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樂,我的中國!「30後」到「00後」的表白,看哭|我和我的祖國

黃皮膚、黑眼睛是我們不老的容顏,長江黃河是我們永恆的根脈,華夏沃土是我們共有的家園,我們是炎黃子孫,不論我們生在什麼年代、長在什麼地方、從事什麼職業,我們都有一顆赤誠的中國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採訪了多位生於不同年代、來自不同城市、從事不同行業的人,從「30後」到「00後」,傾聽他們對祖國的告白。祝偉大祖國生日快樂,繁榮昌盛!

@祝宇舟00後

我生於2003年,是來自江蘇省南京市的一名學生。我覺得愛國愛的是自己的國家,但不能盲目無腦地愛。比如因為當年日本侵華,一部分不理智的「憤青」就去抵制日本產品,破壞日產汽車。理性地愛國要求我們勿忘國恥,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自己的祖國在各個方面強大起來,而不是喊口號,在網上當「鍵盤俠」。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是在小學的時候,清明節後,班裡組織了一次掃墓。當時看著一塊塊烈士的墓碑,想起看過的戰爭紀錄片,淚水就不住地湧出來。現在中國一片祥和、繁榮昌盛的景象,都是這一位位英雄奠定的基礎。我不禁想起一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高懿90後

我生於1995年,是來自黑龍江省雞西市的一名文字工作者。在我的腦海中,汶川地震可能會是我永遠無法忘懷的事情。我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場災難,但我看到的是國家第一時間派出救援部隊,解放軍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前線,各地人民組織捐款捐物運往災區。我記得的是,交通癱瘓,「空降兵十五勇士」寫下遺囑,毅然從萬米高空跳下;家園被毀,健在的人擦乾眼淚,拚命幫助受困的其他人;愛人亡故,倖存的人背上亡人,仍舊想讓所愛之人落葉歸根。

什麼是愛國?救援部隊捨身忘己是愛國,受災群眾自救救人是愛國,各地人民伸出援手是愛國,我們時刻牽掛不敢忘記也是愛國。

身為中國人,是我最驕傲的事情。不是因為她的強大,而是她給了我一個家,讓我知道危難關頭有人保護,讓我知道遠行漂泊有根可歸。她強大,我自然驕傲;她落後,即使力量微薄,我也必盡一生所能,為她的前行保駕護航。

@劉照飛90後

我生於1990年,是來自河南省新鄉市的一名警察。我眼中的愛國,不是跟風喊口號,不是盲目地認為祖國在全世界最強大。真正的愛國是在看到國家經濟發展、人民富足的同時,也能意識到國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然後靠我們這一代人去創造、去改變、去建設。我認為後者更重要。

2001年中國發生了三件大事:申奧成功、入世成功、國足出線。當在電視上看到這些消息時,我熱淚盈眶,那一年我11歲,從內心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這種愛國情懷是融入中國人骨子裡的、自然而然的、無法磨滅的印記。

@文清80後

我生於1980年,是來自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名記者。我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但是,《紅海行動》和《戰狼》兩部電影讓我印象深刻。這兩部電影情節類似,講的是國人在國外遇到危險,中國派出救援部隊進行救援的故事。現在越來越多的國人出國旅遊、留學,在外面一旦受到威脅,祖國才是我們最大的依靠。這種時候才更能體會到祖國母親對每一位華人的關懷、惦念。

我印象最深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去年全家一起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當時看到的畫面真是觸目驚心。國弱,人民就沒有尊嚴。所謂國泰民安,國家強盛了人民才能安定。

@董愛琴70後

我生於1972年,是來自河南省新鄉市的一名個體經營戶。愛國是個很宏觀的話題,我理解的愛國是維護祖國尊嚴不受踐踏、祖國利益不受侵犯。雖然我生於和平年代,但若我活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會毫不猶豫地衝上戰場消滅敵人。

我接受的愛國主義教育以書本教導、學校活動為主。印象很深的是當時我們的課本上的一句話——忠於祖國,忠於人民。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間。除此之外,學校平時會組織我們觀看革命、戰爭的主題電影,在清明節等特殊節日組織我們前往烈士陵園掃墓。

