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巨獻:中國國家地理第一個校園地理體驗中心來了!

2023-01-19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新年巨獻:中國國家地理第一個校園地理體驗中心來了!

新年巨獻:中國國家地理第一個校園地理體驗中心來了!

你是如何回憶你的校園生活?是不是書山題海的世界,感覺沉悶而封閉?如果在你的學校里有這樣一個空間,身處其中的你不僅可以深度學習地理,鞏固知識,還能從宏大的視角了解世界的各個方面,就像為你開啟一扇看到更廣闊世界的窗口,讓你的學生時代從此不再局限於教室和課桌,這種體驗一定很奇妙吧。

中國國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在安徽省的六安為學生們誠意打造了一個奇妙的空間。這是一扇通向廣闊世界的「任意門」,在這裡你可以跳出教室,去探索廣袤天地,去了解我們今天的地理格局,學著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文化,用多樣的方式去認知這個世界。這裡也是你學生時代的一方小天地,你可以在這裡閱讀自習,跟朋友聊聊家鄉的美,豐富你的校園生活,製造青春回憶。

校園地理體驗中心

在這裡,我們將地理課本上的內容變成了一個個立體的空間,不僅展示了豐富且嚴謹的知識,恰到好處地應用了大量的模型、化石等立體展品,還採用了開闊的空間視覺設計,讓學生們可以從多角度了解太陽系、地質年代、地形地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現象,力圖用最強的現實體驗感將學生帶入地理學的世界。

現在,就請跟著我們去一探究竟:

1

太陽系展區

我們母星的坐標

坐在課桌前的你是否幻想過自己可以置身於宇宙的中心?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在浩瀚廣闊的宇宙中,要如何確定我們的母星和其他星體的距離?

我們的地理空間以太陽系作為開篇,用空間的維度定義地球的坐標。將學生們腳下所在之地設為中心點,通過六安到世界各地距離的比例關係類比八大行星之間的距離關係,將抽象的天文單位概念轉化為更容易被感知的距離。

把太陽系放進世界地圖裡

GS京(2022)0456號

展板上是行星的「名片」 ,介紹了太陽系這個大家庭中各個星球的基礎信息和名字由來,按照空間位置排列,進行平行對比。在一個小空間內,全方位展現了太陽系的浩瀚無垠。

行星「名片」

懸掛的太陽系各大星球仿真模型,讓那些遙遠的星星觸手可及,直觀地展現著它們各自的外貌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看,超大型地球儀,一下子將視角拉近:高低起伏的地形地貌,蔚藍色的海洋,這裡是家。

巨型地球儀

2

地質歷史區

穿越時空看過去

在地球46億年的歲月中,一塊岩石,一粒礦物,就包容了上億年歷史。人類不到百年的生命,要怎樣感受到「永恆」?

在地質歷史區,我們按照地質年代陳列了大量的珍貴的化石原件、仿真化石和礦物標本,概覽各個地質年代的起止時間、環境特點、代表生物和標誌性的進化事件,讓同學們了解地球環境和演變史和生命群落的演替史。

質年代穿梭迴廊

立體的地質年代像一座座豐碑,標記著遠古生命留下的痕跡。沿著設定好的路線前進,你將穿越5.4億年的生命歷程。

白堊紀的菊石

寒武紀的三葉蟲

三疊紀的魚龍(仿真化石)

產自加拿大的藍磷灰石

陳列台上一件件化石和礦物岩石標本,直觀地展示著地球的美麗造物從中走過的你,像在穿越時空長廊,一步跨越萬年,身旁一幕幕上演著變遷的地球環境,演替的生命群落。生生滅滅,綿綿不息。

3

地形地貌展區

感受塑造大地的力量

我來到這個世界,為了看大海,和繁花盛開的山谷。 ──巴爾蒙特

在地形地貌展區,我們用18種精緻的模型與地形地貌知識相結合,直觀地為同學們展示了多種動力塑造地形地貌的過程和原理,展現了各個類型地貌的特徵和演化。

地形地貌展區

我們生活在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人類的視角對地球最直觀的認知。地殼運動、冰川、火山、風化、流水的沖刷和溶蝕,甚至人類活動,多種力量共同在地貌的形成中發揮作用,一起「雕塑」出我們生活的世界。

中國是世界上地形地貌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冰川與火山,高原與峽谷,海洋與沙漠,千形百態,包羅萬象。我們希望在讓同學們了解地貌知識的同時,激發孩子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驕傲之情。

地震模型

4

地圖演化區

我們怎麼看世界

少年,志在四海,前程萬里。 拿起地圖,我們出發去遠方。

在地圖演化區,製作精美的展板清晰地回溯人類循序漸進認識地球的過程。不同歷史時期下人類認知的世界地圖,體現著當時的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你可以感受到人類對地球和世界的理解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古至今,一代代探險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整裝出發去探索世界。從南極到北極,從馬里亞納海溝到珠穆朗瑪峰,人類的足跡遍布地球各個角落。伴隨著人類探索腳步,人類有了新的生存需要:製作一張地圖。

地圖演化展板

經過兩千多年的努力探索,人類終於完成的這幅「鋪天蓋地」的巨大拼圖,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世界地圖。然而,這幅世界地圖也並不完美。

現代世界地圖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人們想盡辦法如何在一張紙上儘量準確地展示地球的樣子。經緯網的發明,是偉大的創造,直接標誌著地圖學的誕生。從此,人們發明了諸多各有優劣的地圖投影方法,將球面上的點轉換為平面上的點,不同的投影法在保留了某些精準信息的同時也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失真。

