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內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若風 排版| 五月
第 7866 篇深度好文:5620字 | 15 分鐘閱讀
責編| 若風 排版| 五月
第 7866 篇深度好文:5620字 | 15 分鐘閱讀
組織管理
筆記君說: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為什麼能力強的人,不一定能當好領導?」
下面有一句回答是:「過去管理員工,靠的是嚴格約束;現在管理員工,靠的是認可吸引。」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管理者,業務能力很強,也有很多的管理工具和辦法,但就是沒有人願意追隨他。反而一些業務能力不怎麼樣的人,但是做管理和領導卻很厲害。
為什麼?
因為,前者只有權力,沒有領導力。沒有領導力的管理者,下屬不會發自內心的認可他、追隨他,他很難真正做好管理。
就如同西遊記上半部分,唐僧念緊箍咒讓悟空聽話,靠的是權力;而下半部分,徒弟們怎麼趕也趕不走,靠的就是領導力!
那麼,什麼是領導力?如何修煉領導力?
一、權力≠領導力
關於「領導力」這個詞,大家最大的誤區就是,把它理解成「領導才要具備的能力」。
但事實上,領導力不等於權力,也不是只有領導者才需要的能力,它其實是一種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可以調動人的意願度,主動配合你去完成一些事情。
真正的領導力從來都和頭銜和職稱無關。它是一種讓他人自願追隨,共進退的感染力!
《橫向領導力》中提到:誰能通過自己的影響力,使更多的同事、資源參與協作,誰就是這個團隊事實上的領導者。
所以,領導力是一種與人協作的能力,它屬於我們每個人。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合作;有合作的地方,就需要領導力。
為什麼領導力,在當下越來越重要?
對於個人來說,每個人都不是孤島,我們註定與他人聯結。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與周圍人溝通、協調,發揮自身的影響力。領導力強的人,更容易在團隊中脫穎而出,得到更多機會。
對於管理者來說,領導力越強,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也就越強。
對於企業來說,領導力是員工的方向標,也是一致行動的強心針,它可以調動各個部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減少內耗,降本增效。
所以,一個人幹事不叫領導力,你得帶著一幫人幹事才叫領導力。真正的領導力,甚至不需要很強的專業能力,但卻能發揮出超乎想像的力量。
羅振宇曾說:「領導力,是引領眾人去一個未知地方的能力」。約翰·科特講得更清楚,說「領導力,可以實現變革」。
就比如,阿里的馬雲不止一次談到,自己是阿里巴巴最不懂技術的人,他早期一無所有,卻能讓一幫懂技術的精英人才為他所用。
特別是,在阿里名不見經傳的時候,他就能說服蔡崇信、關明生這些大牛放棄幾百萬年薪,加入阿里。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馬雲有領導力,他有領袖的魅力,能讓別人相信他,追隨他。
他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帶著團隊就來干這事,還干成了。而且,凡是關鍵時刻,必然出來決策,因此有了「馬雲一年只為阿里巴巴做四個決定」的江湖說法。
再比如,劉邦和項羽,誰的個人能力更強?
肯定是項羽,他驍勇善戰,以一敵千,是難得的帥才。
但為什麼最後得天下的是劉邦呢?這個問題劉邦自己也回答過——
劉邦得了天下後問他的下屬:
「項羽的資源比我好,能力比我強,為什麼得天下得是我而不是項羽呢?」
「項羽的資源比我好,能力比我強,為什麼得天下得是我而不是項羽呢?」
下面自然都是一幫拍馬屁的人,都說「因為您賞罰分明,心懷天下。」
劉邦這時候說了這麼一段話:
論帶兵打仗我不如韓信,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論安撫百姓運送糧草我不如蕭何。可是張良、韓信、蕭何三人皆為我所用,這才是我取天下的關鍵。
項羽本有一亞父范增,卻因善疑被我略施小計,就棄之不用,這正是他為我所敗的原因。
論帶兵打仗我不如韓信,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論安撫百姓運送糧草我不如蕭何。可是張良、韓信、蕭何三人皆為我所用,這才是我取天下的關鍵。
項羽本有一亞父范增,卻因善疑被我略施小計,就棄之不用,這正是他為我所敗的原因。
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卓越的領導者,必然深諳領導力這門藝術。
那麼,究竟是先成為領導者才培養出領導力,還是先塑造領導力才成為領導者?
