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青青 石丹
ID:BMR2004
證券市場迎來了2022年的第一個「大瓜」——中泰證券原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龍被抓的消息衝上熱搜,或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及內幕交易。同時,該消息稱涉事20多人小團體均被抓。該事件還波及數家「華為造車概念股」。
需知,自從沾上「華為造車概念」,長安汽車(000625.SZ)、北汽藍谷(600733.SH)等公司股票紛紛開啟暴漲模式,分別在短期內股價翻倍飆升。《商學院》記者梳理髮現,這幾家企業在短期內暴漲的市值合計超過2200億元。
而在重大利好面前,上述股價飆升的「華為造車概念股」又陸續暴跌,其中北汽藍谷的股價更是「回到解放前」—— 2022年1月20日,北汽藍谷收盤價9.03元/股,僅比2020年底的股價(8.67元/股)增長了0.36元,引發投資者質疑。
對於涉嫌內幕交易一事,中泰證券方面回應《商學院》記者表示,陳龍已於去年(2021年)11月12日從公司離職,中泰證券對網傳涉陳龍相關信息不知情。
《商學院》記者就相關事件情況、事件進展、相關影響、「華為造車概念」光環作用等向長安汽車、北汽藍谷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並未獲得回應。
傳涉嫌內幕交易
近日,網傳中泰證券研究所原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龍被抓,或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及內幕交易。同時,該消息稱涉事20多人小團體均被抓。另據券商中國等多家媒體報道,陳龍去年(2021年)底曾失聯,或在離職前已案發。
對此,中泰證券方面回應《商學院》記者表示,陳龍已於去年(2021年)11月12日從公司離職,中泰證券對網傳涉陳龍相關信息不知情。
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信息顯示,中泰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陳龍在2021年11月15日離職,此後沒有在任何證券公司任職。不過,當前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已不再顯示陳龍在中泰證券的執業證書編號信息。
目前中泰證券從業人員共計8260人,其中一般證券業務從業人員5387人、證券投資諮詢從業人員1744人。
圖源:網絡
公開資料顯示,陳龍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和管理學學士,9年證券從業經驗,曾任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銀施洛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宏觀策略分析師、高級策略分析師和基金經理等職務。2019年3月,陳龍加盟中泰證券,後擔任中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中泰證券方面表示陳龍已於2021年11月12日離職,但在東方財富網研報板塊,陳龍最後一篇署名的研報出現在同年12月28日,名為《讓中泰策略告訴你:市場在發生什麼?——第441期》。
圖源:東方財富網官網
《商學院》記者梳理髮現,在東方財富網研報板塊,陳龍在中泰證券任職期間曾發表研報近557篇,首篇研報記錄在2020年1月20日,系陳龍、衛辛共同發布的《重磅推出時代硬科技和世代新消費組合》。
從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底,陳龍共計發表中泰證券研報364篇;在2021年,陳龍發表研報數量降為193篇。
對於中泰證券原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龍被抓一事,京師律所刑事訴訟法律事務部主任張立文認為,該網傳消息還需要進一步得到監管機構和偵查機關的進一步確認。
「但是如果查證屬實。那麼這個事件的特殊性在於,內幕交易或者操縱股價的行為主體為證券行業從業人員,而且是高級管理人員——首席策略分析師。隨著案件調查深化,更多信息向社會進行披露。證券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實施這種行為,會導致社會投資者對證券行業的整體規範性,投資策略的可信性產生極大衝擊。」張立文表示。
