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條」「乙管乙類」等政策實施後,國內文旅行業也終於迎來了希望的曙光。去哪裡,玩什麼?不少年輕人正從影視劇中尋找答案。熱門影視劇帶火旅遊景點打卡,正迎來強勢重啟。
春節假期前後熱播的《去有風的地方》便是影視文旅融合復甦的標誌之一。
隨著在雲南取景的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熱播,「總要去一趟有風的地方」正成為這個春節假期雲南旅遊業的最大賣點。
心動催生行動
影視劇一鍵激活文旅產業
很多人形容文旅融合是「詩和遠方走到了一起」。
有不少中國遊客都表示會在觀看到心動的影視節目後,去節目取景地親身感受鏡頭裡的風景,打開影視劇中的標誌性景點,品嘗劇中同款美食。
特別是在2021-2022年的全國國產電視劇發行情況中,現實題材電視劇在部數和集數上都占據榜首。
現實題材影視劇書寫角色,書寫故事,也在無形中書寫故事發生的場景——城市。一部部情節豐富、風光宜人的影視劇成了另類城市宣傳片。重慶這座西南地區的城市,便是依靠一部部影視劇的取景,數次成為炙手可熱的旅遊城市。
不少影視劇也都驗證了其良好的傳播效果與賦能文旅的驚人效應。
社交媒體平台的熱議和節節攀高的旅遊數據都顯示,熱播影視劇正在無形中承擔起塑造「明星城市」的職責。
2021年,自帶紅色基因的《山海情》和《覺醒年代》,帶火了在老牌旅遊城市之外的小眾線路。原本鮮為人知的永寧縣閩寧鎮的戈壁成為了人們的旅遊目的地備選。
2021年春節期間,網紅公路「66號公路」和劇中湧泉村取景地北長灘村接待遊客4.7萬人次。基於影視劇和當地資源的文化影視旅遊景點,《山海情》扶貧影視文化美食街等長線發展的旅遊景點也正在建設中,真正續寫鄉村振興的佳話。
熱門影視劇傳遞出深入人心的故事,讓觀眾對故事地心生神往,影像、城市、觀眾三者產生連接,最終促成觀眾變成遊客的佳話。這一點,在今年播出的現象級田園治癒劇《去有風的地方》再次得到印證。
1月17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在其官方公眾號發文稱,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熱播,帶火了雲南旅遊熱。
「跟著許紅豆吃大理鮮花餅」「今年春節一起來雲南旅遊」「總要去一趟有風的地方」等相關話題詞席捲各大社交平台。根據美團數據顯示,春節出遊十大最熱門目的地城市,由大理、三亞和西雙版納領銜。其中,大理蒼山地質公園、玉龍雪山、曼聽御花園、野象谷、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景區受到遊客青睞,預計遊客規模排在全國第五位。
形形色色歸隱田園的都市人、鮮活有趣的小鎮居民群像,勾連起鄉村與都市的關係,也串起都市人未解的「鄉愁」。
未來,螢屏上還有《小城故事多》《親愛的農夫先生》《親愛的隱居先生》等田園治癒劇,越來越多的劇集將擺脫「異鄉漂泊」的慣性思路,不再聚焦北上廣,而是立足清新質樸的小城,這也將進一步催生飽受「內卷」壓力之苦的都市青年「生活在別處」的心理。象徵著「詩和遠方」的文旅行業將有望在這些劇集的帶動下迅速復甦。
頭部城市主動出擊建設影視城
密集影視輸出讓文旅行業更有「磁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
經典旅遊城市,在旅遊目的地日益分散多元的當下保持較高的受歡迎程度,實屬不易。
不少地方政府也以前瞻性的思維主動出擊,制定利好政策邀請劇組到城市進行拍攝,擦亮城市名片,這其中,當屬青島為代表。
老城與新城的氣息交織,洋氣與傳統的韻味兼具的青島,一直是遊客偏愛的打卡地。近年來,青島一直在穩步推進「影視之都」城市名片建設,已經形成了影視拍攝的集群效應。
2022年新區更是把推進青島影視基地高標準建設納入重點工程,實施「數字影都提速、青島出品提質、影視文旅提升、影視人才集聚、產業補鏈強基、服務平台提檔、品牌塑造提升、影視金融創新、影視氛圍營造」九大行動,不少劇組也因此結緣青島,2022年的不少優質劇集都在此孵化。
