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2023-02-15     東南快報

原標題:公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近日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發布了

關於評選推薦

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公示

關於評選推薦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公示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關於評選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135號)精神,全省組織開展了評選推薦工作。經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擬確定王德星等15名同志為「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範」、林德福等10名同志為「全國農業農村先進工作者」正式推薦對象,現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3年2月13日至2月17日(5個工作日)。公示期間,若有異議,請電話或書面反映情況。

受理情況反映部門及聯繫電話:

省人社廳政府表彰與任免處電話:

0591-87833920

省農業農村廳人事處電話:

0591-87847450

省海洋與漁業局機關黨委(人事處) 電話:

0591-87275878

福建省推薦評選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工作小組辦公室

2023年2月13日

完整推薦名單如下

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範

正式推薦對象

王德星,男,1963年2月出生,漢族,群眾,高中學歷,現任閩榕茶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現為閩榕茶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高級經濟師,福州市勞動模範,全國科普惠農帶頭人,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代表性傳承人。研發《一種單瓣醇香茉莉花茶的窨制方法》榮獲福州市專 利獎及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與研製技術《茉莉花品種形成機制及其窨制技術研究與應用》2022年榮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證書,積極進行福州茉莉花茶的非遺產品科研創新,主持《茉莉白茶》團體標準和參與《茉莉紅茶》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等多項新產品科技研發及其相關標準的制定,並成立「閩榕產業化聯合體」開展生態茶園和茉莉花基地建設,指導福州倉山區、長樂區等地花農及霞浦縣、清流縣、安溪縣等閩東南地區茶農增產增收。

魏月德,男,1964年7月出生,漢族,群眾,初中學歷,現任安溪烏龍茶鐵觀音非遺製作技藝傳習所負責人。

全國首創占地27畝的鐵觀音文化園;中國首座禪、茶文化結合的茶禪寺;保護鐵觀音母樹,建設鐵觀音發源地,修復烏龍啟發之路;創辦閩南古院茶香人家、農遺驛站,豐富了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創辦烏龍茶鐵觀音製作技藝傳習所,免費授課,傳授技藝、弘揚茶德。為行業培養優秀人才,帶動行業的發展。深入各院校,講述中國茶故事、宣傳茶文化、弘揚匠心精神;讓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深入童心。積極組織參與各類茶事活動,宣傳中國茶養生之道。著作《魏蔭與鐵觀音》、《鐵觀音秘籍》、《鐵觀音前世今生》,免費贈閱,弘揚茶者匠心精神。成立農民合作社,利用多年經驗解決村民在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帶動村民共同致富,深挖鐵觀音製作工藝等獨特傳統發源文化,打造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有利於安溪鐵觀音茶文化傳承。

華錦先,男,1963年1月出生,漢族,群眾,大專學歷,現任龍岩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培斜生態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1993年,先行先試籌資2萬元辦起了培斜村第一家竹蓆加工廠,帶領全村發展竹業,創造的 「天然牌」竹涼蓆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2003年,帶頭引進茶苗,引導村民種植茶葉、銷售茶葉。2013年,帶領村民成立龍岩市新羅區培斜生態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建立了「培斜淘寶村」,為回鄉創業村民搭建平台。在他的探索帶領下,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昔日省定貧困村蛻變為聞名遐邇的小康村、全國文明村;從無產業、無人才、無技術的困境中走出了一條以「竹茶加工、鄉村旅遊、農村電商」三大特色產業為中心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2021年全村竹製品年產值達1.7億元,茶葉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農村電商營業額突破億元大關,鄉村游年均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營業收入突破4000萬元,合作社年營業額達128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不足5000元發展到130萬元。為增加村民收入,動員村民入股合作社共同致富,全村近九成村民擁有培斜鄉村游股份,實現「人人是股東,戶戶有分紅」的共富局面,並以合作社為載體,開展農村金融擔保服務,為缺乏資金的社員提供資金信用擔保,採取自建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開發鄉村游項目,僅鄉村游一項,社員人均增收超1.6萬元。新建農家樂和農產品攤位,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常年開展農家樂經營、休閒農業種養加工技術服務培訓,提升村民技能,提供家門口就業崗位362個,全村除老人小孩均可在村內就業。村民從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發展到人均年收入3.02萬元。