波及「華為造車概念股」
傳陳龍被抓一事牽連出涉嫌內幕交易案件,將「華為造車概念股」推上風口浪尖,股價出現了劇烈波動。例如,長安汽車方面,其股價從2021年3月底的10.02元飆升至8月23日的22.6元,百日內漲幅達到119.45%,市值增加949.21億元。北汽藍谷方面,其股價從2021年4月初的8.51元,一路漲至5月中下旬的19.87元,32個交易日漲幅達127%,市值增加525.85億元。
圖源:Wind數據官網
《商學院》記者統計發現,成為「華為造車概念股」後,長安汽車、北汽藍谷等短期內均出現了驚人的漲幅,各自的短期市值累計增加2200多億元。但在2021年達到市值高點後,股價又震盪下行,不斷有投資者質疑其進行內幕交易。與此同時,長安汽車從2021年8月23日的市值高點至今(2022年1月20日),市值已蒸發673.2億元。北汽藍谷從2021年5月20日的市值高點至今,市值已蒸發436.02億元。
各方回應
對於網傳中泰證券研究所原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龍被抓一事,中泰證券「甩鍋」稱涉事人已離職,對相關情況不知情,而被波及的「華為造車概念股」也反應不一。
2022年1月18日,長安汽車連發5條公告但沒有一條與網傳內幕交易事件相關,而是發布了長安汽車擬與中國長安、南方資產、重慶兩山產業、安和資本共同投資設立聯營企業等內容。而北汽藍谷方面則沒有任何公告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身處風波當中的中泰證券正是多事之秋。日前,因涉及樂視網、賈躍亭等證券虛假陳述案,中泰證券等多家知名中介機構被2000名證券投資者告上法庭。
據了解,2010年8月,樂視網登陸深交所,但此後樂視網深陷資金鍊危機,賈躍亭遠走美國。2020年7月樂視網從深交所退市。
2021年4月,北京證監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樂視網存在虛假陳述等違法違規行為,並對樂視網、賈躍亭等15名被告作出行政處罰。其中,虛假陳述事實主要涉及樂視網2010 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相關文件及2010年至2016年年報、2016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等。
由此,2000名證券投資者認為樂視網虛假陳述行為致其權益受損,索賠45.71億元,要求樂視網承擔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責任;賈躍亭等14名自然人作為虛假陳述過錯責任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與此同時,投資者們還將中泰證券等3家證券公司及3家會計師事務所告上法庭,因其未勤勉盡責、未能發現樂視網財務造假,要求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而在不久前,中泰證券還陷入「中泰證券非銀分析師在小紅書曬工資單」事件。不過,當事人事後已闢謠稱「被移花接木」,自己不認識發文之人,也沒有小紅書帳號。
隨後,網上流傳出一份來自某券商的內部文件《固定收益融資部員工社會行為準則(試行版)》,對其員工在多方面提出要求,要避免炫富等行為給公司及行業帶來負面影響。具體要求包括不許開100萬元以上車、戴15萬元以上表等。
隱蔽的內幕交易
全國企業合規委員會專家丁繼華指出,強監管新常態下,企業以市值管理之名實施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行為時常發生的原因,一是此類違法行為帶來收益高,而違法的成本相對較低。
「二是通過市值管理來操縱股價的行為比較隱蔽,容易披上合法合規的外衣,從事違法違規行為。正因為其隱蔽性,如果在沒有內部舉報的情況下,是很難發現的。所以會給有效與高效監管帶來困難。」丁繼華表示。
京師律所刑事訴訟法律事務部主任張立文也提到,內幕交易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異常的、短線迅速、在重大信息發布前的交易行為,進而引發特定證券的反常表現。這也是證監會監管機構發現和調查內幕交易行為的重要線索。
「所有內幕交易行為的特點就是超級隱蔽性。關涉內幕交易行為的上市公司或者交易主體,在沒有被監管機構關注前,一般不會主動澄清。只有在監管機構調查期間,必要的情形下,才會針對調查行為的焦點進行澄清和證明。」張立文表示。
張立文認為,內幕交易行為自證券市場建立之初至今,甚至未來,都會頻繁發生。證券市場周期短、高槓桿、高收益、隱蔽性強、內幕信息可靠性,促使交易風險降低,上述是引發此類行為的核心原因。
