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3類爸爸,很容易耽誤孩子成才,希望你不在其中

2023-06-29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以下3類爸爸,很容易耽誤孩子成才,希望你不在其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研究結果可知:「若是孩子與父親相處的時間達到每天2個小時或以上,那麼孩子的智商會更高男孩更像男子漢女孩則更了解如何與異性交往。」

《兒童與青少年醫學檔案》的研究也發現,如果父親心理不健康孩子更易出現暴躁易怒、愛撒謊、恐懼行為與情緒問題

「你怎麼連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算,真是蠢得要命!」

「我怎麼有你這種豬腦子的孩子!」

鄰居林哥又在大聲怒罵今年7歲剛上小學1年級兒子聰聰。每次大家聽到林哥的怒罵聲,就知道肯定是他輔導孩子寫作業而非老婆曼姐。

剛開始時,還有樓下的鄰居上來勸一勸,畢竟林哥有時不僅會對兒子破口大罵,還會動手打他

不過,每次林哥都會對上門的鄰居冷嘲熱諷,諸如「我們自己家的事用不著你管」、「管這麼寬,你是居委會的嗎」等。若是遇上他正在氣頭上,很可能連鄰居都被怒罵。因此,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不想也不敢再勸

只是,令大家沒想到的是,聰聰脾氣也越來越大。有時候跟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又或是跟其他小朋友玩小區的蹦床時,但凡有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立即招來「信不信我打你」、「給我滾遠點」等怒罵,若是發生爭執,還可能動手等。以致於如今大人、孩子都不願再跟聰聰有過多接觸

作為媽媽的曼姐看到無論自己平日裡對兒子多麼溫柔,也沒有任何改變規勸丈夫也沒有效果,感到非常無助:「我每天已經花費上班以外的所有時間陪伴孩子了,怎麼就是無法改變孩子的性情呢?」

其實,早前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就曾在撰寫的《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到,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可以深遠至他的一生

而同為心理學家的勞倫斯·科爾伯格也指出:「父親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特別的存在,且對培養孩子一事,有著極為獨特的力量。」正如我們中國的古話:有其父必有其子

01、孩子有這3種爸爸,成才很困難

1.缺席孩子成長的爸爸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雲曉主任透露:「父親教育的缺失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一大隱患。」

大數據調查表明,我國目前的家庭教育占比媽媽占據70.2%爸爸僅占20%剩餘為老人參與管教

而對諸多平日不插手家庭教育的爸爸進行調查後發現,至少有50%的人認為,教育孩子是媽媽的事情,自己只負責賺錢養家就行。

殊不知,男孩子堅毅、負責等品質主要來源於父親,女孩子則更多的是懂得如何與異性相處。同時,父親給予足夠的陪伴與教導,也利於孩子們情商、自信心創造力等方面的培養與提升

2.脾氣暴躁,無法管控情緒的爸爸

一般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的爸爸與孩子相處時,很容易因為一句話一件小事就能對孩子輕則責罵不停重則演變為「棍棒教育」

而根據眾多心理專家的研究證實,通常情緒暴躁易怒或是唯唯諾諾、膽小自卑的人中,超過50%的人都有一個從小對他打罵當著他的面發脾氣的父親

而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的爸爸還有可能辱罵或者對孩子的媽媽進行家暴等。這無疑使孩子不能在一個平和、溫馨的家庭中成長不懂得正確愛人與他人相處的同時,也學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3.過於強勢,且習慣性否定孩子的爸爸

過於強勢的爸爸往往喜歡在家裡樹立自己的威嚴,不管是妻子孩子都需要遵守他制定的規則,稍有失誤便嚴厲斥責,且不懂得尊重他人。而且,此類爸爸也會習慣性否定別人,不管孩子有何進步,第一時間都是用「有什麼了不起」、「你真笨」批評不會讓孩子感受到任何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心。

如此一來,不僅僅是家庭氛圍緊張、壓抑長期被否定的孩子也會變得脆弱、自卑、敏感、沒有安全感膽小怕事

《自尊心理學》一書指出:「一個人從小沒有獲得肯定,他將沒有積極的心態、正面的價值觀。」

著名作家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所說:「父親良好的德行,是孩子最好的禮物。」所以,這也提醒了眾多爸爸們,平日裡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合格、稱職的父親尤為重要!

02、合格、利於孩子成長的父親是怎樣的?

知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過:「合格的父親,應該是讓母親身體舒服,心靈愉悅。」因為只有疼愛妻子,才會保證家庭擁有有愛、溫馨的氛圍,也能給孩子展現兩性相處的正確方法,學會尊重別人的同時,也能養成正確的擇偶觀

同時,作為家庭的頂樑柱,不管是夫妻的責任與義務,還是父親對孩子的教養責任與義務,這些都是爸爸們責無旁貸且需積極主動承擔起來的。

美國耶魯大學的專家們通過對數以萬計的人進行調查研究後證實,一般在學校成績優異或是能在社會上取得更矚目成就的人,在童年時光里不僅擁有父親的陪伴,且父親能耐心教導他們,成為最好的「引路人」

所以,爸爸們不僅僅需要抽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一起做遊戲、學習、生活等。而且,在教養的過程中,要給予足夠的耐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耐心、尊重、理解、包容的態度,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如此一來,孩子的智力、心理才能健康發展

同時,在育兒這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上,唯有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拓寬知識面,才不會陷入落伍的育兒觀念或是與孩子產生代溝不利於親子關係。

03、給予孩子最好的愛,不僅爸爸需要努力,媽媽也很重要

都說母親家庭里最好也是最重要的調和劑,因為母親會更加細心更柔和。就像知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所說:「母親在家庭里地位越高更懂得調和成員,那麼這個家庭也更和諧、有愛。」

也就是說,媽媽們可以利用自身的溫柔、細心,充當起爸爸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橋樑調和他們的關係。畢竟,爸爸比較粗心,未必能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心理變化

還有就是媽媽們要學會「偷懶」,讓爸爸也一起做家務、帶孩子、陪伴孩子玩耍,又或者讓他們單獨出門。如此一來,不僅能更好地保證爸爸不會缺席孩子的成長,及負起屬於他的責任與義務,而且也能增進爸爸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枕邊育兒寄語:

龍應台認為:「父母的教育、陪伴有期限的,錯過了最佳時期,之後也很難彌補。」而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里,對孩子的陪伴、教育亦是如此。不要等到孩子心理出現問題,又或是彼此的關係變得陌生悔不當初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191794f6ab17395480c6771a4ddd8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