方舟,男,1990年6月出生,漢族,群眾,研究生學歷,現任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畢業於華威大學(THE UNVIERSITY OF WARWICK),獲得理學碩士。先後參與了「玉瓊茶品種研發與配套加工技術研究」、「金佛茶配套加工技術研究」 、「武夷岩茶精深加工技術示範推廣」、「武夷岩茶可視自動化加工系統研究與示範」、「武夷岩茶大紅袍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及加工示範」等項目的研究工作。目前擁有15項智慧財產權,其中包括3項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外觀設計專利。2017.08中國茶葉學會表彰參與製作的「玉瓊茶」榮獲中茶杯特等獎。2018.01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組委會表彰參與製作的「金佛茶」榮獲第十六屆農交會金獎。2020.05南平市團市委授予:「南平青年五四獎章」。2022.10獲得2022年「大國農匠」全國農民技能大賽農產品電商品牌築造者第二名。

郭防,男,1968年5月出生,漢族,群眾,初中學歷,現任廈門市翔安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廈門市翔安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創始人,從事農業種植36年,曾獲「第四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廈門市十佳食安衛士」、「廈門最美農民」等稱號。從聞名鄉里的種植能手,成長為農業生產「領頭人」、共同致富「帶頭人」,郭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敢為人先、勇於探索、開拓創新,一直在希望的田野上追逐自己的「新農人」夢想。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為廈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建設示範點,2017年作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食材供應企業,合作社帶動周邊約130餘戶村民種植蔬菜,年產值增加500萬元,年畝產增加10%,社員增收30%,社員收益是非社員收益的3倍以上。

陳春林,男,1973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福州市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黨支部書記、主任。

現任福州市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該同志引導九峰村兩委做好帶頭表率作用,營造「班子團結,經合社支持,社員共抓共管」的創業幹事氛圍。他通過發揮黨員領頭雁作用,促進村民觀念轉變,傳播「共同締造」理念,著力「鄉村振興」,讓窮村的綠水青山變成了共同致富的「金山銀山」。期間,他常把群眾冷暖記心頭;積極協調前九線的建成,九峰村因路興村;全力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招商引資促發展並積極動員村民返鄉創業;與村企聯建共改村貌;激勵村民共同締造美好家園的決心。在他的努力和全體村民的支持下,九峰村先後被評為福州十大鄉村旅遊點、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第一批精選試點村、AA國家級旅遊景區、福州市鄉村振興高級版試點村、福建省鄉村治理示範村、福建金牌旅遊村等榮譽稱號。

江元勛,男,1964年7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高中學歷,現任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山茶業有限公司制茶師。

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省茶葉協會會長。正山小種紅茶第二十四代傳承人、高級評茶師、高級制茶工程師、金駿眉紅茶創始人。2002年,把元勛茶廠改建為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山茶業有限公司,專注精耕紅茶;2005年,成功研發了金駿眉,金駿眉的誕生,對紅茶製作技術、品飲要求以及專業鑑定等方面的整體革新,使紅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逐步掀起了國內紅茶消費的熱潮,開啟了內銷紅茶市場。2010 年開始,把金駿眉帶動桐木村茶農致富的經驗帶到全國各省茶產區,主動響應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號召,發展生態茶產業,帶動地方茶農增收致富,為貧困茶區脫貧致富貢獻力量,為鄉村振興發展奠定基礎。

徐昌毅,男,1969年9月出生,漢族,群眾,大專學歷,現任福建省春秋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1997年下海到廣東經商辦企業,先後創辦深圳市春秋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曾摘取全國陶瓷工藝品出口額第一的桂冠。2007年響應號召,回到德化創辦福建省春秋陶瓷實業有限公司,組建福建省德化安華農林專業合作社,進而成立福建省春秋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集農產品生產、葡萄酒釀造和旅遊休閒為一體的三產融合企業,極大帶動了當地鄉村經濟發展。憑藉突出的工作成就,他連續擔任泉州市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政協委員,榮獲福建省農村創新創業明星、福建省非公有制經濟優秀建設者、福建省食品工業企業科技創新人才、福建省改革開放40年食品工業突出貢獻企業家、泉州市高層次人才、泉州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等。

