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竹溪篇】以前厚街的「城裡人」都「住」這裡

2019-09-23     厚街發布

這裡是40餘年前厚街可以吸納城鎮戶口的社區;這裡地處鎮中心區,因沒有集體土地、沒有行政管理轄區,在發展經濟後勁上受到很大程度的束縛和局限。截至2019年6月底,總資產達4693萬元,經營收入248萬元。

……

這裡就是竹溪社區

/ 四十餘年前可以吸納城鎮戶口/

「以前,厚街很多人想把戶口落戶到當時叫厚街鎮居民委員會的竹溪社區做居民,因為那就意味著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擺脫農民身份,告別種田、掙工分的農民生活,變成領糧票有穩定糧食的『城裡人』,生活更有保障。」竹溪社區黨工委書記王錦強回憶道。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民要想「農轉非」談何容易。那個時候,大學生、軍隊轉業幹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人員才有機會有資格從農村戶口變成城鎮戶口。作為當時厚街可以吸納城鎮居民戶口的居民委員會,彙集了一批持有城鎮戶口的人員。「我婆婆當年把戶口落到鎮居民委員會後,別提有多風光了,大家都投來艷羨的目光。」家住涌口的居民王小姐透露,時隔多年,婆婆每每回憶此事時仍是一臉榮光。

厚街鎮居民委員會舊貌(資料圖)

改革開放以後,越來越多的人才湧進厚街,尤其以教育系統、醫療系統及公安系統最具代表。「那些年,這些人才統統落戶到我們社區。」王錦強說。後來,隨著戶籍制度改革,尤其在2008年-2010年,大量的非厚街籍人員通過購房在厚街實現了落戶。

竹溪社區於2007年4月掛牌成立,2008年增設了虹橋居民小組。在我鎮新型社區湖景社區設立後,從2016年起竹溪社區將通過積分、購房、投資、人才引進以及條件准入類人才引進等方式入戶竹溪社區的人員戶口統一遷移至湖景社區,共計遷移約3000人。

從此之後,落戶厚街的「新厚街人」戶口全部歸湖景社區管理。

/ 租借廠房想方設法增加集體收入/

提到竹溪社區,人們最先想到的是虹橋市場,虹橋市場儼然成為竹溪社區的「代名詞」。

當年,竹溪社區前身是厚街鎮居民委員會,卻因無集體土地,難以維持正常運轉。上世紀90年代,時任兩委幹部四處籌藉資金,向厚街社區租借了廠房,積極招商引資,想方設法增加集體收入。幾經努力,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成功引進了厚街第一家金銀製品來料加工廠、聯德製衣廠等企業。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對黃金產品實行嚴格管制,由人民銀行統一收購和配售。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家對金銀珠寶首飾的生產和銷售不再集中管理,轉由市場靈活調控。廣東金銀珠寶首飾民營企業在這一時期湧現。這時,厚街鎮居委會從香港引進了金銀製品來料加工企業,又取得了黃金來料加工權。後來金飾品廠、金飾品店陸續在我鎮出現。

1998年開業時的虹橋市場 邱劍少/攝

1995年,在鎮委鎮政府的支持下,通過向黨員幹部員工集資、發動熱心企業老闆等多種方式,籌借集資興建了虹橋市場。1998年虹橋市場正式投入使用。厚街鎮居民委員會通過虹橋市場鋪位60年經營權一次性收取租金的辦法使資金快速回籠還債,當時一個鋪位60年經營權的租金要十餘萬元。後來,社區又以1100萬元收購了原工商市場的物業權、經營權。

/ 周邊鎮街商販青睞虹橋市場/

「十多年前,道滘、長安等周邊很多鎮街的商販、酒樓都喜歡到虹橋市場上貨。」有關人士回憶,虹橋市場名噪一時,榮獲市首批「食品安全樣板市場」、「省文明誠信市場」等殊榮並連續18年被評為「東莞市文明誠信市場」

1998年,虹橋市場投入使用。虹橋市場占地面積26.4畝,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共計有400多個檔口、200多個鋪位,兼顧批發與零售。樓高3層,一層以海鮮、肉類為主,二層以服裝、日雜百貨為主,三層為蔬菜批發。「虹橋市場因品種齊全、貨量充足、物美價廉,不僅深受居民喜愛,更成為各大酒樓、工廠的指定上貨點。」王錦強透露,虹橋市場品種繁多,包括海鮮、廚具、衣服、日雜等,產品價格低於不少農貿市場。

自虹橋市場投用之時就在此做生意的70歲就叔回憶,那時的虹橋市場風光無限,里里外外熙來攘往。他家當時生意特別好,他和家人每天忙個不停,經常要餓到下午三點多才能抽空吃口飯,之後趕緊再賣貨。

班子問答

如何破解發展瓶頸?

