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東奕的走紅不是意外!中國數學被忽視太久,科技強首先數學強

2022-05-11     科技真探社

原標題:韋東奕的走紅不是意外!中國數學被忽視太久,科技強首先數學強

中國人過去有多輕視數學?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高等數學,很多人生活中根本用不到,為什麼還要鼓勵大家去學?這個觀點看似實用主義,其實充滿了對數學「無知的蔑視」。

還有,曾有人發起一項網絡投票,問網友們支持高考取消哪一個科目?有絕大多數網友,把票投給了「數學」。

然而,數學真有那麼不堪嗎?在生活中用處不大嗎?

首先,你之所以能夠在手機上看到這篇文章,靠的是通信基站、電纜、光纜的信號傳輸,而這些數據流的底層,便是由一個又一個高等數學公式所構建的信號傳輸網絡。

其次,有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類嬰兒在學會說話之前,首先學會的便是在腦海中計數,他們能算清楚自己少了多少玩具,可以說人類天生就懂數學

所以說,數學無處不在,哪怕是高等數學,也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絕對不是用不到。

到了如今,數學能力更關乎一家科技企業的生存發展。

眾所周知,華為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科技企業,而據任正非說,華為公司至少有700名數學家,遍及世界各地,去年12月,華為把世界頂尖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洛朗·拉福格招致麾下,進一步強化自身數學理論研發能力。

翻開歷史書,每一次重大的人類科學進步,都誕生了重要的數學公式,牛頓之所以偉大,不僅是因為他發現了萬有引力,而是他把這個發現,變成了能夠計算的萬有引力公式;愛因斯坦之所以偉大,不僅是因為他發現了相對論,更是因為他建立起一整套計算方程,其中的質能方程,更是啟發了後來人們對核能的應用(包括原子彈)。

毫不誇張地說,如今西方國家強大的科研實力,歸根結底,都要歸功於一代又一代數學家的理論突破。

問題來了,中國的數學實力到底怎麼樣?

且不說完全服務於「考試」的「奧數班」,就是各大院校每年能夠潛下心來,認真從事基礎研究的數學專業畢業生,也都屈指可數,「中國沒有菲爾茲獎」,是上至高層領導,下至大學教授,都普遍存在心底的遺憾。

基於這一點,你就不難理解北大韋東奕為何突然爆火網絡,還不是因為中國能夠拿出來扛鼎的數學人才真的太少,韋東奕的出現,相當程度上緩解了我們對於中國數學實力的擔憂。

據傳,哈佛為了吸引韋東奕,甚至打破校規,允許他不參加英語考試就可以錄取。由此可見,作為獲得菲爾茲獎最多的美國,仍對全球數學人才求賢若渴,可見數學的重要性。

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從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從古老的木匠、瓦匠,到如今的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比文字還要古老的數學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2020年,國際提成「強基計劃」,就是要補足我們在數學領域的短板,科技強,首先就是數學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f6b833ec7c44a58fea27f1b419c1d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