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公務員考試持續升溫。
今年, 民小生了解到,
公務員考試有了一些變化。
目前,
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啟動了
2023年度公務員省考招錄,
其中27個省份將在本周末拉開考試的序幕。
相比於2022年,
多個省份今年公務員擴招比例超過50%。
除此之外,
今年省考政策對應屆畢業生的招錄更加傾斜,
不少地區專設崗位僅對應屆生開放,
且「三不限」崗位也相應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
此前備受輿論關注的
報考公務員「35歲及以下」年齡門檻限制,
今年多地有了變化。
據不完全統計,
近些年已有約10個省份
將部分崗位年齡調整為40周歲以下。
省考擴招:
省考壓力小了不少
多地擴招比例在50%以上
新年過後,多地公務員省考報名陸續進行。
從目前的招錄信息看,今年省考招錄總人數接近20萬,同比增長16%。相較於國考3.71萬個招錄名額,總報名數突破250萬的激烈競爭,省考壓力似乎小了不少。
民小生了解到,2023年國考連續4年擴招,招錄人數和報名人數均創下近10年新高。2023年省考中,約有27個省份對招錄人數進行了擴招。
其中,廣西、甘肅兩地招錄增幅較大:
廣西2022年總共招錄公務員4368名,到2023年增長至6781名,同比增長約55%。
甘肅去年計劃招錄公務員2364名,今年計劃招錄超4000名,同比增長約80%。此外,雲南、內蒙古擴招比例也均在50%以上。
除了招錄人數明顯提升,加入擴招行列的省份數量也較以往增加不少。對比2022年和2021年招錄情況發現,儘管每年都有省份擴招,但擴招規模和幅度都遠低於今年。
如2021年,僅有13個地區的省考有擴招,其中僅雲南擴招增幅超50%;2022年,擴招省份增至18個,但未出現擴招增幅超80%的現象。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近年來中國就業形勢變得嚴峻,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壓力不可忽視。所以各地政府要增加一些公考崗位,來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在竹立家看來,擴招的主要原因除了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另一方面則在於各地要發展經濟,帶動行政機關功能擴大。「比如一些地區過去經濟發展落後,現在要恢復發展,就需要新生力量補充。」
新年過後,多地公務員省考報名陸續進行。
從目前的招錄信息看,今年省考招錄總人數接近20萬,同比增長16%。相較於國考3.71萬個招錄名額,總報名數突破250萬的激烈競爭,省考壓力似乎小了不少。
民小生了解到,2023年國考連續4年擴招,招錄人數和報名人數均創下近10年新高。2023年省考中,約有27個省份對招錄人數進行了擴招。
其中,廣西、甘肅兩地招錄增幅較大:
廣西2022年總共招錄公務員4368名,到2023年增長至6781名,同比增長約55%。
甘肅去年計劃招錄公務員2364名,今年計劃招錄超4000名,同比增長約80%。此外,雲南、內蒙古擴招比例也均在50%以上。
除了招錄人數明顯提升,加入擴招行列的省份數量也較以往增加不少。對比2022年和2021年招錄情況發現,儘管每年都有省份擴招,但擴招規模和幅度都遠低於今年。
如2021年,僅有13個地區的省考有擴招,其中僅雲南擴招增幅超50%;2022年,擴招省份增至18個,但未出現擴招增幅超80%的現象。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近年來中國就業形勢變得嚴峻,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壓力不可忽視。所以各地政府要增加一些公考崗位,來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在竹立家看來,擴招的主要原因除了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另一方面則在於各地要發展經濟,帶動行政機關功能擴大。「比如一些地區過去經濟發展落後,現在要恢復發展,就需要新生力量補充。」
年齡門檻:
10省份面向應屆碩、博
部分崗位年齡放寬至40周歲以下
對考公人員而言,除了擴招這一好消息外,放寬一些崗位的年齡限制,也同樣是一大喜訊。
據不完全統計,在20餘個已公布公務員報考信息的省份中,河南、貴州、天津、湖北、江西、廣西、四川、雲南、重慶、內蒙古10個省份,近些年放寬了部分崗位的年齡限制。但這些地區報考年齡限制的放寬,多面向應屆畢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職)。
河南今年省考公告就寫明,除對年齡有特殊要求的職位外,對2023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82年1月以後出生)。而過去年齡限制通常為35周歲以下。
除河南外,天津、內蒙古、廣西、重慶等地,也在近些年調整了要求,在公務員招考中指出,2023年應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報考的,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1982年1月以後出生)。
天津公務員招錄公告
江西則放寬了博士和定向招錄人員的年齡限制,要求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以及報考定向招錄鄉鎮(場、街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位的,年齡可放寬至40周歲(1982年1月11日以後出生)。
江西公務員招錄公告
雲南提出,對於艱苦邊遠地區的招考職位,採取降低學歷要求、放寬專業條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經歷、單獨劃定筆試合格分數線等措施,適當降低進入門檻。
