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成為了地球上最大的一個謎團

2023-01-20   娛樂挽清愁

原標題:恐龍滅絕成為了地球上最大的一個謎團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簡稱K-Pg事件或K-Pg滅絕),由於此次滅絕事件完全毀滅了非鳥恐龍,故又俗稱「恐龍大滅絕」,舊稱為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簡稱K-T事件或K-T滅絕),是地球歷史上的一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同時也是在一般人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一次大滅絕事件。

此次滅絕事件發生於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與新生代古近紀之間,年代誤差為30萬年,滅絕了當時地球上的大部分動物與植物,包含恐龍在內,除了恐龍以外,滄龍科、蛇頸龍目、翼龍目、菊石亞綱以及多種的植物與無脊椎動物,也在這次事件中滅絕。

哺乳動物與鳥類則存活下來,並輻射演化,成為新生代的優勢動物。大部分的科學家推測,這次滅絕事件是由一個或多個原因所造成。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幾種。

1、物種鬥爭說

恐龍時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導致恐龍滅絕。

2、酸雨說

白堊紀末期可能下過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鍶在內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鍶,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後一批批死掉了。

3、大陸漂移說

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於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了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4、地磁變化說

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科學家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其中隕石撞擊說傳的最廣泛,科學家們開始為我們描繪6500萬年前那壯烈的一幕。一顆直徑10公里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從天而降。

那是一顆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頭撞進大海,在海底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汽化,蒸氣向高空噴射達數萬米,隨即掀起的海嘯高達5公里,並以極快的速度擴散,沖天大水橫掃著陸地上的一切,洶湧的巨浪席捲地球表面後會合於撞擊點的背面一端,在那裡巨大的海水力量引發了德干高原強烈的火山噴發,同時使地球板塊的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

恐龍滅絕有很多假說,到現在也沒有定論,但從地底下發現的化石來說,恐龍確實是在地球上稱霸了很久,也消失了很久。

如果這場小行星撞擊事件發生在現代社會,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發生?我想大機率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雖然不至於被滅絕,但也好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