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行業卷不動了,造車是個好去處?

2023-09-26     每日汽車觀察

汽車領域的人才流動正迅速擴大,其中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越來越多從事手機相關領域的人才正在湧入其中。光是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里,從手機領域進入車企擔任要職的高管就有 3 名。

前段時間,理想汽車 CEO 李想對此表示:「過去八年,來自於手機品牌的人才至少占比 15%,手機行業的一流人才是我們重要的能力支撐。」

不僅是理想,蔚來、極氪、零跑、阿維塔等車企都曾在發展過程中引入手機領域的人才。而在公司層面上,吉利與魅族合作、華為與賽力斯等車企合作、小米入局造車、蔚來涉足手機,也從更大規模上推動了兩個圈子之間的融合。

隨著汽車行業在智能化、營銷方面不斷發力,兩者的融合還會持續加深。

換個地方卷

與汽車行業傳統的職業經理人不同,手機圈的一流人才,更願意投身新勢力車企,或者說新造車企業,這是因為兩個圈子有一些共同特質。

不管是早期的蔚小理,還是之後的零跑、極氪、阿維塔等車企,它們在成立之初就有著鮮明的網際網路標籤和科技屬性,這與十多年前崛起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手機企業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可以說是同根同源的。

一位從事手機品牌和車企傳播工作的業內人士對 AutoLab 表示:「現如今內卷的環境下,手機行業已經陷入瓶頸,行業洗牌、業務收縮導致出現大量過剩人才,而汽車行業往往是他們的新選擇」。

事實上,兩個圈子之間的人才流動,並非是最近才有的現象,今年之前就發生了眾多人事變動的案例。

2020 年末,曾在 OPPO 硬體部門、小米晶片部門擔任要職的白劍加入蔚來汽車,這被視為蔚來自研晶片的開始。兩年多後,在前幾天的蔚來創新科技日上,白劍主導的蔚來首款晶片——雷射雷達主控晶片 「楊戩」宣布量產。

同樣是在蔚來創新科技日上,蔚來首款手機 NIO Phone 發布,一同亮相的還有蔚來手機部負責人尹水軍,尹水軍此前曾任美圖手機總裁,去年 3 月被媒體傳出加盟蔚來,負責牽頭手機業務。

還有 2021 年成立的極氪,為了補足智能化的短板,更是直接將人才招募投向了智慧型手機領域,2022 年,張松加入極氪,負責智能座艙和 OTA 業務,張松在手機領域擁有 20 年的工作經歷,曾供職於谷歌、蘋果、OPPO 等公司。

「目前手機行業的創新能力幾近枯竭,對於一些有項目經驗的人才來說,與其在舊的工作崗位上絞盡腦汁不斷內卷,不如拿著既有的經驗去汽車行業里重新走一遍」,一位業內人士對 AutoLab 表示。

從蔚來和極氪的經歷也不難發現,新勢力車企對於人才的追求,一開始多集中在晶片開發、智能化、硬體布局等技術領域,而這恰恰也是手機廠商的強項,當然,提到技術也一定避不開華為。

與其他手機廠商不同,華為很早就布局汽車領域,2019 年成立了車 BU 事業部,但在宣布不造車後,華為車 BU 的大批關鍵人物出走,而這也成就了華為「車圈黃埔軍校」的名號。

這些年,對於華為智能汽車人才的流動,坊間流傳著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事實確實如此,2021 年,佘曉麗(車 BU 首席功能安全專家)、張曉洪(車 BU 智能駕駛產品項目群總監)先後加入蔚來汽車,負責智駕業務;何利揚(華為汽車業務副總裁)加入小鵬,負責主導小鵬海外市場體系的搭建;

而陳奇(華為自動駕駛團隊創始人)則是加入極氪擔任副總裁,負責自動駕駛業務。今年 8 月,姜軍(華為自動駕駛業務 COO)也加入極氪擔任副總裁,接替張松負責智能座艙業務。

新勢力車企中,最喜歡用華為人的還有理想,理想汽車現任 CTO 謝炎、CFO 辦公室負責人李文智、銷售與服務高級副總裁鄒良軍同樣來自華為。

李想本人也多次表示要學習華為,甚至列出了「華為書單」,內容涉及人才組織、企業管理、供應鏈、財務等多個領域。很顯然,招募華為的人才是一種更直接的學習方式。

像手機廠商一樣「整活」

從去年開始,汽車與手機領域人才的流動和融合再度加深,特別是在各家的產品和技術布局完善之後,車企們開始在市場營銷、海外業務、人才組織等方面逐步發力,而中國的手機廠商,仍然是汽車行業寶貴的「人才庫」