「從刑法的角度來看,刑法對資本市場的處罰總是延遲的。」張立文表示,尤其是我國是成文法國家,只有一定的行為頻繁出現後,才能推動刑事立法和刑法的懲罰。而金融犯罪尤其是證券犯罪本身隨著社會經濟活動的變化而變化,另外刑法的基本證據要求是排除合理性懷疑,而證券犯罪是具有高度隱蔽性的,這種情況下,依據刑法的證據規定認定證券犯罪,對證據體系的要求較高。
張立文提到,監管機構針對內幕交易行為的審查主要集中在幾個因素:一是信息源,二是獲取信息渠道,三是信息交換,四是證券帳戶組,五是資金帳戶組。其實顧名思義,內幕交易,就是內幕信息和交易行為,內幕信息的形成,傳遞、交易行為和交易結果,這是從行政管理和行政處罰的角度,監管機構進行判斷的重要標準。另外在刑法方面,也是內幕交易罪的構成要件。
對投資者而言,之所以是內幕信息,就是因為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掌握信息的人數特定、數量少、信息隱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投資者是很難分辨真正的內幕信息和虛假信息,本質上也很難獲得內幕信息。一般而言,真正有內幕信息的人,基本圍繞著重大信息關聯人這個群體。
監管零容忍
操縱市場、內幕交易嚴重破壞市場交易秩序,嚴重干擾市場功能發揮,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是影響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沉疴頑疾」,歷來是證監會稽查執法嚴厲打擊的重點。
據了解,操縱市場、內幕交易主要表現大致分為四種:一是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與市場掮客、操縱團伙形成利益共同體,內外勾結,合謀「坐莊」炒作本公司股票。
二是通過連續交易等手段操縱流通市值較小的股票,惡意「炒小、炒差、炒新」,造成相關股票價格在短時間內暴漲暴跌。
三是操縱團伙利用股市「黑嘴」誘騙投資者高價買入股票,同時其反向賣出相關股票非法牟利。例如操縱某上市公司股價,為短期內迅速出貨,夥同股市「黑嘴」利用直播間、微信群誘騙投資者集中買入、藉機高價賣出進而非法獲利。
四是法定內幕信息知情人濫用信息優勢從事內幕交易,有的在重大事項公告前突擊買入,有的在業績預虧、商譽減值等利空信息發布前精準減持,還有的非法泄露內幕信息導致窩案、串案發生。
「自從有證券市場開始,就有內幕信息和內幕交易行為。不過,近年證監會從行政監管角度以及國家刑法立法方面都加大了對內幕交易行為的查處和懲罰力度。」張立文表示。
2021年7月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提出堅持零容忍要求、堅持法治原則、堅持統籌協調、堅持底線思維。
彼時,證監會披露,2020年以來,證監會依法啟動操縱市場案件調查90起、內幕交易160起,合計占同期新增案件的52%;作出操縱市場、內幕交易案件行政處罰176件,罰沒金額累計超過50億元;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操縱市場犯罪案件線索41起、內幕交易123起,合計占移送案件總數76%,移送犯罪嫌疑人330名。
證監會指出,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的涉案主體多、違法鏈條長、危害後果重,且手段隱蔽,對投資者欺騙誤導性強,對市場交易秩序破壞性大,必須予以嚴厲懲治。將堅決貫徹《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落實「零容忍」工作方針,依法依規嚴肅查處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等行為,持續凈化市場生態。
張立文還指出,2021年3月頒布的刑法修正案(十一),針對證券犯罪的信息披露和證券發行,進行了更為嚴格的規定。而只有從監管到行政處罰、刑法懲罰多維度,不斷加大強化打擊和懲罰力度,才能降低違規行為的發生頻率和影響程度。
「內幕交易行為性質最重發展至刑法入罪,構成內幕交易罪。而如果數量和體量發展超過監管線,同時還會構成操縱證券市場行為和入罪操縱證券市場罪,這也是針對兩種典型證券市場犯罪的刑法處罰。」張立文表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05eba7893d5c514f96324980b5cfa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