林上斗,男,1962年9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現任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兵某部旅長,1985年5月入黨,2015年村級組織換屆期間,林上斗同志積極響應「人才回引」工程號召,回村參選並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以來,他不領取村裡一份報酬,團結帶領全村村民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在他的帶領下,半山村通過堅持黨建引領,突出抓好黨建促發展、促改革、促民生,村級集體收入從不足萬元增長到37.9萬元,原先的「垃圾村」「賭博村」「薄弱村」,成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村、省級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示範村莊與省級金牌旅遊村,走出了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陳進步,男,1963年10月出生,漢族,群眾,高中學歷,現任漳浦縣進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經理。

1981年開始從事農業相關工作至今,2022年被評為漳州市種糧標兵。2014年創辦漳浦第一家農機專業合作社---漳浦縣進豐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軍糧食領域。進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建成5座高標準工廠化育秧工廠,水稻實現全程機械化,並擁有大中型農機具近28台(套),包括大中型輪式拖拉機、微耕機、培土機、插秧機、水稻收割機、植保無人機等,推廣水稻實現全程機械化栽培。2021年合作社在陳進步的帶領下工廠化育秧供應機插面積達9560畝。通過工廠化育秧示範點的輻射帶動,僅赤湖鎮每年就可增加水稻種植面積6000畝以上。合作社自有基地每年種植水稻、甘薯、大豆2000多畝,帶動全縣500多個農戶種植優質稻8000多畝,每年生產優質稻穀4600多噸,交國家儲備糧2680噸以上。在糧食種植生產的過程中,陳進步十分注重農機與農藝的融合,大力推廣先進適用、高效的農業機械設備,指導廣大農戶積極使用先進、智慧的農機設備,促進效率效益雙提高,成為帶動漳浦縣糧食生產向規模化、現代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的領頭羊。

林朝鋒,男,1977年1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龍山村黨支部書記、主任。

現任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龍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第五屆區人大代表。任職期間主要完成工作:龍山村正榮文化活動中心建設、龍山村衛生所建設、龍山村衛生所周邊休閒步道建設等;完成全村污水化糞池改造、村主幹道硬化等;完成全村農村新農保、新農合、金秋助學活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及農村貧困(特困)戶扶貧等工作。

邱桂敏,女,1990年10月出生,漢族,群眾,大學學歷,現任屏南縣一糯千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培育農產品新業態。創辦屏南縣一糯千金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培育「農戶+合作社+網際網路+文創品牌」新業態;創立「歪兜小鋪」「白曉洋」「我在屏南有畝田」等特色品牌,帶動數百名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開創農業文旅新模式。流轉200餘畝荒廢梯田,打造「我在屏南有畝田--白曉洋」優質生態大米品牌;舉行「一畝田」認領儀式,共認領耕地1977畝,撂荒地復墾4788畝;舉辦「在希望的田野上」田間音樂節等農耕文創活動;籌拍以南灣村稻田為題材的紀錄片《在田間》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新影項獎。締造三產融合新典範。打造集「種植、銷售、加工、開發、休閒、觀光」的田園綜合體,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屏南,推動了南灣村村容村貌改造;推廣「土地流轉+務工」新模式,讓周邊村民成為「雙薪族,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產、增收,推動新農村建設邁上新台階。

尤維德,男,1963年5月出生,漢族,群眾,大專學歷,現任寧德市官井洋大黃魚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1997年創辦寧德市官井洋大黃魚養殖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2007年成立關聯企業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2010年成立關聯企業福建三都澳物流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形成集研發、育苗、養殖、加工出口、電商銷售、冷鏈倉儲物流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格局。三家企業成為寧德地區產業鏈最齊全的水產企業,直接創造就業崗位530人,間接帶動水產品養殖戶3650戶,間接帶動就業人員12800人,為寧德地區水產品產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2021年企業總產值13億元,出口創匯1.2億美元,繳納各種稅費2000多萬元。曾獲榮獲福建省農業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寧德市勞動模範、福建省優秀企業家等榮譽。

林楓,男,1983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連江縣官塢連鮑魚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長期從事貝類藻類育苗、養殖技術研發及推廣工作,致力於育種創新攻關,以種業創新為重點,著力培育優質種苗、推廣優質品種,為做大做強做優我省海帶、鮑魚等漁業產業作出了應有貢獻。先後培育了海帶新品種「黃官一號」、「黃官二號」「閩優一號」等6個新品種,培育並推廣鮑魚良種「福鮑一號」。目前公司生產的優質海帶良種苗種已在全國9個沿海省、4個國家推廣養殖,官塢海產公司於2022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21年中國水產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優勢企業, 2022年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評為國家水產種業強陣型優勢企業。