二、領導力的5個層級
管理學家麥克斯韋爾在其《領導力的5個層級》一書中,將領導力分為5個層級:職位(權力)、認同(關係)、業績(結果)、育人(複製)和巔峰(尊重)。
1.第一層級領導力——職位
這也是所有領導者的起點。人沒有天生的領導者,只有後天的領導力。
但職位只是領導力的最低層級——入門層級。
沒有領導力的管理者,總是靠職位的權力,命令下屬,下屬從內心裡不認可他,他很難真正做好管理。
為什麼在職場,很多時候,你只想完成任務範圍內的事情,領導安排的額外或者超額的事情,你的配合意願度就不高?
因為你的領導者只獲得了職位的權力,並沒有獲得真正的領導力。不管一個人職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如果不具備個人領導力,是不會有人願意追隨的。
畢竟,職位無法代替影響力。
那管理者,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來到了基於人際關係的,第二層級領導力——認同。
2.第二層級領導力——認同
在認同層級上,人們跟隨你是因為他們想要這樣做。
當你喜歡下屬,並把他們當作有價值的人對待時,你就開始對他們產生影響,培養了他們對你的信任。無論是在家裡、在工作中,還是在休閒娛樂中,相處環境都會變得更加愉悅。
第二層級領導者的任務不是鞏固自己的地位,而是了解追隨他的人,弄清楚如何與這些人相處。當領導者了解他的下屬,而下屬也了解他們的領導者,由此才能建立起堅實、持久的人際關係。
所以,你可以喜歡一個人但不領導他。但是,如果你不喜歡一個人,那麼一定無法領導他。這就是第二層級的核心思想。
但認同層級有一個潛在危險,就是領導者可能止步於此。一個人是不是具備領導力,關鍵還是要拿到結果,能打勝仗。
如果你管團隊管得特別好,氛圍一團和氣,但是你老是打敗仗,幹不成事,那你一定不會有領導力,因為大家不信任你。
3.第三層級領導力——業績
在關係法則中,人們不會隨意追隨別人,只會追隨自己尊重的人。
如何讓別人尊重和認同你呢?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更願意追隨比自己強的人。但這個強,並不是指我們要在能力上比別人高很多,而是在具體的事情上,我們想得更多、做得更多。
比如上司要求每個人提三點建議的時候,你提出四點;比如公司讓大家把宣傳材料上傳到網絡上時,你除了按部就班地複製粘貼外,還可以多想想,怎麼修改標題閱讀量會更高,哪些圖片更能體現出公司的好形象。
當你凡事比別人多想一步,多做一點,就會形成一種「勢能」,身邊的人會不自覺地向你靠近,對你心生敬意。
回想一下,當你身邊出現「多想多做」型的人時,你是不是能感受到他做事的強大氣場,然後更加配合他、聽從他?
