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壽眉的茶梗是不是廢物?看完才知道,作用原來這麼多

2023-07-27     小陳茶事

原標題:白茶壽眉的茶梗是不是廢物?看完才知道,作用原來這麼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壽眉是很多老茶友的口糧茶,但新手第一次喝它的時候,很多人會納悶。

怎麼它的茶梗這麼明顯啊?

連著茶梗採下,對白茶壽眉有什麼好處?

先前就接觸過一位外省茶友,他從來沒見過茶山,並且當地也不產茶葉,所以對制茶過程充滿好奇與遐想。

某次在喝壽眉時,那位茶友突發奇想,提出了一個假設。

「為什麼你們在采壽眉時,要連著茶梗一齊采啊?能不能只採葉片,不要茶梗呢?」

呃,呃,呃。

短時間內,還真的不好組織語言。

按個人了解的情況,除了一種名為「六安瓜片」的綠茶,採茶時,只採葉片外。

有芽頭有葉片的茶葉里,連著茶梗採茶才是常態。

這與採茶過程,息息相關。

《2》

打個比方,空心菜是很多人熟悉的綠葉蔬菜。

但大家在菜市場買菜時,總沒有見過,有誰是將菜葉子單獨摘下來賣,不要菜梗的吧?

且不說,把菜梗去掉後,葉子沒一會就脫水蔫吧,賣相不好看,難以保持新鮮度。

這樣做,多麼費人工啊。

本來在採茶時,采壽眉,連梗帶葉採下一芽三葉、四葉。

採茶工們僅需輕拗一下嫩梗,立馬能完整採下。

換成只摘葉片,不要茶梗的方式。

光是人力耗費,同樣的「掰葉子」動作,就要多付出3-4倍人力。

同樣的採茶人力付出,收穫還更少,十分不划算。

如果是按茶青重量來計算採茶工的工資,多采多得,多勞多得。

肯定是連梗帶葉採茶,才更有性價比。

換成只要葉、不要梗的做法,估計茶青還在路上,沒能來得及送進茶廠加工。

這批鮮葉就蔫了、皺了、沒法再做茶了。

所以,這樣腦洞大開的假設,可一點也不現實。

《3》

白茶散茶的加工,制茶步驟以萎凋、乾燥為主。

看似簡單,實際上有不少學問。

要在反複製茶實踐里,逐漸摸索嘗試,才能提升制茶技術。

從做茶角度看,白茶壽眉不能沒有茶梗。

要是按照上述設想,哪怕不計採茶人力耗費,只採了葉片回來,後期也不好做茶。

原本,白茶壽眉是采一芽三葉、一芽四葉。

葉片與葉片之間,有著茶梗保持距離。

行話稱為,葉間距。

葉片之間的適合間距,對白茶壽眉的萎凋,有著重要意義。

茶友們可以嘗試著代入,手洗了一大盆衣服後,濕衣服濕噠噠的, 水汽很重,要搭在衣架上隔開,才能更好地晾乾。

如果將濕衣服全部堆在一塊,簡直不像樣。

白茶壽眉的茶青鮮葉,雖然不像濕衣服那樣,表面都是水,但至少也是水靈靈的狀態,鮮葉內部含有不少水汽。

要是沒有茶梗扮演「衣架」,撐起適合的葉間距。

葉片與葉片之間堆疊在一起,沒有順暢透氣與散熱,很容易將茶青漚壞。

輕則嚴重破壞茶味的鮮爽、爽口感。

重則是萎凋不暢,甚至是出現漚味、悶味、漚青味,品質嚴重下降。

《4》

白茶里,壽眉的茶梗為什麼這麼明顯?