@邵晶60後

我生於1967年,是來自北京市的一名退休國企職工。對於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愛國,就是報國。

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我是一名高中生,參加了國慶閱兵活動,在紀念碑前翻花組字。感受最深的有兩點。一是9月30日夜裡,街上的氣氛溫暖、友善、和諧、充滿愛意。那天我步行去學校集合,然後集體乘車到復興門,再步行進入廣場,一路上看到的都是為慶典忙碌的人們。我們滿懷植根於我們共同血緣的對祖國的愛,從城市的四面八方湧向天安門廣場。二是閱兵當日在廣場上唱國歌,莊嚴、雄壯的國歌讓人熱血沸騰。

@王樂性60後

我生於1963年,是來自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名轉業軍人。每當提起自己的祖國,總會感到熱血沸騰,這便是我眼中的愛國。愛國要立足本職、勇於奉獻,與時俱進、不懈奮鬥,不畏強敵、守土有責。

從我記事起,愛國主義教育一直伴隨我。學生時代,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我樹立了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觀念。長大後,我參軍入伍,通過板報專欄、專題講座以及身邊人身邊事等各種教育形式,學英雄、做英雄,努力為軍隊和國防建設做貢獻。再後來,我通過學習世界史、中國史、黨史、軍史,更加深了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和對軍隊的熱愛之情。能夠投入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為國家和人民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我感到無比自豪。

@戴如岳 50後

我生於1956年,是來自浙江省舟山市的一名政府退休幹部。我覺得愛國就是愛祖國的自然萬物、天地眾生。科學理性愛國,唯願國泰民安。

1974年12月25日我參軍入伍,那年我18周歲,穿上軍裝,保家衛國,倍感光榮。時值寒風凜冽的冬日上午,我們新兵在縣人民武裝部集中聽從部隊首長指示和命令,掌握著裝要領,興奮、自豪、熱情一齊湧上心頭。我要成為一名保家衛國的解放軍戰士了,人的一生就這樣開始豐滿起來,責任和義務美美地落在了身上。誰知那天下午起了大風,島船停航,我們滯留在家鄉。傍晚部隊首長發令,新兵可以回家同家人團聚相慶,我心裡美極了,那一夜軍裝在身,全家喜氣滿堂。次日風弱開航,我告別家人,離島奔赴部隊營地,在祖國大地上開始站崗放哨,我覺得祖國強大繁榮,有我一份力量,真美,真自豪!

@原桂青 40後

我生於1942年,是來自河南省原陽縣的一名退休工人。我出生的時候正值抗日戰爭時期,雖然當時很小還不記事,但是大人們講述的日本人的侵略行為讓我很氣憤。舊社會很殘酷,我只上了兩年學就被迫輟學了。新中國成立後,民族自強了、獨立了,人民的醫療、教育、住房等問題都得到了保障。新中國的成立讓我深深自豪!

我接受的愛國主義教育主要來自人民公社。公社經常組織大家看革命老電影,清明節則會組織掃墓,還有流動教師來到公社上課。在人民公社,我了解了黃繼光、董存瑞、邱少雲等革命烈士的事跡和紅軍長征等歷史事件,我深受感動。受此影響,我16歲入團,18歲入黨,後來在公社裡擔任團支部書記

@邵康30後

我生於1939年,是來自北京市的一名退休建築工程師。我成長在新中國。我認為愛國要從愛我們國家的人民、愛我們國家的一草一木、愛我們國家的每一寸土地開始。特別是現在,國家富強了,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更應該熱愛我們的國家。

上專科的時候,我參加了1959年國慶大閱兵,走過天安門,見到了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人,那時候的心情,用語言是無法表達的。當時我真切地感受到國家確實強大了,人民真正當家做了主人。

— END —

來源|本文刊於《教育家》9月刊第1期

作者|樊效楨 王悅 王夢茜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hWlhm0BMH2_cNUgmk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