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身邊的精彩:萬科小區觀鳥記

2020-06-22     野去自然旅行

原標題:發現身邊的精彩:萬科小區觀鳥記

最近旅遊業按下暫停鍵,所以Jerry和我在家的時間一下子變多了起來。對於我們長期在野外活動的人來說,沒有鳥看,沒有動物看,感覺還不適應了。

除了國內遊玩(可以點擊文末我們在國內觀賞野生動物的相關連結),其實,我們身邊也有自然元素,雖然沒有那麼豐富,但畢竟距離近,容易實現。

所以,看完天氣預報,一清早,我們就在小區來了一次觀鳥活動。

上海的日出很早,5點不到。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要想看鳥,那勢必比鳥還要起來的早。所以,我們差不多在6點就出發了。

觀鳥最好的天氣,不是晴天,反而是陰天。晴天太熱,鳥的活動會減少,而且拍鳥的話,容易光影斑駁。太熱的話,人也吃不消。

我們所住的是春申路萬科假日風景,是大型社區。位於莘莊地區,自然環境較好,綠樹成蔭,有一條春申塘河經過,小區內也有多個人工湖。十幾年下來,自然環境穩定,很多鳥和動物都來定居。

一下樓,就看到了烏鶇,近到手機可拍的距離。平時聽到的很好聽的鳥叫,多半都出自於這個黑不溜秋的傢伙。印證了鳥類的一個普遍現象,叫聲好聽的鳥都長得丑,而長得漂亮的鳥,都叫的難聽。

巴西潘塔納爾濕地的琉璃金剛鸚鵡

典型代表就是鸚鵡,尤其是金剛鸚鵡,長得威風八面,帥氣凌人,五顏六色。嗓子一開,破鑼聲響徹天空。

還有白頭鵯,已經超過麻雀,成為上海第一鳥了,到處可見,我家陽台每天被光顧(一灘鳥屎)。

珠頸斑鳩,很像鴿子的一種鳥,脖子上像是戴了一串珍珠項鍊,也隨處可見。

果然這是上海城市鳥中的四大金剛,不到半個小時,四種全部集齊。

在一棵很高的櫻花樹上,居然看到了很多繡眼。這種小鳥太靈活,抓拍有難度,一直不停的動。但長得很漂亮,因為眼眶周圍一圈白色,因此得名繡眼。

鵲鴝,最近在上海也有增多的趨勢,比較容易看到。黑白的尾巴很容易辨識,不過不要與顏色類似的喜鵲混淆,鵲鴝的體型小得多。

在靠近春申塘這條河和人工湖的地方,這裡被萬科叫做郊野綠園,有一大片蘆葦盪。黑水雞一家在這裡生活,旁邊一個湖裡,則生活著三隻斑嘴鴨,還有一群普通的鴨子。

緊接著看到了喜鵲、遠東山雀、棕頭鴉雀、原鴿等上海常見鳥種。

棕背伯勞,一種小型猛禽,被稱為鳥中屠夫。會把殺死的獵物釘在樹杈上。

白頰噪鶥,一度沒有確認的鳥。因為根據鳥書的記載,這種鳥生活在中國的西南地區較多,華東是沒有的。但經過鳥群里各位專家的確認,現在上海已經有不少的白頰噪鶥了。說明環境在一點點的變好。

最後來到小區的蔚秀湖,靠近別墅區的一個人工湖泊,屬於最早建立的地方之一。這裡還專門打造了觀鳥的平台,相關的鳥牌介紹。

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了白鷺和夜鷺兩種鳥的定居點,而且數量非常多。

當下正值繁殖期,可以看到很多的一家三口,一家四口。小鳥們都很活躍了,跟熊孩子一樣,爸媽被煩到不行,時不時要逃離一下。我們還拍了視頻:

而鳥爸鳥媽們還要忙著擴建巢穴,有娃了,二房升三房,三房升別墅。忙著育雛,教育下一代。所以這片區域相當的熱鬧,很難想像周邊的鄰居是如何生存的。

就在看鷺的同時,天空中時不時有家燕飛過。燕子是中國的常見鳥,但速度太快,很難拍下來。

湖邊突然閃過一抹金屬藍色,那是翠鳥!一種捕魚高手,嘴巴尖尖的小鳥,顏值很高。

早上2小時,觀鳥19種,以下是我們當日的觀鳥清單:烏鶇、麻雀、白頭鵯、珠頸斑鳩、鵲鴝、繡眼、黑水雞、喜鵲、遠東山雀、棕背伯勞、白頰噪鶥、白鷺、夜鷺、棕頭鴉雀、斑嘴鴨、原鴿、鴨子、翠鳥、家燕。

如果傍晚或者晚上到郊野綠園,還可能偶遇,一種比貓大,很像小浣熊的小型哺乳動物,還有黃鼠狼、小刺蝟等。

現在正值夏天,還可以夜探看昆蟲,還有少量的螢火蟲。

所以,自然環境其實身邊也有,雖然不能與世界級自然景觀相比,但是一種方便的自然體驗。在工作和學習之餘,不要完全沉溺於電腦、手機等電子化產品,走出房間,走進自然,對於身心都是有益的。

觀鳥作為自然體驗中典型的活動,其實早在歐美已經流行多年。這種愛好成本不高,帶個望遠鏡或者帶個相機(需要焦段長一點),走出家門就可以開展。

通過觀鳥,開始走進自然界,提高觀察力,編寫自己的觀鳥清單,觀鳥筆記,長期記錄,還能成為人生的一個小目標。

野去自然旅行一直在倡導和組織全世界的觀鳥活動,近期也會組織國內觀鳥和其他自然活動。歡迎大家一起參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Is2nIBfGB4SiUwS6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