這得從茶樹的生長規律,還有採茶要求說起。

白毫銀針,只有粗壯芽頭。

代表特徵是「一旗一槍」,緊實粗壯的茶芽,是「槍」。芽身表面緊貼著的殼狀物,名為葉殼、小葉殼等,是「旗」。

旗槍合一,類似舊時的紅纓槍,是白毫銀針的標準寫照。

整體上,白毫銀針沒有葉片,幾乎沒梗子。

而白茶白牡丹,原料採摘一芽一葉,一芽二葉。

即便帶著茶梗也是很細嫩的,梗子比較短。

但壽眉就不同了,壽眉要採茶樹嫩梢的三葉、四葉。

而茶梗是連接葉片與葉片的脈絡通道,葉片數量多了,茶梗自然更長。

不過,春、秋壽眉里,茶梗表現略有區別。

春壽眉的梗子,比起秋茶更細。

認真看一看顏色,是綠褐色,裡面的纖維沒有秋壽眉粗壯。

到了秋壽眉這,茶梗會更長一截,顏色也更偏深。

配合著秋茶更為舒展、偏寬的葉片。

整體上,秋壽眉的梗葉外觀會更蓬鬆、外表不羈。

《5》

不過,大家別小看壽眉的梗。

看似其貌平平,但壽眉的茶梗是有用處的。

因為茶樹在生長時,茶梗是養分運輸通道。

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能量,暫存在茶梗內,等待分配。

茶樹根部吸收的水分與養分,通過茶梗,傳輸到枝梢葉片。

採茶時,連梗帶葉採下,才能不錯過嫩梗內部積累的養分。

裡面包括可溶性糖、天然膠質等。

也正因為壽眉的茶梗「深藏不露」,蓋碗沖泡時,才能為茶湯的甘潤飽滿提供一份力量。

喝白茶壽眉,如果只留下葉片,舍掉茶梗。

泡出來的茶湯滋味,註定是不完整的。

所以,大家可別嫌棄壽眉的梗。

它雖丑,但能讓茶湯更好喝。

最後,悄悄透露一點圈內秘密。

得益於壽眉的梗葉舒展,將散茶壓成餅時才更輕鬆。

白毫銀針,全是芽,沒有梗,壓銀針餅很考驗技巧。

用力太重會破壞養分,但用力不足,壓出來的茶餅很鬆散,不能成型。

而壽眉不一樣,將散茶裝入布袋內,根據壓餅規格進行稱重。

接著,再用熱蒸汽適度「蒸一下」,讓干茶恢復部分韌性,再趁熱包揉一番。

包揉的動作,有些類似和面,布袋內的壽眉梗葉會因為摩擦力,部分破裂,流出內在可溶性茶味物質。

當包揉結束伸手摸一下裡面的茶葉,你會發覺,微微有些黏手。

這些黏手的物質,來自梗葉內部部分析出的可溶性糖、膠質物。

下一環節的壓餅定型環節,這部分物質能發揮「天然膠水」的作用,幫助茶餅的定型。

所以,對比白毫銀針,壽眉壓餅的過程會更輕鬆。

《6》

白茶壽眉的茶梗能發揮出來的作用,遠不止如此。

前面已經提到,茶梗內部積攢著不少可溶性膠質、可溶性糖等天然茶味物質。

壓餅期間,通過包揉、定型等環節,壽眉梗葉內部的茶味物質,已經提前析出部分。

經歷烘乾後,這些提前析出的可溶物,再次凝結固定,附著在茶餅里外。

從而,能讓壽眉餅獲得更成熟、更沉穩、更醇厚的風味。

這是清新原味的散茶,所不具備的特點。

同時,也因為壽眉的梗葉發育成熟,內部積累較多可溶性茶味。

優質壽眉在壓餅後,才擁有陳化出棗香的機會。

如果是白毫銀針餅、白牡丹餅,因為它們的原料細嫩,內部積累的茶味有別,不具備壽眉餅的特色棗香!

從甘醇茶味提供,到幫助茶餅成型,再到促進棗香生成。

壽眉的茶梗雖然不起眼,但能默默發揮不少用處。

白茶是白茶,綠茶是綠茶。

壽眉是壽眉,瓜片是瓜片。

喝白茶壽眉,沒必要照搬六安瓜片的特殊採茶法。

做好自己,發揮本色,才更可貴!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ff82b13fdaf4ed14b5225b87d667b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