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籃高手》,青春是一場可以接受的失敗

2023-04-22   娛樂硬糖

原標題:《灌籃高手》,青春是一場可以接受的失敗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當一代人告別青春,打一場夕陽下的籃球不再是爸媽老師不允許,而是老胳膊老腿不允許。

和你練拆擋的兄弟變成了迷你版安西教練,跑兩步就喘上了;你的赤木晴子,上次同學會遇見差點沒認出來;驚才絕艷的小流川楓,最高榮譽是國家二級運動員,因為傷病早早結束了運動生涯;而望著籃球場發獃的你,此刻正收到女兒用小天才手錶發來的消息。聽著籃球鞋摩擦塑膠場地的咯吱聲,誰能不一聲嘆息?

《少林足球》里,周星馳從各行各業找回師兄弟征服球場,終究只是一個成人童話。現在把當年「某校五虎」湊起來上籃球場,恐怕還要先考慮「陽康」後的心率問題。不過當年隔壁班或外校的「山王七霸」,風采自然也不若往昔了,倒是很適合相逢一笑泯恩仇。

這就是青春,或者時間的終極魔法——抹平一切鋒芒,讓大家都變成差不多的大人模樣。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們,也或多或少地理解了井上雄彥的深意。現實的殘酷並不會因為堅強的意志而網開一面,青春的底色是遺憾。但即便這種註定的失敗不足以用「偉大」去矯飾,也是可以接受的,回憶時還能眼帶笑意乃至淚光閃閃。

《灌籃高手》電影版的這場球,雖然僅僅是一場幾十分鐘的對決,卻似乎涵蓋了幾代人的青春。櫻木花道的壓哨球下落時,影院無比安靜,隨後就是鼓掌以及此起彼伏的「牛逼」和歡呼。那些舉著「全國制霸」以及「流川命」橫幅的人,那些給安西教練立牌下跪的大叔,當年又是誰心目中的櫻木花道和流川楓?

被忽略的不良少年

看到櫻木花道剃頭前的髮型,硬糖君恍然大悟:這不就是賀來賢人演的《我是大哥大》的標配髮型嗎?櫻木花道放在任何一個《灌籃高手》之外的日劇里,都是不良少年預備役。轉學去90年代的香港,也會毫不猶豫投入浩南哥麾下。

和櫻木花道的不良相比,漫畫中的宮城良田更像是「用鼻孔演戲」的逗比。到了影版,井上雄彥給他安上原生家庭濾鏡後,整個人立馬就有了「破碎感」。配上精緻單邊小耳釘,更添憂鬱氣質。

他是TV動畫版里最容易被忽略的少年。看《灌籃高手》,代入的要麼是不正經的櫻木花道,要麼是帥氣逼人的流川楓,或者是三井和大猩猩赤木,絕少有人會注意到沒有身高優勢經常為大家配球、組織進攻的宮城良田。有沒有想過,湘北隊作為流川楓和櫻木的起點,卻是宮城花了很大努力才到達的?

這個世界哪有那麼多天才少年,多的是天賦平平卻對籃球熱愛無比的憨憨。在宮城良田的回憶殺里,他是那個處處不如哥哥的弟弟,是總惹媽媽生氣的壞孩子,是學校里特立獨行因為表情太diao被霸凌的轉學生。

「你說你是哥哥我是弟,你要為我遮風擋住雨。」不知道井上雄彥有沒有聽過常石磊的《哥哥》,不然拿來當宮城的OST非常合適。在小小宮城的眼裡,哥哥就應該一直陪著他練習籃球。所以當哥哥「爽約」和朋友們出海時,宮城在岸邊大罵騙子混蛋再也不要相信你啦,沒想到這一別就是永別。

《野獸之瞳》里,吳彥祖是古天樂的弟弟(同卵雙胞胎),也從小生活在哥哥的光芒之下。他後來走上拳擊之路,似乎就是在感受哥哥曾經的人生。《灌籃高手》里,身體素質不出挑的宮城堅持要穿哥哥的7號籃球服,在和山王工業的對決中奮力一搏,都是「替哥上陣」的意思。

這顯然是一種超越血緣和親情的依戀,一個人活成了另一個人的影子,最終分不清自己是愛籃球(拳擊)還是愛哥哥。電影中每打兩分,宮城就會進入回憶殺,或者「般若浮生」。記憶將他徹底吞噬,他永遠忘不了那個教他運球突破的哥哥。

影片還加入了宮城與母親的和解。母親總覺得宮城不夠規矩聽話,而宮城總覺得自己在母親心裡的位置不如哥哥。在海邊,母親並沒有問宮城是否戰勝了對手,而是問他有沒有長高。在劇作模式上,這非常好萊塢。從原生家庭看,這又非常東亞家庭。

在這方面,宮城實在應該像薩爾瓦多·達利學習。雖然也有個夭折的哥哥,還被起了和哥哥一樣的名字,但達利卻時時刻刻要向母親證明,哥哥只是自己之前失敗的試驗品。雖然卑和亢都不算正常心態,總歸亢還能讓自己爽一點。哎哎,歸根結底二胎家庭問題多啊。

青春難道是一場失敗

TV版沒有全國大賽,還算未完待續。但1996年,《灌籃高手》漫畫版給了大家一個猝不及防的結局:櫻木花道在全國賽上投中了關鍵的2分球,打敗了如日中天的前全國冠軍山王工業隊。然後接下來的比賽中,湘北慘敗給愛和學院被淘汰出局。

這樣的慘澹收場,一度引發讀者千人請願,要求井上繼續連載並復活湘北。但井上堅持了原本的想法:「對我來說,沒有其他結局比這個結局更棒。或許,青春本來就是不完滿的吧。」在粉絲經濟如火如荼的今天,這樣的結局絕對會被罵「爛尾」。有能耐的,還要自己改寫結局。

在井上心裡,湘北不需要拿到全國第一,他們只需要擊敗強敵山王工業,便足以證明自己。《灌籃高手》當然可以有橫掃亞洲問鼎歐美的爽文結局,但這種「花全開月全圓」的結局真能令人滿意嗎?

