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座博物館的外觀就像一艘船,內有我國八千年前第一艘獨木舟

2021-01-27     郝地瓜Cynthia

原標題:杭州這座博物館的外觀就像一艘船,內有我國八千年前第一艘獨木舟

在杭州蕭山的湘湖,1990年發現了跨湖橋遺址,這處遺址的發現將浙江的文明提前到了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也再次有力的證明了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也就是在這個遺址里出土了中國第一艘獨木舟,被譽為中華第一舟,距今已經有8000年的歷史了,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木舟。跨湖橋遺址的命名是因為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間有一座跨湖橋,而剛好這個地方地處橋樑因此命名為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在這座遺址旁邊,2009年9月開放了一座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這是一座綜合反應跨湖橋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的專題類博物館,遠遠的望過去就像一座船停在就在湘湖邊。

乘坐公交車到達跨湖橋遺址站,走過一道橋便來到了博物館。博物館共兩層,由勇立潮頭跨湖橋文化主題展和遺址保護廳還有臨時展廳組成。來博物館的這天,一樓有臨洮5000年歷史文物展的展出。

臨洮五千年歷史文物展在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展出的文物,真實地反映了臨洮在中國歷史上從史前到漢代的重要位置,也展示了他不同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文化成就。

這個展覽展出了彩陶文化故鄉臨洮出土的很多彩陶、青銅器等文物展品。展館雖然面積不是很大,卻對於了解彩陶文化也有很大的幫助,畢竟如果不來這個展廳看看,我們也不知道彩陶的故鄉原來是臨洮。

一樓有一個地下的遺址保護廳,中華第一舟便在這裡,獨木舟的保護是採用原址保護的方式,把它安靜的臥在湘湖水底6.5米的遺址廳內。在獨木舟四周用玻璃框圍繞了起來,常年25攝氏度的氣溫和70%的濕度,這裡的濕度是剛好適合獨木舟的環境。

這艘獨木舟是採用火焦法製作而成,因為在距離獨木舟頭部約一米處,有一片面積較大的黑焦面,而這些焦面就可以作為火焦法挖槽主體的證據。在獨木舟在出土的時候周圍就發現了很多的樁架結構、木槳、石錛、編織物等大量相關的遺蹟和遺物。獨木舟的材質是馬松偉,殘留的獨木舟長度有5.6米。

遺址廳里除了有獨木舟,還還原了當年挖掘時的場景,展廳里還擺放了還有很多當時共同挖出的文物以及世界各地不同獨木舟的故事展板。

二樓的展廳從跨湖橋文化的誕生到跨湖橋人的活動以及農業起源的探索講述了八千年前這片土地上曾經生活過的人們。據考古專家考古發現,跨湖橋文化是山地文化向平原文化發展的早期,也是史前文明極具地域特色的區域。

當年的跨湖橋人在這裡生活了千年之久,他們從農業到採集再到漁獵一步步探索發展,然後製作了各式各樣精緻的陶器用做生活器皿,從展廳的入口開始,慢慢往前行走,各種文物和畫板展示了這段史前文明的歷史,訴說了那段遙不可及的千年前的文明歷史。那麼,你來過這裡嗎?想來看一下嗎?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wxURXcBct9sAqDcwb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