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對一座城市最深刻的記憶往往來源於味道,那小辰光的記憶里上海味道是什麼呢?是需要干吃才過癮的麥乳精,還是要塞一勺甜麵醬味道才到位的油墩子?今天就把那些記憶中的老上海美食一一挖出來,喚起大家的美好記憶。
蔥油拌面
蔥油拌面,雖然簡單樸素,卻是好吃到讓人回味無窮的美好滋味。一碗蔥油拌面對講求樂惠的上海人而言,是再妥帖不過的了。既討著了便宜,又填飽了肚子,更有蔥香縈繞一餐。從切蔥、炸蔥到放肉絲都十分講究。從拌面開始,及至吃完抹嘴,你總能聞到那股蔥香。無非醬油拌面,但是和著蔥香,總能給人極大的滿足。
老虎腳爪
這個幾乎在上海快要絕跡的點心,可謂是父輩們的深刻回憶。好吃的老虎腳爪需嚴格遵守老一輩留下來的傳統做法,從發麵、收面到製作,至少花費十七個小時。另外,因為製作用的爐子,一般是又要做大餅又要做老虎爪的爐子,所以口比較小。而且製作老虎爪,這一把糖可要捨得下去,而且要撒在火上,蓋上爐子。在高溫下,糖慢慢融化,滲入老虎腳爪中,這樣做出來的腳爪才能從外到內,甜味均勻。
蟹殼黃
這個老味道起源於上世紀20年代初期,因餅形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要知道要做好一個蟹殼黃是很費功夫的,最難的就是起酥,先採用油酥面加鹼面壓製做坯,再層層起酥烘焙而成。需要資深的面點師傅堅持對傳統點心的傳承製作,才能保證你可以吃到小時候的味道。
爛糊面
有一種面絕對是只屬於上海人的記憶——爛糊面。但是現在家裡面做爛糊面的機會越來越少了。雞毛菜和肉絲的經典搭配,絕對讓你鮮得「眉毛掉下來」。
菜飯
姆媽叫它咸酸飯,這也是上海人的叫法。說到上海菜飯,人們的記憶就一下回到那個物質不那麼豐富的年代。可以這麼說,雖然每個上海人家庭的飲食口味和習慣各有差別,但菜飯一定是家家都會做了端上飯桌的。有米的香味,也有菜的香味,到後來加了香腸進去,又有一種香腸的香味道,融合在一起以後,那就是一種很誘人的味道。一般性人家一個禮拜會燒一次菜飯吃,這裡面可以放青菜、薺菜,經常會放的是萵筍葉,還有捲心菜也可以,從價格來說捲心菜便宜一點,也有人家會放蠶豆瓣。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選的是豬身上的裡脊肉,而年糕也是要手工製作出來的寧波年糕,還有自製醬料。裡面最最不能缺的就是五香粉,腌制3小時,讓醬料的味道充分融入到肉里。炸的時間也要嚴格把控,年糕不能裹著麵粉炸,而是直接下鍋炸,這樣不會太油膩,比較清爽。最好搭配土豆色拉,做出來的排骨年糕就像七八十年代的老上海味道一模一樣。嗲額呀。
醬牛肉
材料一定要找高品質的牛腱子,記得小時候陪姆媽逛菜場就要花很多時間。而製作的配料之多,更讓你想像不到。將上好的牛腱子沸水後,加入醬料,再輔佐上十幾種香料來調味,整整燜煮上四個小時的時間,才算大功告成。如今外面本幫飯店很多,但這道醬牛肉能做的好的也不多了。
咸漿
那一碗咸豆漿對於過去上海人的早飯來說,可謂是油條大餅的黃金搭檔。碗裡邊一勺醬油、一撮榨菜再來一點紫菜蝦皮,再把燒的滾燙的豆漿沖入碗中,頓時香味都飄出來了。不過現在咸豆漿不僅僅是早飯,還可以當宵夜了。
油墩子
80後的小夥伴還記得小時候放學後校門口攤頭的油墩子伐?在油墩子當中挖個洞,塞一勺甜麵醬,這味道叫一個香脆。但是現在在馬路上很少看到油墩子攤頭了。
圖片來自網絡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老早底額浦東新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南市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閘北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楊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虹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黃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普陀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長寧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靜安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盧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徐匯區 儂還認得伐?》
《那些老上海耳熟能詳的地名》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