當年,粉絲大多把結局歸罪於編輯部強制結束故事。但井上後來明確表示:「最後那個結局,我是在幾周前就已經決定並告訴過編輯部。」

故事真正的結局是在2004年。為了紀念《灌籃高手》總銷售突破一億冊,井上在神奈川的一所廢棄中學教室里,以23塊黑板為底,畫下了《灌籃》最終篇「十日後」。

赤木剛憲沒有被期待的大學招錄,回學校開始準備考大學。櫻木花道在療養背傷,流川楓也沒有如願去美國。三井繼續留在籃球隊,欲參加冬季選拔賽。陵南魚柱繼承家業,告別了籃球。還有晴子,她是依然暗戀流川楓還是已經默默接受櫻木,這將是青春永遠不能說的秘密。

在影版,井上繼續強調人生的必經之路就是接受失敗。山王工業的高手澤北,在賽前曾在神社裡問:「還能給我提供些什麼經驗呢?」比賽落敗後抱頭痛哭的他,應該已經知道這份經驗是什麼。最意外的是,片尾在美國打球的兩個日本球員,正是澤北和宮城,而不是大家期待的「我要去美國」的流川楓。

更值得玩味的,是澤北接受日本記者的採訪。以前在山王因為身高優勢,他負責主要的進攻火力,甚至被渲染為整個漫畫的最強者。而到了美國,因為失去身高優勢,他做起了後衛並且開玩笑說自己要儘快適應。

井上的用意還是明顯的。一山還有一山高,你所仰望的巔峰,在別的世界也不過是配角。我們曾涉水渡過那條名為青春的河,並將記憶的碎片留在了漣漪和旋渦之中。這個故事,既是畫中人的,也是畫外的我們的。已經長成了平凡的大人,才更想去看《灌籃高手》,去觸摸曾經滾燙的青春。

沒了青春,才懂青春

4月15日,《灌籃高手》在北大邱德拔體育館舉行首映。硬糖君在小紅書看到一個高贊評論異常心酸——「首映應該放在滴滴專車公司,因為當年的80後90後現在都在開網約車。」

雖然沒那麼誇張,但不少粉絲都指出首映禮選錯了地方:現在讀大學的大學生,有多少看過《灌籃高手》?硬糖君是93年的,觀看影版時有些人物關係感到已經很模糊。00後雖然不排除看過《灌籃》,但顯然很難有80後95前代際集體觀看的群體共鳴。

從觀影體驗來說,最能夠戳現場笑點的,反而是那些經典的人物矛盾和性格刻畫。比如櫻木花道的蜜汁自信,總是在山王意想不到的地方搶斷籃板球,賊兮兮地喊一聲「我的」。他和流川楓在關鍵時刻完成配合,互相拍手慶祝後,立刻變臉回到「王不見王」的嫌棄模式。赤木和對方的前鋒,都是大體格、大鼻孔,對視時睥睨的樣子常常引發觀眾鬨笑。櫻木花式玩弄安西教練的胖臉,次次滿堂彩。

可以說,《灌籃高手》對核心粉絲的培養和馴化已經到了意會言傳的程度。即便影版《灌籃高手》不是「宮城傳」,只是流川楓、櫻木和赤木晴子鬥地主,可能觀眾也不忍過分苛責。

至於飽受詬病的「三渲二」畫風,硬糖君感覺其實更適合當下大銀幕。雖然心裡還是更愛二維傳統畫風,但總要與時俱進不是。除了關鍵時刻的人物瞬移感覺不如TV版外,「三渲二」的整體表現還是流暢柔和的。

不過,連歌也沒有《直到世界的盡頭》和《好想大聲說愛你》,就實在讓人意難平。咱有一半的票錢,都是為這兩首歌昂。還有流川楓不是冷白皮嗎,影版膚色改成黑皮體育生也太俗了吧。

圖爾文曾將長時記憶分為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2014年,日本知名動漫投票網站Charapedia發布票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動漫人物名言20選」。其中,安西教練的「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提前結束了」和三井壽的「我想打籃球」分列第1名和第7名。這兩句話,無疑是《灌籃高手》粉絲所共同擁有的語義記憶。

這些語義記憶隱含著青春敘事的母題——成長和失去。不管比賽是輸是贏,都有籃球和隊友陪伴自己。多年後,當「我」長大成人,擁有了不止一個的社會身份時,對《灌籃高手》的回憶,就是一個選擇並建構「我之為我」的過程。它催促人們不斷回想以前自己與《灌籃高手》有關的故事,並提煉有意思的點滴。

流川楓是純粹理想的自我,櫻木花道是青春期的自我,迷途知返的三井壽是成長的自我。當我們回過頭的時候,難免對《灌籃高手》產生新的思考,並從中汲取認知自我的經驗材料。

幾多人事翻新,幾許榮辱難忘,最後都變成夕陽下的籃球場。兄弟揮汗如雨正對著你壞笑,心儀的女生在場邊佇立。一陣夏風襲來帶著些燥熱,那時的我們以為青春沒有賞味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