帶團隊也是如此。
一個領導者,想讓下屬打心眼信任你、信服你、跟著你,不僅看領導者的個人凝聚力、能力、人格魅力,還要看看能不能把事兒辦成,創造業績。
當領導者帶著團隊打勝仗時,許多積極的事情會發生:任務完成,士氣高漲,利潤上升,人員流動降低,目標實現。
眾所周知,成功和生產力可以讓許多問題迎刃而解。正如傳說中的前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四分衛喬·納馬斯(Joe Namath)所說:「只要你贏了,一切都好辦。」
4.第四層級領導力——育人
公司要發展,就要發展和培育人才。
領導者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們的權力,而是因為他們能夠給他人賦能。這就是領導者在第四層級所做的事情。
他們利用自己的地位、關係和業績對下屬進行投資,推動其發展,直到這些下屬也成為領導者。這麼做帶來的結果就是領導者能夠實現自我複製。
業績可以贏得比賽,但育人才能得到冠軍。
所以,成就自己一個人的,是英雄;成就團隊一群人的,是領袖。
5.第五層級領導力——巔峰
領導力的最高境界,領導力成為永恆的精神之力。
最高和最難達到的領導力層級是巔峰領導力。雖然大多數人可以通過學習達到第一至第四層級,但達到第五層級不僅需要努力、技能和意願,還需要很高的天賦。
第五層級的領導者有什麼特徵?他們會把下屬培養成第四層級領導者。
所以,他們的領導力享有良好的聲譽。而第五層級領導者,往往最終已經超越了自己的職位、組織,甚至行業的界限。
三、如何修煉領導力?
就領導力而言,團結他人是基礎,解決問題是核心。
說白了就是團結一切力量,調動一切資源,集中起來匯成一股力量,向前、解難和破局。
那麼,如何修煉領導力呢?有4個要點:
1.以身作則,獲得信任感
以身作則是領導力的基石。管理好自己,才能領導別人。
很多人缺乏領導力,就是因為走到最後,他其實領導不了自己,或者約束不了自己。
如何領導自己?一個最低的標準是,要求別人做到的事,首先自己要做到。
這並不是說,你要和下屬做一樣的事,而是指做事的精神和理念上要有一致性。
比如,你要求下屬誠信,那你自己首先要誠信;你要求下屬在工作上全力以赴,那你自己平時做事也必須全力以赴。
有些管理者天天帶著員工喊口號,講價值觀,其實沒什麼實際效果。因為大家看的都是管理者的行為表現,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你的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自然沒有人會相信你。
信任感是怎麼來的?就是通過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發揮榜樣的作用。
曾國藩說過,「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好的領導力,是一種自我管理能力的體現。
所以,如果你想要凝聚人心,首先要扛住壓力和誘惑,以身作則,成為團隊的典範,如此才能影響到別人,使別人願意追隨你。
2.兼容力越大,領導力越強
脫不花曾在得到的知識城邦里,說過一句話:「誰能兼容誰,誰就能領導誰。」
這話什麼意思?舉個例子,就好理解了。
比如有個人得罪了我,來找我道歉,我說:「好吧,我原諒你了。」你看,雖然恩怨已了,但是是他兼容了我,在領導力上還是他贏了。
只有當我說:「好吧,我原諒你了,來,我請你吃飯。」這就是我反過來兼容了他,我贏了領導力。
再說個場景,有人給我惹了個麻煩,他想了個補救辦法來跟我商量。
你要是說:「事已至此,只能這麼辦了。」他說「對不起對不起」,但是他仍然贏了領導力,因為是他兼容了你。
如果你說:「你這個辦法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只是個權宜之計。我很猶豫。這樣吧,你再冷靜客觀、設身處地替我想想,我該不該這麼補救?如果你覺得該,我就聽你的。」
你看,事還是這麼辦了。但你贏了領導力,因你我兼容了他。
從這裡,我們可以總結一個兼容力公式:答應對方的請求+提出自己的需求=兼容領導力。
兼容性決定領導力,像電腦一樣兼容性越大,速度越快,領導力就越強。
領導力是謙虛,是包容,是聆聽,是吸納,是選擇,是抉擇。領導力不是粗魯,不是獨斷,不是不可一世,不是蠻橫不講理。
誰能主動更向前一步,誰就是更兼容的那方。如果兩個人都能主動往前,那就是相互領導,攜手共進。
3.團結他人,解決問題
「領導」兩個字從字面的意思拆解來看,有兩個意思:領,走在最前面;導,告訴下屬方向。
所以,領導者的主要工作是要帶領大家前進,解決問題、拿結果,給大家希望。
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領導者專業能力過硬,願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跟著他可以學到很多長見識、學知識。
但有時候,一些空降兵領導,並不一定具備很強的專業背景,那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弄清楚領導力的核心到底是什麼?簡單總結就是:團結他人,解決問題。
再舉個例子。有一家大公司,總體上不錯,但是有一個地方的分公司發展得有問題。這公司的大CEO就說,讓我來吧,我來兼任這家分公司的CEO。
等他到任之後,分公司的人就來請教,您都來了,您說吧,我們該咋干?
