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綠春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州委關於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部署,按照「全覆蓋、督死角、查問題、抓整改」要求,全面鞏固提升脫貧質量和成色,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掛牌督戰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下沉一線大作戰
「抓好疫情防控,決戰脫貧攻堅,我們要結合村情民意實際,做到精準防控與鞏固脫貧成果雙推進。」戈奎鄉托牛村委會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白麟在召開村級掛牌督戰工作會議時,號召村委會幹部、駐村工作隊員、掛包責任人攜起手來,向深度貧困發起「總攻」。
日前,綠春縣制定出台《綠春縣2020年脫貧攻堅掛牌督戰行動方案》,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縣鄉村組黨員幹部協同作戰,368名駐村幹部全員下沉,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幫扶,確保未脫貧的759戶2810人和未出列的3個貧困村如期全面達到退出標準。
掛牌督戰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今年以來,縣委書記、縣長督戰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工作9個鄉鎮全覆蓋,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26個班子成員下沉指導各自掛包鄉鎮,重點督戰疫情精準防控、復工復產、產業轉型升級等工作。18個縣級掛牌督戰部門立足自身工作實際,加強工作指導,推動政策資金傾斜,限期補齊短板,解決突出問題。同時,堅持定期督戰,定期分析研判,定期通報戰況制度,做到「一月一督戰、一月一分析、一月一報告、一月一反饋」。
產業發展大支撐
陽春三月,走進大黑山鎮嘎處村蔬菜種植示範基地,只見村民王元生鬆土打坑、施肥管護、播種澆水的忙碌身影,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春耕景象。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大黑山鎮科學制定「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興產業齊頭並進」的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宣傳發動、獎補保障、組織栽種、技術服務等方式,有序推動水果、蔬菜等「短平快」種植產業發展。立足地勢和氣候特徵,位於大黑山鎮嘎處村的大棚蔬菜種植示範基地目前已完成茴香、芹菜等蔬菜種類的前期播種,預計今年便可獲得收益,為全鎮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掛牌督戰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這是綠春縣當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綠春縣緊緊圍繞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目標任務,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引領下,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穩崗就業,特色農產品通過精深加工提升了附加值,深入開拓農產品市場,不斷提升農產品品牌化建設。
掛牌督戰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目前,綠春縣針對性出台產業扶貧到村到戶措施方案和獎補辦法14個,實施茶葉、橡膠、稻魚鴨等產業提質增效15.74萬畝,培育省、州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4家,並初步形成了三區二基地一試點,即:大黑山-半坡-平河熱區作物生產示範區,大水溝-騎馬壩-大興有機茶園生產示範區,一號橋生物產業加工示範區,以三猛臘姑梯田、桐株梯田為代表的本地生態梯田稻魚鴨綜合種養示範基地、以二號橋周邊為代表的特色養殖基地,以牛孔曼洛河壩黑木耳種植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試驗示範點。
同時,進一步樹牢「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理念,成立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工作協調小組,指導全縣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有序把外出務工人員從「家門口」送到「廠門口」。目前,綠春縣外出返崗務工總人數達4066人。其中,政府統一組織包車送返的共有17批901人。
群眾獲得感大提升
平河鎮東角小寨村民鄧光明在村級衛生室里看病拿藥,對於易地扶貧搬遷帶來的變化有了更深的感觸。
「過去我們住的地方離鎮上很遠,去醫院看病要騎摩托車,費時費力。」鄧光明說,現在村裡的衛生室就可以治療感冒、頭疼腦熱等常見病痛,生小病不用麻煩家人,而且衛生室是醫保定點機構,用新農合能報銷大部分醫療費用。
綠春縣始終把「兩不愁、三保障」作為檢驗脫貧成效的重要依據,並以「住房安全」為重點,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據了解,綠春縣包括東角小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在內的58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已全部竣工,均達到省級搬遷入住標準,10342戶農村危房存量也已改造完成,已全部入住。
掛牌督戰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住進新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隨著易地扶貧搬遷與農危房改造任務完成,綠春縣將工作重心逐步從「住得安全」向「住得安心」轉變,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是後續扶持的工作重點。目前,綠春縣正通過實施「六個提升行動」,即:以政治建設為引領、實施鄉村組織提升行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實施思想道德素質提升行動,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引領、實施人居環境提升行動,以移風易俗為引領、實施鄉村文明新風提升行動,以農村文化建設為引領、實施文明創建提升行動,以強化村民自治為引領、實施鄉村治理提升行動,逐步實現廣大農村「黨建強、思想好、環境美、村風正、精神足」的新時代面貌。
綠春縣既較真碰硬 「督」,又凝心聚力「戰」,脫貧攻堅圓滿收官未來可期。
來源:雲南網
責編:普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