王錦強:竹溪社區集體經濟薄弱,沒有土地資源,在發展經濟後勁上受到很大程度的束縛和局限。社區收入主要依靠廠租、鋪租款項,收入途徑較為單一,虹橋市場是社區主要的收入來源。

竹溪社區不斷尋求破解之法:一是加強社區財務管理,實現財務管理工作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提高資金使用透明度,開源節流,把錢花在刀刃上;二是利用社區現有物業進行出租,尋找商機盤活閒置多年的資產,提高社區集體收入;三是以創新改革為動力,不斷優化虹橋市場的管理模式,主動去引進有發展前景的農副產品進駐市場,增加市場收入。人口管理方面,為方便管理,分為街市、上鳳林、任聯、大塘、涌口、橋頭 6個片,每個片設立片、組長聯絡員,負責做好居民的服務工作。

「綠色發展」做了哪些工作?

王錦強:竹溪社區雖然沒有行政管理轄區,但對環境整治,特別是創文工作毫不鬆懈,成立竹溪社區文明創建整治提升領導小組,書記任組長,將虹橋市場劃分為網格化式管理,每個幹部督導一個區域,明確包干區域的任務。全面升級虹橋市場的硬體建設,特別是圍繞「廁所革命」,增設了無障礙廁所及母嬰室。

現屆班子計劃做哪些工作?

王錦強:任期內,竹溪社區兩委班子一直致力做好服務群眾的基層工作,配合上級部門完成各項任務。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營造和諧社區:

發揮好黨群服務中心作用。將社區現有黨務政務服務中心與綜合服務中心(站)、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人力資源服務站等機構載體進行有效整合、打造統一的社區公共服務平台。

常抓不懈做好安全工作。社區一直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社區人員定期對虹橋市場、廠房進行走訪排查,同時宣傳安全生產、電力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識,提高防範安全事故的意識。貫徹落實上級有關部門關於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在虹橋市場認真推行食品安全工作,設立食品安全監測站,落實專人負責監測,確保「菜籃子」產品安全,讓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

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工作。社區成立了掃黑除惡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專項行動小組相關人員在轄區內進行全面摸排,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黑惡勢力隨意侵占現象。

民政工作堅持以民為本。一方面,利用社區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落實做好上級部門分配的各項任務,特別是退伍軍人的信息登記工作和失能老人護理補貼申領工作,加強社區民政日常工作的動態管理。另一方面,為社區殘疾人士、低保戶等做好相對應的社會救助工作和檔案管理,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保障社區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定期走訪慰問,通過發放慰問金、慰問品以及社會愛心互助等途徑給予他們關懷。

如今的竹溪社區居委會

竹溪名片

2007年 4月,竹溪社區由厚街鎮居民委會員改稱而來。物業主要有虹橋市場、原工商市場、廠房、小廣場等。轄區人口 1.2萬人。人口構成主要是原居民、工作調動、畢業生遷入、部分購房入戶、退伍軍人等。居民分散居住在 24個社區。

大事紀

1998 年 1 月,竹溪社區通過自籌資金的方式建成厚街虹橋市場,正式經營運作。

1999 年,成立厚街鎮居民委員會。

2004 年,竹溪社區把虹橋市場停車位改造成為商業廣場小區街心公園。

2004 年,虹橋市場獲評「省文明誠信市場」。

2006 年,竹溪社區在虹橋市場建立管理機制,規範經營管理秩序,整治農貿市場和無證照經營等。

2007 年 4 月,厚街鎮居民委員會改名為厚街鎮竹溪社區居民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

2008 年,增設虹橋居民小組,接納「三投靠」以外的遷戶居民。

2009 年 9 月,被評為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

2010 年,虹橋市場榮獲「東莞市食品安全樣板市場」的稱號。

2012 年,竹溪社區政務服務中心投入使用。

2016 年 10 月 26 日,選舉產生厚街鎮竹溪社區婦聯第一屆執行委員會和竹溪社區婦聯主席、專職副主席和兼職副主席

文稿:何津津

圖片:謝超均 資料圖

執行編輯:王勤鋒

責任編輯:塗丫

版式:林二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v1tYG0BJleJMoPMoH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