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設計師案例,來自@貓熊,一個非常有趣的設計師。
@貓熊的個人簡介里寫的是:野生的家裝設計師。第一次接觸到他的案例的時候,我忍不住一口氣看了十個。
他擅長利用戶型圖+對比圖的方式,內容呈現一目了然,輕鬆易看,上癮入迷。除了分享方式帶著鮮明的個人特色外,他的設計考慮的都是親子關係、先進的育兒理念以及家庭動線等家人相處方式。可以說是充分將家人的相處方式融進了整屋的設計里,讓家的設計改變和家人的相處方式。看完有一種溫暖人心的安靜。
比如他反對父母將最大最好的空間留給孩子,想知道為什麼嗎?
快跟糖主一起瞧瞧他的設計案例,一定會讓你眼前一亮!
|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貓熊
全屋記《59㎡的三口之家》
戶型圖
這是一套學區房
家庭成員是一家三口
業主想從客廳隔出一個小房間作為臥室
然後把大房間留給兒子
/
這可能是所有父母的本能,把最大最好的留給孩子。但有時候,最大的未必是最好的,孩子確實需要自己的空間,但並不是越大越好。
如果空間太「豪華」,孩子多半會一回家就鑽進自己的房間。這樣反而會減少和家長的聯繫,父母連孩子在做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孩子的房間,重點不是大,而是和父母之間的聯繫。
商量之後,業主同意把父母和孩子的房間對調
臥室
----
地台擴容術
直接擺床的話
有效空間只剩一點
所以還是選擇地台
有效空間還剩很多
放上床墊
電視櫃+書櫃
可以做一個足夠大的衣櫃
還能再放一張書桌
透光移門,既可以保證隱私,又不會切斷聯繫
平時可以收到衣櫃里
地台省出的空間,讓房間變得很寬敞
從臥室看向孩子
兒童房
----
陪伴才是最好的設計
孩子的空間,再做一個地台
兩個柜子,放玩具和衣服
摺疊床墊,方便整理
用窗簾分隔空間就夠了
餐邊櫃+餐桌
和地台同高的坐榻,可以陪孩子學習
最後,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書桌
/
為什麼已經有餐桌了,還要做一個專用書桌?因為在餐桌上看書學習,隨時有可能因為吃飯,被父母叫著騰地方。這種臨時感,不利於孩子進入深度思考。
最好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自己的書桌,自己說了算,自己布置,自己整理,自己負責,未來一切的可能性,都從這張小小的書桌開始。對孩子來說,這是比睡覺的地方更重要的空間。
空間動線
----
好設計最不能忽略的東西
父母和孩子處在房子的兩端,容易失聯
所以把父母床頭和孩子書桌,放在一條線上
使用移門和窗簾作分隔
使用低矮的家具和隔斷
最後終於建立了聯繫
無論是有意識的陪伴
還是無意識的陪伴
都能感受到家人的存在
永遠不會失聯
門廳
----
暗室藏物,幾招搞定過道空間
由於戶型進深有15米,導致門廳非常陰暗
這裡動線也很多,容易變成大通道
一高一矮兩個鞋櫃,引導入戶動線
把臥室和衛生間的入口藏起來
新建矮牆,圍出一個儲物區
無底板衣櫃,下面放孩子的滑板車
換鞋凳,放常用鞋
用一個大柜子,把突出的門垛吃掉
冰箱和電子琴也能放進去
陰暗的空間收納物,明亮的空間留給人
梳理後的動線,沒有浪費面積
廚房
----
功能齊全,分區合理
洗衣機+烘乾機
操作台
開放式擱架,放蔬菜和水果
增加一段台面,電器可以集中操作
衛浴
----
貼心家務櫃和洗衣池
馬桶
淋浴器放在另一邊
洗臉池
衛生間寬度足夠,可以增加一個洗衣池
家務櫃,放清潔工具
/
貓熊說:無論什麼樣的戶型,只要想像著一家人在裡面生活的場景,就一定能找到,把家人連在一起的「那條線」。
看完@貓熊的設計,糖主沒有像平常一樣感慨多神奇或是多好看,有的只是內心那汪以為平靜實則暗涌的感動,細細品味著慢慢回憶著,頓覺快要溢出喉嚨。
糖主甚至有點後悔這麼晚才把這麼好的優秀案例分享給你們。真的,我希望有孩子的家庭永遠將陪伴擺進設計的第一位,而沒有孩子的家庭,也能運用家的設計,改變和家人的相處方式。
最後,一兜糖家居交流微信群持續開放中,感興趣的小夥伴備註今日頭條,添加「yidoutang222」即可~關注一兜糖家居公號「yidoutang123」,第一時間get到新出爐的家居乾貨哦~
本文由一兜糖家居APP頭條號整理髮布,未經授權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