施永明,男,1962年5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雲霄縣陳岱鎮礁美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

1992年服務雲霄縣陳岱鎮礁美村以來,歷任治安主任、村主任、黨支部書記、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等職務。在崗位上30年如一日,帶領全村幹部群眾立足村莊靠海優勢,發展巴非蛤和鮑魚養殖育苗產業,目前礁美村90%的村民從事漁業生產,2021年村民年人均收入達2.2萬元。在帶領村民致富增收的同時,他不忘礁美村社會發展大事業,大力建設完善村基礎設施,深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先後被授予「科技星火帶頭人」「百名農業科教興村傑出帶頭人」「科技興農先進個人」等省部級嘉獎表彰,礁美村先後榮獲漳州最美「十佳漁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等稱號。

全國農業農村先進工作者

正式推薦對象

林德福,男,1965年3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處長、一級調研員。

該同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曾多次被評為廳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近年來,先後擔任廳產業發展處、種植業處處長,作風紮實、嚴於律己,團結帶領全處幹部職工攻堅克難,取得較好成績。在產業發展處工作期間,牽頭實施特色現代農業「3212」工程、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榮獲「福建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在種植業處工作期間,壓實屬地責任,推動各級出台惠糧政策措施,實施山壠田復墾種糧、退茶退果還糧、幼林果園套種旱糧、耕地認領種糧等多種方式,實現我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榮獲「2021年度全國糧食生產先進集體」。

張旭,男,1966年9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浦城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三級調研員。

該同志從事農業農村工作3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一是旗幟鮮明、政治過硬,堅定永葆初心的「追夢人」底色。作為黨組書記,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組建業務宣講隊宣講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及二十大精神200餘次,確保黨建政治教育擲地有聲、動人心弦。二、幹事創業、永葆熱情,堅守百折不撓的「三農人」底色。作為局長,任職期間,浦城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被列入100個「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名單糧食常年穩定在47萬畝、21萬噸以上。三、踔厲奮發、勇於擔當,堅持一心為民的「服務人」底色。作為黨員幹部,他堅持廉潔自律、為人民服務,近幾年來,年均向中央、省市爭取預算內資金2-3億元,被列為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縣、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

王成文,男,1977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長汀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

該同志長期紮根農村,服務群眾,積累了一定農村基層工作經驗,對「三農」工作有著深厚的感情。任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以後,更是把「三農」情結轉化為推動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的源源動力,紮實推動穩糧倉保民生、抓產業強支撐、謀項目促發展、推改革激活力,為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鬥,不斷推動長汀農業農村工作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成效明顯,連續保持五年省對縣農業農村重點工作評估優秀等次,2021年度市對縣鄉村振興實績考核、鄉村產業振興正向激勵考核全市第一,「兩治一拆」「五個美麗」創建位居全市前列,「五個美麗」創建經驗做法在全省鄉村「五個美麗」建設現場推進會上做典型交流發言;成功創建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塗坊檳榔芋獲評福建省十大區域公用品牌;成功承辦福建省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慶豐收、迎盛會」分會場活動、全省放心農資下鄉宣傳活動、全市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三農」工作暨糧食生產和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現場推進會,縣農業農村局獲評2021年度縣對縣直部門考評優秀等次,個人獲評2021年度考評優秀等次,被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評為「全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工作先進個人」。

呂清水,男,1966年1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仙游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

該同志有勇於承擔的勇氣,直面矛盾的魄力,解決問題的決心,就任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時,就遇到非洲豬瘟重大疫情防控的嚴峻工作,他帶領農業領導幹部深入第一線排查疫情,嚴防死守,有效阻擊了非洲豬瘟疫情蔓延。仙游縣是全省扶貧任務最重的縣,身兼扶貧辦主任的他一年有三百多天奔波於上山下鄉途中,查民情、解民意,至2020年底全縣38個貧困村全部摘帽,5880戶1940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脫貧人口數量居全省第二。2022年3月仙游爆發疫情,該同志帶領局七十多位黨員幹部奔赴一線抗疫,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讓「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黨員我帶頭」成為仙游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最強音。

李友加,男,1974年9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晉江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

