合收穫機引進迪爾和克拉斯技術,就是「切流+逐稿器」,由於其效率低,現在幾乎很少有人用了,尤其是國產廠家,為了追求機器的收穫效率,幾乎都不再用這種機型了。

「切流+逐稿器」適用小麥,大麥等作物的收穫,更換配置後可收穫玉米籽粒和大豆,具有高效率、多作物收穫的顯著優勢。

與其他技術方式相比,「切流+逐稿器」最大的特點是分離出的莖稈質量好,便於各種回收和利用,所以近幾年這種本已經被淘汰的機型又重新受到重視。

本屆春季會上,約翰迪爾展出了W100切流+逐稿器機型,濰柴雷沃展出了GV100切流+逐稿器機型,結構類似於迪爾W100,隨著國內養殖業、生物質產業對秸稈的需求快速增加,相信這種機型會再一次火爆,後期會有更多的企業開發出此類機型。

本次展會上脫胎於新疆2的大喂入理的「切流+橫軸流」的機型不多,但這種成熟度最好的機型並沒有退出市場競爭,相反目前仍是國產小麥機的主流機型,也有必要介紹下。

「切流+橫軸流」,最大的特點就是脫粒和分離機構橫向布置,這種技術路線的小麥機大多脫胎於當年的新疆-2,目前做到了8公斤、9公斤、10公斤,但這種機型受結構限制,再往後發展難度非常大。

「切流+橫軸流」適合於單產適中、成熟度高、脫粒容易作物,但由於脫粒滾筒長度太短以至於脫粒和分離能力受到限制,喂入量稍大時損失率會急劇上升,對於潮濕作物和難脫粒作物適應性較差,清選篩面上物料分布不均,喂入量大時,清選效果差。

所以「切流+橫軸流」適合於在小地塊上作業,特別要注意的是以新疆-2為底層技術的橫軸流小麥聯合收穫機真的是專門為收小麥而設計的,收其他作物效果並不好,所以一年使用時間短,利用率低,回收成本時間長,可能要四五年的時間。

經過二十幾年的時間打磨,橫軸流小麥機產品高度成熟,配件通用性強,價格也很合理。

代表機型如雷沃GE系列,中聯TB系列,2023年市場上銷售的8公斤、9公斤機型大多是橫軸流的,幾家主流的廠家產品都很成熟,可以放心購買。

本次展會上小縱機型是一大亮點,濰柴雷沃GR80、中聯重科TK100、沃得皓龍小縱軸流,以及鄭州中聯的在新疆——2橫軸流機型基礎上開發的「切流+小縱軸流」等機型。

「縱軸流」其實是脫粒滾筒縱向放置的意思,其實國內有大縱和小縱之分,這裡主要講講小縱。

2009年之後日本久保田、洋馬、井關的縱軸流水稻收穫機採取本土化生產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經過十幾年時間的改進、優化、升級,目前喂入量已經可達到9公斤水平。

在水稻機成熟的技術基礎上,2018年左右江蘇沃得參加久保田成熟的小麥機型推出了「小縱」小麥聯合收穫機,由於這種機型較成熟,且成本低性價比高,一上市就實現了暢銷,之後國內其他的小麥機企業幾乎全部跟著推出了「小縱」機型。

這種機型的出現就是要革橫軸流得命的。相對橫軸流機型,小縱軸流滾筒更長,脫粒效率好效率更高,更要命的是價格要比橫軸流便宜1萬-5萬元,還能收油菜、大豆、穀子、高粱等雜糧作物,一年中作業時間延長,利用提高,回本時間2—4年,再加上機型小巧,跨區作業和轉場都很方便,所以近幾年得到跨區機手的喜歡,正在快速取代橫軸流小麥機。

但「小縱」也有短板,該機型受基因的限制,與大縱相比滾筒縮短,清選面積減小,所以收穫效率有限,且雜糧收穫的專業性不足。

代表機型沃得皓龍系列、濰柴雷沃GR系列,如GR80等。

縱軸流目前在國內情況比較複雜,粗略地可以分為小縱、中縱、大縱、雙縱(雙縱軸流滾筒)等及切流和縱軸流的多種結合,細分的品類很多,其中大縱、雙縱進口的機型較多,高端產品仍然是進口在壟斷。

本次展會出約翰迪爾展出了G440雙縱軸流、洛陽國家農機創新中心8568雙縱軸流玉米機,山東聖春雨8688縱軸流、中聯重科TE100縱軸流、東方紅4LZ-10A(G4)縱軸流,雷沃的GM100中縱軸流等機型。

圖:切流+雙縱軸流機型

大縱軸流機型最先由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克拉斯等引進國內的進口機,後來雷沃、中聯重科、鄭州中聯、東方紅等國產品牌迅速消化吸收並推出了國產化的機型,如雷沃GM系列、GK系列,中聯的TE系列,東方紅4LZ-10A等。

中大縱機型的優勢是滾筒長,清選面積大,收穫效率高,收得乾淨少掉糧,另外中大縱可以收籽粒玉米、大豆、油菜、燕麥、蕎麥等十幾種作物,收小麥當然不在話下,一年作物時間足夠長,掙錢的來路多,再加上效率高,是很大規模化種植戶的首選。

但是這類機器結構複雜,體積很大,一方面是並不適合小地塊和丘陵山區使用,另一方面是成本高,價格貴,雖然是好東西,但是也得有實力消受。

未來國內穀物聯合收穫機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向縱軸流,尤其是大縱軸和雙縱軸流發展,功率會不斷地增加,效率越來越高。

二、不同機型購機指導意見

以上按脫粒滾筒的不同的技術路線,粗略地介紹了幾種國內小麥收穫機的類型,相信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展會上大多數人是看熱鬧,但是在看完後具體選擇機型時仍然會比較迷茫,下面筆者給大家再次梳理和提供專業化建議。

通過上表的對比,筆者認為如果是要有農作物秸稈完整保留的需求,「切流+逐稿器」是首選,但該機型效率低下,且可選擇的機器並不多;如果是在本地作業,不太出遠門,且主要在黃淮海地區收小麥,「切流+橫軸流」當是最佳之選;如果是要大範圍地跨區作業,可以在「小縱」和大縱(單縱、切流+縱軸流、雙縱)之間選擇,如果要到新疆、東北、內蒙古、農墾系統大地塊作業,且要收雜糧、玉米籽粒等,最好是選擇大縱,當然前提是不差全。

2、各種機型主流生產廠家

具體到廠家和品牌的選擇上,如果是切流+縱軸流、雙縱軸流機型,進口可在凱斯紐荷蘭、約翰迪爾、科樂收之間選擇,如果是小縱軸流,目前沃得、雷沃和選擇範圍更大,至於切流+橫軸流,中縱軸流,國產品牌,幾乎生產小麥機的都有成熟的機型,主要參考行業銷量排名和用戶口碑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312f841ef2bc4049e4a098b4ef871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