萬沒想到,CEO說,我不知道咋干啊。然後他緊接著問了一句話:你們覺得該咋干?底下人沒辦法,你一言我一語地出主意。
CEO說,好,那就按你們說的干。果然,一年後,這家分公司就大見起色。
你看,這個例子就生動地說明了什麼是領導力:重點不是你會什麼,而是你怎麼驅動他人,達成你自己的目標。
口訣很簡單,就四句:「讓我來,我不知道,你覺得呢,按你說的辦」。但是有經驗的人都聽懂了這套說法的妙處。
讓我來的意思:不是我全乾了,而是我來負主要的責任。
我不知道的意思:一方面是按下不表,另一方面是擺正自己的位置,用空杯的心態來吸收更多信息。
你覺得呢的意思:首先尊重換驅動他人說出內心的想法,營造和激發更有效的溝通互動。
另外還有一個補充的就是:
就按你說的辦,這句話也很關鍵,一方面是給員工足夠的確定性,另一方面是激發了員工的主動性。
這就是外行領導內行的奧秘,古人講將才與帥才,將才必須是武將,因為要衝鋒陷陣,而帥才則不一定,他只要能激勵將士衝鋒陷陣就可以了。
就像好的足球教練不見得自己踢的好一樣,好的領導不是說要自己乾得好,而是能組織帶領團隊乾得好。
4.視人為人,成人達己
現實中,我們也會一些領導者非常具有煽動性,但最後追隨他的人要麼遠離,要麼四分五裂。這是為什麼?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覺得希特勒他有領導力嗎?表面上看,有啊,他一呼萬應,把當時整個德國都動員起來了。
但只能說希特勒有巨大的號召力、煽動力和影響力,但不好意思,那不是領導力。
因為領導力的核心是:團結他人,解決問題。而希特勒沒有用他的能力,解決當時德國面對的問題,反而是把德國帶到了坑裡。
所以你看,不能解決大家問題,帶領大家過得更好,這種號召力不是什麼資源,反而可能是禍害啊。
所以,領導力不是僅讓別人願意追隨你,而是追隨著你去解決問題,去創造大家幸福的生活!解決問題是核心,幫助人成長,為團隊負責。
如何為團隊負責?在我看來,以下這幾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個,視人為人。不要把下屬當成是工作的機器,要把他看成有血有肉的人,尊重他,平等地看待他。
你要把每一個人都看成和你一樣平等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你能不能體諒別人、視人為人,是一個人領導力的最高體現。
第二個,挺膺負責。你心中要有大愛,願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積極主動為團隊發展提供機會和輔導,培養和成就員工。
當團隊處在逆境,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你要有挺身而出的擔當,主動幫助大家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越是逆境,越見一個人的領導力。
最後,你要有成人達己的胸懷和格局,在團隊需要的時候出現,在有榮譽的時候,願意退後一步,把舞台留給團隊。
四、結語
管理學大師戴維·尤里奇,提出過一個公式:領導力有效性 = 領導力特性 X 領導結果。
領導力不是你當什麼,不是你有什麼,而是你做什麼。而檢驗所有能力的標準,最終都歸於是否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領導既領又導,貴在發動群眾;此"力"著力點是問題,落腳點都是解決問題,包括解決組織的問題,也包括解決人生的問題。
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許多問題,大多數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按照習慣或他人的意見來處理,而有能力的人會不斷反思、精進解決方法,最終成為大家心中的「領導」。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