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我終於明白:人生,只在這6個瞬間幸福

2019-11-07     盧璐說

作者 | 盧璐

來源 | 盧璐說 (公眾號:lulu_blog)

我無意中看到,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在TED論壇上,一個關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做的名叫「The Grand&Glueck Study」研究的演講。

研究中心在哈佛大學選了268名高才生,又在波士頓貧民區選出了456名家庭的男孩,對於這724位男性,研究中心做了長達76年的追蹤,每隔一段時間,研究中心都會跟他們見面,記錄他們人生的各種指標。

在成年之後,有人從事體力勞動;有人從事腦力勞動;還有一位成為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有人終生未婚,但大部分都結婚了,有了孩子,然後又離婚了,然後又結了婚……

Robert Waldinger教授,已經是第四代研究人員。有很多人已經離世了,活著的人也都是超過九十歲了,但研究還在繼續,不會停。

那這個花了這麼多時間、精力和人力的研究,究竟是為什麼呢?

很簡單兩個字:幸福!到底怎樣的條件,會讓人們更加幸福且愉快地度過這一生?

大部分人會想當然地說,一定是金錢、成就、名望……可經過哈佛大學的研究,找不到確實的證據,能證明和幸福有關,而唯一確定能讓我們感到更加幸福的品質是:好的,健康的,穩定的社會關係。

這個衡量是軟性的,好的社會關係並不是說你有多少個朋友,也不是說你身邊總會有人相伴,而是通過與他人的交往,能夠擁有達成心靈共鳴的瞬間,建立起與他人真實的情感連結。

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社會關係,就會感到孤獨。孤獨是一種來自於內心的感覺,就像是Robert Waldinger教授說的那樣,有時候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反而會讓我們越發孤獨。

過於孤獨的人,會更快地衰退下去,無論是思維、邏輯、記憶力,還是健康。

莊子說過:「獨有之人,是謂至貴」。的確,孤獨也許會讓人強大,孤獨沒有罪,但是孤獨有毒.

現在全世界已經有80億人口了,可人類從沒有如今天這麼孤獨。

一個人住,一個人叫外賣,一個人刷手機,越來越多人開始養貓養狗養寵物,因為動物不會講話,就不會有矛盾、爭議和背叛。

然而,我們之所以自稱是人,而不是一個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與父母,與婚姻,與子女,與朋友……人生因為有了和這些重要的人的交集與見證,才能經緯縱橫,彼此確定了意義。

如果你願意站定在當下,向內心探索,就會發現,人生中每個發光的,美好的,心動或者溫暖的瞬間,我們都不是孤獨的,總有一個、兩個或者很多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彼此照應。

Finding What Matters,對我來說,無論走多遠,這六個瞬間裡,我都有一種被醍醐灌頂的幸福。

1. 當所有熱愛與付出獲得肯定……

在很長的時間裡,我每天花很長的時間和心思在寫文章,可看的人不多,只有幾百很少,多則上千,也沒有多少留言。我也不知道我的堅持,是不是真的有意義。

上海的深秋下雨了,就有一種痛徹心扉的冷。我就感冒了,也許這就是我想的,可以有個理由停止。

那天,我沒發文章,發了一條消息,「感冒了,寫不出,我要去休息。」我關了電腦熟睡一宿,第二天開電腦,嚇了一跳,我收到了736條回復。

我一條一條地讀,讀著讀著就哭了。令我如此確定:我一定要寫下去。

每個人也許都會在某個時刻,懷疑自己,而正是那些溫暖的瞬間讓我們能夠不斷前行。

2. 與最愛的人共享片刻感動……

2013年的五月,我與盧先生在紐西蘭南島散步到一個湖邊。當時太陽已經落下去了,就在湖對面的兩座山之間。

我們正好站在白天和夜晚的交界線,眼前的湖水是分成兩個顏色的,左面是太陽的玫瑰色,右面是夜晚的群青藍,映在清澈透亮的湖水上,相互交織,渾然天成。

後來,我常常試圖給別人講述當日的美景與震撼,可真的太美了,每次都說到詞窮。

可幸好有盧先生在旁邊,那天我們一起在看,每次我說到枯竭的時候,他都會拍著我的手說,「我懂,我懂,我也親見。」

3. 想念家的溫暖與媽媽的味道……

去朋友家吃餃子,她媽媽是青島人。豬肉韭菜餡兒的餃子,我咬了一口,掏出手機,開始給媽媽留言。

這麼多年,只有我媽媽知道,我愛吃的餃子,要放海米的,而且海米不要泡,用刀切成小塊,咬到嘴裡有點嚼勁的口感。

味覺是人體中最忠誠的感官,無論多久,無論在哪裡,有誰能忽略小時候的味道?那是媽媽,是父母,是親人,入口的這一瞬間便是心安。

4. 女兒的快樂貴過世界……

自從女兒開始上學,我本以為萬事大吉,沒想到煩不勝擾。每個月都有家長要到場的活動,更不要說年初和年終。

我不得不和盧先生輪班去參加。有次,輪到我去參加,下雨加堵車,我遲到了,煩躁得滿頭冒煙。

我正想偷偷地溜到一個空座上,可台上的小女兒還是第一時間看到了我,整個臉都亮了起來。

節目演完,她給台上的小朋友說:「看到了嗎,那是我媽媽,她是作家,她可忙了。」

看著她明朗的笑臉,突然之間,我覺得堵在路上的那幾小時,真值得,我心甘情願。

5. 十年,曾經好友卻從未改變……

當年在巴黎的時候,我有一間摯愛的葡萄牙海鮮餐廳,每次都要排隊,最誇張的一次等了四個小時。我們總是呼朋喚友地一起去,一面等一面聊天。

有次回到巴黎,周末的時候,又想去吃海鮮。跟十年前的朋友發個簡訊,一呼百應地去吃那間十年前的海鮮餐廳。

領座員居然還是那個葡萄牙人,他居然都不見老,一切都沒變,甚至他的葡萄牙口音也依舊耳熟,就仿佛中間十年的時光都溜走了,十年前陪著我的這群人,如今仍在我身旁。

如果這不是幸福,還有什麼才算是幸福?

6. 更有在路上曾經遇到的關懷和溫情……

幾年前,我們住在浦西的時候,小區旁邊的弄堂里,有個小型的市場。阿姨們常帶著孩子買菜。

後來我們搬到了浦東,有天正巧路過那裡,我帶著孩子過去,感覺就像是回家走親戚。

市場上的小販兒們一下便認出我們,此起彼伏地喊著孩子們的名字,遞給她們橘子,櫻桃,黃瓜和蔥油餅來,囑咐她們過一陣子,再回來看看。彼此安好,便是晴天 。

他們也許是素未平生的人,卻在這一刻給予了我們溫柔的善意。可就是因為這樣,人生才會溫暖起來啊。

講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串珠鏈,而每顆珍珠都是一個一個真實動人的瞬間。

這些瞬間並不能毫無關聯地自己獨立,每個瞬間都要有人跟你分享,串聯起彼此交織的情誼 ,才是Finding What Matters,才真正找到人生,才是幸福的意義。

是的,關於人生,每個人都一個關於初心的故事。

盧璐:有兩個女兒的留法服裝碩士、作家,新書《和誰走過萬水千山》,正在熱賣。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裂痕中間的,優雅女性自媒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m1mSG4BMH2_cNUgvc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