該同志能夠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懂兩愛」精神。致力做強做優特色現代農業,晉江「五色」農業品牌效應不斷突顯,夯實了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致力以農村綜合改革為引領,牽頭抓好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等5項國家級農村改革項目,有力突破制約鄉村發展的「人錢地」難題,相關工作經驗在全國全省推廣。致力抓農漁業行業安全,夯實農漁業本質安全,在全省率先出台近海漁船組織化生產管理規範、鄉鎮涉漁船舶管理規定,漁船安全生產事故高發頻發得到有效遏制,漁業高質量發展有了新的進展。近年來,晉江市榮獲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綜合績效優異縣等榮譽稱號,晉江市農業農村局自2014年以來連續七年獲評晉江市政府年度績效考評優秀單位、2019-2020年度全省農業農村系統績效評估優秀單位。

黃義傑,男,1971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福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

該同志長期奮戰在農業農村一線,有較強的全局意識,能不折不扣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福鼎市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基本形成。任現職以來,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白茶)產業園、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等重點項目。福鼎市列為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上榜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被確定為首批全國脫貧攻堅交流基地,成功打造扶貧開發「赤溪模式」、鄉村振興「柏洋樣板」。同時,福鼎市農業農村局獲評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先進集體,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農業農村系統績效管理優秀單位,先後被福鼎市委市政府評為「六大工程」建設先進集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集體。任現職以來,踐行「四下基層」,積極破解難點問題,提高服務質量水平,個人連續五年考核優秀,獲市委、市政府嘉獎3次,記三等功1次。

黃勇士,男,1976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漳州市長泰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農辦副主任、一級主任科員。

該同志心系「三農」,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新時期「三農」工作新辦法、新路徑,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助推長泰獲評國家級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單位和全國首批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單位。2019年底獲評「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先進個人」,更加自加壓力、奮發有為,為長泰區獲評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單位、全國農村廁所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典型模式單位、2020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2018~2022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典型範例單位和第五批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示範單位做出了貢獻。

詹興堆,男,1974年9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三明市茶葉技術推廣站站長。

該同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茶」統籌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善於創新,勤於鑽研,為培育、推進、做大「三明美人茶」做出了突出貢獻,近五年榮獲地廳級表彰4次。與茶企業合作成功開發了地域特徵明顯、有較高辨識度的美人茶產品及配套生產技術,在國家級期刊發表技術創新論文7篇,參與制定美人茶標準2項,指導和培養了美人茶加工能手35人,舉辦美人茶專題講座或現場會100餘場次,推廣面積達10萬畝,帶動三明市的5個縣(市、區)生產美人茶。2021年三明市美人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4%,生產美人茶的茶農戶均增收10.2萬元。

嚴志洪,男,1967年6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莆田市秀嶼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

該同志政治覺悟高,愛農業、懂技術,心繫农民,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斷奮鬥,取得良好工作業績,全省首位從北方引進龍鬚菜成為福建第三大養殖藻類;2007年主抓南日鮑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3年全省首個提出「購大苗、養中鮑」養殖應用模式成活率提高1倍以上;2020年負責全國首創風電區融合發展養殖項目。2007年以來,主持或參加省市科技項目和省級漁業項目15項,實施漁業推廣項目20多項,2021年全區海水養殖產量52.0544萬噸。獲得省部級獎5個和「區政府三等功」等榮譽。不停鑽研,取得較高業務水平,獲得3個授權發明專利,其中2個排名第一;21篇文章在《海洋漁業》等省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主筆2本電子書,主編多個行業規劃。不忘探索,拓展水技工作範圍,區編辦給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核定工作職責11項,當好政府的技術支撐單位。

蘇碰皮,男,1963年9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二級調研員。

該同志40多年如一日,長期奮鬥在漁業戰線上,認真組織實施「五大行動」,實施種業振興,加快模式創新,推動三產融合,加大品牌培育,實現綠色轉型,探索碳匯漁業,為漳州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漳州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對蝦苗種集散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貝類種苗繁育基地。全市水產養殖產量持續增長,人均水產品占有量連續23年居全省首位;加工產量、產值均居全省前列,尤其是水產品加工出口連續多年位居全國設區市前列;湧現出42家國家及省級重點水產龍頭企業,18家省級「水鄉漁村」休閒漁業基地和東山澳角、龍海浯嶼2個首批休閒海釣示範基地。個人先後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全國優秀水產科技工作者、福建省科技進步獎等市廳級以上表彰20項。

來源: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f8e1e3e9ae809b34d9bfff1ce97ef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