前段時間,vivo 旗下子品牌 iQOO 手機的美女產品經理宋紫薇加盟理想衝上熱搜,李想說的「手機行業的一流人才是我們重要的能力支撐。」正是對此事的回應。

雖然宋紫薇在 iQOO 擔任的是產品經理一職,但她的工作其實更側重營銷方面,在 iQOO 時期,宋紫薇常常會為產品發布會站台,擔任發言人的角色。

一位任職於某手機市場部的人士對 AutoLab 稱:「在 vivo 這種手機廠商中,產品經理往往會有前端和後端之分,前端產品經理負責把握市場需求和用戶體驗,優化產品方向。後端產品經理是和產線對接,對產品設計直接負責的崗位,像宋紫薇明顯是側重市場營銷的前端產品經理。」

相比於汽車領域,手機行業在營銷方面的「實戰經驗」更加豐富,整活的能力要強於車企,這點從「遙遙領先」的問界汽車發布會上就可以看出。而在流量營銷方面,立品牌人設、製造話題、高管喊話,也是手機行業中立司空見慣的營銷方式,如今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學習這些方法。

在宋紫薇加盟理想的同時,榮耀中國區 CMO(首席市場營銷官)關海濤也加入了極氪,關海濤過去曾擔任榮耀營銷部副部長、榮耀中國區CMO,曾經在微博上多次喊話友商,「戰鬥力」很強,不難猜測,極氪看中的就是這種大膽的營銷能力。

還有一個值得玩味的人事變動,去年 8 月,五菱品牌營銷總監周鈃加入小米汽車擔任營銷負責人,然而他只在小米呆了 7 個月就重回五菱,回歸後的周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通微博,並貼心的取名為 @周金開(周鈃),此後便開始在微博宣傳寶駿新車,甚至在微博上開了一場汽車發布會,

這不由讓人猜測,也許周鈃在網際網路營銷大師小米那裡帶回了不少經驗。

一位熟悉品牌傳播人士對 AutoLab 表示:「車圈的一些營銷玩法都能在手機領域裡找到先例,比如理想今年以周為單位製作銷量榜單,多多少少受到了手機領域的影響,最早看到周銷量的說法是 2021 年榮耀手機單飛後提出的。」

類似的改變也發生在渠道端。零跑曾在 2022 年從華為引入了兩員大將,徐軍與張韋力,從今年開始,兩位高管開始對零跑的銷售和市場渠道進行「華為式」的改造,即一切以流量考核為中心,這一改造很快就起到了效果,今年 1 月,零跑的銷量在達到谷底後便開始迅速崛起,目前已經連續 4 個月突破 1 萬台,且還在高速增長中。

據相關媒體透露,在市場、廣告和媒體投放上,張韋力完全照搬數碼通訊領域熟悉的資源。

這一點在前段時間的慕尼黑車展上便可以觀察出一些跡象,在慕尼黑車展上,零跑可以說是聲量最大的中國車企,旗下首款全球車型 C10 也在慕尼黑首發,這與過去華為手機的發布營銷方式如出一轍,此外,零跑今年還舉辦了很多技術分享會,在形式和傳播方式上都能看到手機廠商的影子。

必然趨勢

一邊是不斷收縮的手機行業,另一邊是持續擴張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兩個行業之間的人才流動似乎成為了順理成章的額趨勢。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說,雖然手機的增長已經陷入停滯,創新乏力也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手機廠商和人才放棄了追求新興領域的機會。如今,小米、華為、魅族和其他手機廠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進入汽車領域。

手機廠商們更大的價值,還在於它們在過去十多年競爭中所積累的經驗和能力。在智慧型手機領域中,中國手機廠商曾打敗眾多歐美日韓的巨頭,成為了世界主流,並且還出現了華為這樣的企業,曾經把手機業務做到世界頂峰。

表現上看,手機廠商給汽車領域帶來的是在智能化方面的提升,但對於曾經完整經歷過一個行業周期的手機廠商來說,它們在用戶研究、市場營銷、渠道布局、甚至是全球化布局上,都具有更豐富的經驗。

當前,新能源汽車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然而在歷史上,中國還尚未出現一個真正達到世界頂峰的汽車品牌,換句話說,也許如今的中國汽車可以在技術上引領行業,但在經驗和心態上仍然是比較缺失的。

而這種不足,便可以藉助手機領域的力量去彌補,手機廠商的經驗恰恰是車企所需要的。

在科技領域,一直流行著一個理論,只有在前一個平台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才有機會獲得下一個平台競爭的資格,顯然,中國的手機企業和手機人才已經成功做到了這一點,而未來的汽車行業無疑將為他們提供一個嶄新的舞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21865eac7d351c14770f456549d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