內蒙古則新增了「優秀嘎查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艱苦邊遠地區蘇木鄉鎮事業編制人員」職位,這兩類職位報考年齡放寬到40周歲以下。
對考公人員而言,除了擴招這一好消息外,放寬一些崗位的年齡限制,也同樣是一大喜訊。
據不完全統計,在20餘個已公布公務員報考信息的省份中,河南、貴州、天津、湖北、江西、廣西、四川、雲南、重慶、內蒙古10個省份,近些年放寬了部分崗位的年齡限制。但這些地區報考年齡限制的放寬,多面向應屆畢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職)。
河南今年省考公告就寫明,除對年齡有特殊要求的職位外,對2023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82年1月以後出生)。而過去年齡限制通常為35周歲以下。
除河南外,天津、內蒙古、廣西、重慶等地,也在近些年調整了要求,在公務員招考中指出,2023年應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報考的,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1982年1月以後出生)。
天津公務員招錄公告
江西則放寬了博士和定向招錄人員的年齡限制,要求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以及報考定向招錄鄉鎮(場、街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位的,年齡可放寬至40周歲(1982年1月11日以後出生)。
江西公務員招錄公告
雲南提出,對於艱苦邊遠地區的招考職位,採取降低學歷要求、放寬專業條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經歷、單獨劃定筆試合格分數線等措施,適當降低進入門檻。
內蒙古則新增了「優秀嘎查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艱苦邊遠地區蘇木鄉鎮事業編制人員」職位,這兩類職位報考年齡放寬到40周歲以下。
多地專設應屆生報考職位
報名畢業年限延長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破千萬,達到1076萬,同比增加167萬,考公成為更多應屆畢業生的選擇。
今年的省考招錄條件,也對應屆畢業生有明顯的傾斜。
除了對碩、博身份的年齡要求放寬外,多地省考的大部分職位,都對應屆高校畢業生開啟了通道。
如湖北專門安排4406個崗位給2023年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其中80%以上的職位,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都可以報考。
在今年擴招漲幅最高的甘肅,超97.8%的職位對工作經驗沒有要求,這意味著應屆畢業生都能報考。同時,還專門設置了2208人、1866個職位僅限應屆畢業生報考,占總人數的51.69%、總職位數的51.41%。
吉林、浙江等,半數以上職位限定2023年應屆畢業生報考。
此外,湖北、浙江等還明確,2021年、2022年普通高校畢業生,也可報考身份要求為2023年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的職位。
除了為應屆畢業生「量身定製」崗位外,對學歷要求也在不斷降低。
河南省公務員局在公告中就提到,平等對待各種學歷人員,報考者只要持國家承認的學歷,符合職位要求的資格條件均可報考。
山東則明文要求,對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對待,對國內高校畢業生和國(境)外留學人員一視同仁;同時加大技術技能人才招錄力度,為職業院校畢業生提供平等競爭機會。
內蒙古、甘肅等今年省考招錄中,不限專業、不限學歷(大專以上)、不限戶籍的崗位增加了不少。
竹立家對此舉表示贊同。他認為,黨政機關招錄公務員帶頭消除學歷歧視,能更好地引導社會在人才選拔上建立以能力和崗位適合為導向的人才觀念,扭轉過度追求學歷的錯誤觀念。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破千萬,達到1076萬,同比增加167萬,考公成為更多應屆畢業生的選擇。
今年的省考招錄條件,也對應屆畢業生有明顯的傾斜。
除了對碩、博身份的年齡要求放寬外,多地省考的大部分職位,都對應屆高校畢業生開啟了通道。
如湖北專門安排4406個崗位給2023年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其中80%以上的職位,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都可以報考。
在今年擴招漲幅最高的甘肅,超97.8%的職位對工作經驗沒有要求,這意味著應屆畢業生都能報考。同時,還專門設置了2208人、1866個職位僅限應屆畢業生報考,占總人數的51.69%、總職位數的51.41%。
吉林、浙江等,半數以上職位限定2023年應屆畢業生報考。
此外,湖北、浙江等還明確,2021年、2022年普通高校畢業生,也可報考身份要求為2023年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的職位。
除了為應屆畢業生「量身定製」崗位外,對學歷要求也在不斷降低。
河南省公務員局在公告中就提到,平等對待各種學歷人員,報考者只要持國家承認的學歷,符合職位要求的資格條件均可報考。
山東則明文要求,對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對待,對國內高校畢業生和國(境)外留學人員一視同仁;同時加大技術技能人才招錄力度,為職業院校畢業生提供平等競爭機會。
內蒙古、甘肅等今年省考招錄中,不限專業、不限學歷(大專以上)、不限戶籍的崗位增加了不少。
竹立家對此舉表示贊同。他認為,黨政機關招錄公務員帶頭消除學歷歧視,能更好地引導社會在人才選拔上建立以能力和崗位適合為導向的人才觀念,扭轉過度追求學歷的錯誤觀念。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素材來源:人民網、紅星新聞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