地圖投影區

地處高緯度,又作為巨型島嶼的格陵蘭島,是了解各種投影方法的的一個很好的參照物。用展板中心真實的格陵蘭島地圖與展板上其他地圖上的紅色格陵蘭島一一對比,就能看出不同投影方式都對格陵蘭島做了什麼。

格陵蘭島信息介紹

可能永遠沒有完美的投影方法,面積,距離,方位,諸多因素難以面面俱全。人類對世界的探索是一個不斷試錯、不斷提高的過程,在完善的過程中逐步逼近真理。

5

自然地理區

多角度思維認知世界

在自然地理區域,我們從中學地理課本上精心選取了30個自然地理知識點,並且對它們進行了擴展和深化,製作成一幅幅簡潔清晰的知識展板。在幫助學生鞏固課本知識的同時,觸及一點點這些知識背後的深層原理,提供一些發散觀點,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刻地把握這些知識的本質,超越應試的局限,用地理學的多角度思維理解世界。

比如,海島是怎麼形成的?島嶼真的是「浮」在海面上的嗎?以島嶼作為國家的人們要如何生存發展?地理學可以給你答案。

比如,我們要如何認識宇宙?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這樣說:「宇宙中最不能理解的事情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 宇宙是我們人類已知的最遼闊的世界,征服宇宙是人類的終極理想。以地球這個藍色星球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地理學,可以在研究方法上給你啟發。

地理學這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包含地貌、氣候、動植物、景觀等多方面的自然知識。通過這些交叉學科對複雜信息的分析和整合,人類了解到了諸多世界運行的規律。這些規律來之不易。今天的我們,通過學習先輩們總結出的各種地理知識,不用付出高昂的代價就可以認識這個世界。

我們重視課本學習,書中所記,正是數千年來人類不斷探索和實踐的結果。但學習並知識不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而是要通過所學,從多個角度理解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這也是我們設計自然地理知識板塊的初心。

6

人文地理區

我們如何與自然相處

如何看待我們人類自己?我們要如何與自然相處?了解人文地理學可以幫你思考這些哲學問題。

在人文地理區,我們設計了精美的展板矩陣,將中國各個文化區的特有文化或人文景觀呈現了出來,可以讓同學們了解不同地域環境的人類社會活動和文化特色。

這裡有潮州的嵌瓷

康巴的服飾

蔚縣的鐵樹銀花

還有白茫茫的東北雪鄉

人文地理學包含了經濟、宗教、文化、民族、城鎮等各個與人類生存的各個方面。生活在土地上的人類,接受大自然的饋贈,創造出天南地北的物產和文化。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同自然對立的事物。我們希望這個空間可以讓同學們了解不同地域環境的人類社會活動,感受多姿多彩的文化,學會尊重每一位熱愛生活的人。

7

在紙上的博物館

在閱讀區,我們提供更加豐富精彩的課外閱讀體驗。這裡集合了《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雜誌》、《中華遺產》三種刊物和圖書部門近些年來出版的紙質媒體內容,涵蓋了地理、歷史、文化、藝術等眾多領域。我們希望能夠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打開他們的科學視野和博物志趣。

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雜誌》、《中華遺產》三刊

我們也希望這些深入淺出的知識呈現和良好的互動體驗,能夠引領學生們踏入地理學的大門來一探究竟,進而從宏觀到微觀地層層深入,真正進入地理學的深度世界。其尊重者,能夠具備基本的地理知識與素養,其熱愛者,能夠成為地理學科中的專業人才。

另外,我們還用大數據為熱愛地理學的同學們精心設計了地理詞雲,介紹了地理學科有哪些專業?地理學科包含哪些課程?地理學科排名靠前的大學?學了地理可以做什麼工作?學了地理可以去哪裡工作?向同學們呈現出地理學科的相關聯結,了解發展方向,未來不再迷茫。

地理詞雲牆設計圖

8

地理會客廳

心繫家鄉,不懼挑戰

我們還為學校的孩子們設計並布置了體現當地獨特文化和景觀的地理會客廳。這裡既是典雅大方的會客場所,也是展示當地風土人情的平台。

中國國家地理封面牆和地理會客廳

我們希望在為同學們打造一個優雅舒適的學習、交流環境的同時,還可以激發同學們對家鄉的自豪感,樹立家鄉自信,建立故土紐帶。當你走出校園,面對世間的諸多挑戰時,這份感情能成為你在異鄉的依賴,能提醒你為什麼出發

結束語

地理學既宏大又細微,既綜合又深入,既是是一門關乎基礎科研、工農業生產、自然災害防治等方面的嚴肅科學,也是構建國族認同的重要理論基礎。這個學科值得很多聰明的頭腦投身其中。然而,學習地理,不一定要成為地理學家。當你看到更大的世界,你,可以成為任何人。

向大眾普及地理知識,傳播地理文化,是中國國家地理的核心使命。中國國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始終肩負著一種社會責任感,對於這樣一個有趣味、有深度、有意義的學科,我們很願意以六安的地理體驗中心為起點,將地理學的魅力推向全中國的青少年。

未來,我們還計劃為全國各地更多的中小學校園打造體現學校特色的地理體驗中心,為中國青少年樹立家鄉自信,展現世界更大的精彩,讓孩子們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

總策劃:宋靜茹

項目統籌: 赫志潔

項目執行:王思一、羅心宇、黃一鑫

撰文:羅心宇、吳澤群

設計: 赫志潔、尚慧

攝影:魏曉峰、 黃一鑫

特別感謝:程遠、何大偉

關注我們,認識天地萬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f1c3905b849514daa5a39a22e54de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