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走紅的張火丁:因為性格,我得罪了很多人,包括培養過我的人

2022-08-18   史鏡說

原標題:一炮走紅的張火丁:因為性格,我得罪了很多人,包括培養過我的人

"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自己。"——維吉尼亞·伍爾夫

不必隨波逐流,不必行色匆匆,不必仰望他人,也不必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下,跟隨著內心的指引,找到專屬於自己道路,即使是過著平淡的日子,也可以轟轟烈烈的在擅長的領域風風火火。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做最真實的自己。

但是這並不是一個極具包容的社會,任何做自己的行為總會面臨著假模假樣的諷刺,在做自己的路上,張火丁因為一場爆火而在網絡的世界上備受爭議。

而一般的發展趨勢總是這樣,在一場爆紅之後,抓住來之不易的機遇,趕在最容易撈金的時刻,拼盡全力的燃燒自己,創造更上一層樓的成功,但是張火丁卻沒有這樣做,她的做法恰恰與此相反,她選擇了繼續冷冷清清的表演,不為局勢所動。

得罪了人

張火丁是中國女京劇青衣的表演演員,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中國戲曲學院的教授,更是著名京劇程派藝術家趙榮琛的關門弟子,是程派的第三代傳人……頂著如此之多的響亮頭銜,張火丁卻依舊是那個除了演出會化妝之外、其他時刻不施任何粉黛的普通女人。

在台下的張火丁褪去了台上的清麗妝容之後,顯得更加的乾淨動人,每每遇到採訪時,面對記者提出的拍照要求,她總是顯得有些緊張,只留下一句"我不喜歡照相",語氣之間也是盡顯溫婉的氣質,總給人以"既在戲裡,又在戲外"的感觸。

如此清冷的性格,自然是讓張火丁對晚會表演無所觸動,甚至不願意參加,因此她的數次拒絕,確實得罪了不少盛情邀請她的人們。連張火丁自己也說過:"因為我的性格,的確得罪了很多人,包括曾經培養過我的人。"

可這並不是一件能夠靠著委屈自己一下就可以避免的糟糕處境,作為對京劇藝術忠誠的追隨者,張火丁的執著,嚴格的包圍了自己,任何不利於她對青衣演出的表演行為,她都會極力避免。

青衣之路

這種對於藝術的執著,不是一蹴而就的堅持,能夠拒絕所有合作的誘惑,必定是張火丁經歷了長時間鍛鍊的結果,包括她的性格養成。

青衣是中國戲曲中旦行中的一種,因為扮演者需要穿著青色褶子而得名,而扮演的角色就像淡雅的青色一般,大多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以賢妻良母居多,亦或者是貞潔烈女一般的人物。以唱功為主的表演方式動作幅度較小,行為舉止之間盡顯大家之氣。

而張火丁和青衣之間的故事就是一件不欲不可求的奇妙緣分相遇……1971年1月24日,張火丁出生於吉林省白城,由於對於京劇的酷愛,她在十五歲時就棄評改京,獨自去到了北京闖蕩,並在1986年考入了天津戲曲學校的京劇科,專門攻讀青衣的學問。

以自費生的身份進入天津戲曲學校,從內行的角度,就連她專攻武聲的哥哥都覺得張火丁是在折磨自己,但是有一點,他不得不承認,張火丁身上獨有的內斂、淡定的氣質,甚至是很多專業演員都沒有的特質,她不僅表現於台上,更展露於台下。

台上台下都能夠堅定自如的守得自己的一份清凈,就是張火丁和青衣最佳的緣分節點。1993年,經過中國京劇程派藝術研究會的推薦,張火丁成了程硯秋大師最得意的弟子,也成了京劇表演藝術家趙榮琛的關門弟子,得到了獨一無二的真傳。

帶著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和自身的努力刻苦,張火丁在青衣這條路上走得一天比一天堅定而又成功,1994年,在北京成功舉辦的首場個人演出讓她在表演圈博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認可。

帶著這樣堅定不移的肯定,張火丁終於在2007年一炮走紅,她的青衣表演之路也被推向了最高點。

所謂純粹

在爆火之後,頂著傳統藝術的藝術家身份,張火丁無疑成了眾多訪談節目炙手可熱的被訪者,可她總是不為所動,唯一可以鬆口的就是採訪和劇本、戲劇、導演之類的訪談,其他任何關於她個人的採訪她都是不願意出面的,比如"藝術人生"、"魯豫有約"等。

從小就喜歡簡單的張火丁是不習慣這樣的追問場合的,不愛說話的她將自己全部的熱情都給了京劇,業餘生活也是除了演出和練功沒了別的安排。

或許"慢熱"是她對京劇演出的最佳形容,一出完整的戲劇,張火丁需要慢慢地才可以進入角色,所以那些晚會類型的演唱形式是她所不能夠適應的,緊張的情緒讓她不能夠完美詮釋自己的演出內核,拒絕成了最直接的方式。

因為這樣的性格,張火丁最終選擇了關閉自己的工作室,選擇了去教書,這無疑是京劇圈的一大損失,但是張火丁卻覺得,這是對自己更加純粹的正確做法。

因為只有這樣,張火丁才可以追求數量少、質量高的標準,減少演出的數量,去追求每一場的質量。

追求質量,便是純粹的最高追求,當質量達到了自己的標準,所有的純粹才會顯得更有價值,更令人信服,讓不純粹的人不能夠再次惡言相向。

但是,特立獨行的純粹的人,尤其是具有特殊本領的人,總會給高高在上的感覺,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在堅持自己的路上越走越遠,才能不負最初的期待,才能不負那個心中的真實自己。

即使是容易得罪那些不純粹的人們,也應該相信自己對夢想的單純追求,走自己最適合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