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理想MEGA吹過了

2023-11-12   汽車公社

原標題:別把理想MEGA吹過了

一場民間AEB測試,令小鵬迎來了史上最大的「公關危機」。

現在,再去回看何小鵬隔空互懟余承東,李想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評論:「不和華為吵架,實在吵不過呀。」

頓時,覺得太過明智。

實際上,在理想的長期戰略中,一直把華為擺在非常關鍵的位置,甚至視作最大的威脅。而後者稍微動動手指便給予小鵬的「下馬威」,已然讓大家意識到李想究竟多麼具有先見之明。

「眼下,沒事別惹華為,因為真的非常容易遭到反噬。」

由此轉換視角,重新將注意力聚焦在理想身上。最近一段時間,對於這家新勢力造車更重要的事情,無疑是做好「純電高鐵」MEGA的預熱。

實際上,從上月李想位於微博突然爆出其定妝照,到之後與特斯拉Cybertruck同框聯動,到發布廣告片拍攝花絮官圖,再到釋放路跑小視頻,MEGA一直都占據著較大的關注,也令人不得不感慨這家新勢力造車「花小錢,辦大事」的營銷套路十分奏效。

殊不知,就在本周,理想則向部分媒體開放了內部鑑賞。因為不讓拍照的緣故,只允許以口述的方式,對外傳遞一些MEGA的靜態信息。而在翻閱大部分內容分享後,接下來的篇幅更想聊聊我的一些看法與質疑。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MEGA最為成功的一點,必然是它的造型設計,完全跳脫出傳統MPV必須與「埃爾法」劃等號的俗套,輕而易舉的帶來了巨大流量。

畢竟,外觀吸睛一直是大多數消費者購買電動車非常在意的東西,MEGA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顯眼包們」的迫切需求。

當然,這樣另類的選擇,也為MEGA帶來了0.215Cd超低風阻係數,尤其是結合它超過5.3米的車長,接近2米的車寬,超過1.8米的車高,以及3.3米的軸距,顯得更為誇張。

其次,值得分享的是,則是MEGA的三電參數。

譬如,容量超過108度的寧德時代麒麟5C電池,CLTC工況網端電耗15.9度/每百公里,CLTC綜合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全系採用800V高壓架構,前後雙電機加持下,零至百公里加速時間僅需5.5秒,保證了其競爭力的充沛。

再者,MEGA身為一款MPV,內部空間、實用性包括細節的打磨、參數配置、智艙成熟度,同樣無需要過多擔心,而這一直也是理想的傳統強項。

全車三排座椅的舒適度,應該也能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之上。至於剩下的動態與智駕表現,以及礙於沒有後輪轉向,是否在城區中行駛不便,因為沒有親身體驗,所以無法妄下結論。

看到這裡,如果你認為今天的文章,又是單純的開啟誇誇模式,那麼還請繼續讀下去,對於MEGA的吐槽正式開始。

什麼?外觀造型如此特例獨行?內飾設計竟然照搬L9?

雖然考慮到李想「精明商人」的屬性,以及L系列瘋狂套娃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但總覺得略顯遺憾。

幻想中,MEGA本應該是理想開啟純電路線的轉身之作,可現在就像是入了一個昂貴的新盲盒,包裝超級炫酷,令人期待拉滿,打開一看卻又是重複款。

本來接近100分的外皮,卻搭配了一個60分的內里。

並且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想說:「無論承認與否,理想目前的這套內飾設計,雖然實用性很強,但在高級感的塑造與美觀度上,無疑存在著很大的進步與升級空間。」

可惜的是,在MEGA上好似仍無法看到太大的改變。而我愈發好奇的是,明年理想將要推出的幾款純電SUV,難道還是繼續的「硬套」?

如果真就那樣,確實挺乏味無聊。

相比之下,早在今年理想二季度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中,李想曾信誓旦旦的立下flag:「MEGA將成為50萬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

那麼,此刻50萬以上賣得最好的乘用車究竟是誰?答案直指——寶馬X5。

9月共售出8,266輛,8月更是售出9,452輛。不可否認,在實現國產後,其一直保持著極強的競爭力。

也恰恰基於這樣的背景,不禁好奇MEGA真的能完成超越嗎?單月賣出8,000-10,000輛?尤其又是一款如此昂貴的MPV,本身所處的市場容量又十分有限?

並且始終無法忽略的是,MEGA身旁圍繞的競品,正在變得愈發繁多,該細分板塊早已由藍轉紅。

譬如,小鵬X9同樣在最近一段時間瘋狂預熱。僅就已知的信息來看,綜合實力不容小覷,更重要的是應該比MEGA賣得便宜。

與此同時,類似極氪009般的先入局者,大機率會針對MEGA的到來做出調整。目前熱銷的騰勢D9,也將通過推出改款進行應戰。

而更早之前,相信大家都聽聞了華為將會聯手江淮入局高端MPV市場,按照目前架勢,速度不會太慢。

綜上,MEGA想要成為50萬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真的可謂「難上加難」。

相比之下,還有一點擔憂,MEGA的到來會不會對L9的訂單造成分流?畢竟,同樣是「終極奶爸車」的定位,在很多補能便利的超一線城市,好像前者才是更適合的存在。

當然,按照既定節奏,MEGA會在今年12月正式上市,明年1月到店,2月開啟交付,節奏依舊會拉的很快。

但正如今天文章標題所提及的那樣,更想說:「千萬別把它吹過了。」有時候,營銷過度用力,既不討喜,或將適得其反。

而就在本周,理想還公布了三季度財報。

沒有太多懸念,基於超10萬輛的交付成績單,這家新勢力造車無論總營收、凈利潤、單車毛利率,還是現金儲備甚至研發投入,均創下歷史新高。

之後的電話會議中,李想則又一次談及華為:「我們內部的認知現在其實非常一致,就是面對華為的良好心態,80%是學習,20%是尊敬,零抱怨。」

可就算祭出這樣的表現,資本市場的反饋並沒有想像中的熱烈,甚至有了一種「利好出儘是利空」的意味。

無獨有偶,近日有媒體曝出,理想預計2024年銷量將超過80萬輛。巨大的野心,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

只不過,繁多的挑戰與壓力,同樣明晃晃的擺在那裡。

如果說今年中國車市的內卷與價格戰更像是一道開胃「前菜」,明年隨著各家車企拼盡全力的出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刺激「主菜」。

因此,理想絕不會輕而易舉的贏者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