在青島影視基地拍攝的《獨行月球》《萬里歸途》分別成為暑期檔和國慶檔的票房冠軍。《警察榮譽》《天才基本法》《大博弈》等電視劇在各大平台熱播。
《天才基本法》中,張子楓騎著自行車穿行於綠蔭環繞的八大關,穿過嘉峪關路、嘉峪關小學……故事也從這裡拉開序幕。張子楓在老城區的老街巷裡穿行,寫滿故事的老屋、老路,鏡頭帶觀眾領略到青島老城區的濃濃煙火氣,也讓老城區望火樓成為2022青島炙手可熱的網紅打卡地。
青島火車站、李村萬達、cherry酒吧、小魚山景區等紛紛活躍在《警察榮譽》的場景中,不少青島觀眾表示,劇中情節就像發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一樣。
《警察榮譽》劇迷粉絲,還專門按照每一集的置景,分別去到青島各處拍攝地點打卡,製作成一張《警察榮譽》打卡地圖。
劉德華線上演唱會、《中國說唱巔峰對決》《脫口秀大會5》等高人氣節目,也讓青島數度成為流量的焦點。
伴隨青島拉開朝著影視新城蝶變的序幕,廈門、成都、重慶、三亞、長沙等都紛紛加速了現代化影視新城的建設腳步,聚焦Z世代青年進行城市名片輸出。
憑藉一系列高品質的影視綜產品,以及線上線下雙向奔赴的影游聯動新發展模式,這些城市也快速由「行業新手」成為「專業玩家」,在新時期文旅營銷轉型之路的浪濤中屹立不倒。
從自然風光取景到城市理念輸出
長視頻助力文旅融合風向升級
還有一些城市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成為熱門影視劇的取景地,更希望通過凸顯品牌、貫穿劇情的方式來對城市形象進行整體輸出。
客觀而言,這種操作並非全新手段,短視頻早已踐行過並有不少成功案例。
2018年,西安、重慶藉助抖音完成了城市形象的轉型。重慶的穿樓輕軌、西安的摔碗酒、廈門的土耳其冰激凌……這些場景在抖音飛速走紅,催生了「網紅經濟」。
特別是西安依靠抖音的城市營銷,讓歷史文化厚重的城市和活力四射的群體之間碰撞出火花,2018年的「西安年·最中國」系列宣傳視頻在抖音上風靡,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春節期間突破1269 萬人次,創造了103.15 億元收入,無論是人數還是收入,都成為西安春節旅遊的歷史新高。
相比於更輕體量、更高頻輸出的短視頻,長視頻的優勢在哪裡?
短視頻的碎片化性質更為強烈,用戶自發上傳的視頻也存在跟風心理,往往過分放大城市的某個屬性、某個場景、某個習俗。而長視頻則能用30-40集的體量,用一個個邏輯結構嚴謹的故事不疾不徐地進行文化的整體輸出,塑造城市的整體風貌,和劇情結合,為觀眾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
整體性和深度性,是長視頻在城市形象展示方面的長處之所在。
作為少見的民航題材電視劇,2023年初《向風而行》的熱播掀起了新一輪的航空熱,而作為該劇的聯合出品之一的廈門航空在劇中的植入同樣受到關注,其理念式的植入方式以及相配合的整合營銷令人耳目一新。比起自然風光取景、道具展示、商標曝光等品牌露出,理念上的植入才是廈門航空此次植入的重心。
《向風而行》劇中用鷺洲航空代指廈航,就連劇中人物的制服、飛機塗裝都是以廈航為原型,通過專業的指導,傳遞積極向上、嚴謹而不失溫度的航空服務,穿插廈門日新月異、朝氣蓬勃的城市形象,自然風光之外,另有人文洞天,進而讓人建立對廈門的好感。
在此前「新十條」政策發布後一小時內,廈門在平台上的搜索熱度環比上漲20%,春節前夕機票搜索量更是暴漲至三年最高點。廈航以一己之力的理念輸出,向社會遞出廈門陽光清新、年輕活力的城市形象名片,強勢助力廈門旅遊市場的復甦。
自然而真實的場景為劇集帶來實實在在的文化底蘊和情感共鳴。劇集則以可視化的影視語言精準賦能城市形象輸出。在文旅行業有序復工復產,市場消費逐步回暖的背景下,影視創作也亟待由虛入實,借力高標準高起點的影視基地和良好的影視發展環境為觀眾提供高質量影視作品,並從文化內涵層面給城市注入勃勃生機,在影視與文旅的雙向奔赴中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