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 | 王麗娜:從細微處品味美好

2024-06-08   新民晚報

編者按:端午節是已襲了兩千多年的傳統佳節,凝聚的是民族情懷。過端午節,以虔誠心意,尋找那份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當空氣中蔓延著艾葉的香氣時,我知道端午快到了。艾葉與粽子是此季最撩人情思的詞語。人們的情感與思緒交融,每一個細節都被渲染上了濃厚的節日色彩。

端午節已經沿襲了兩千多年,「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千百年來我們始終記得那位偉大的詩人和永恆的詩魂。端午節,有些地方還紀念東漢孝女曹娥和直言進諫的伍子胥。緬懷這些先人,都是將「忠」「孝」繼承了下來。忠和孝,凝聚的是民族情懷,倡導的是愛國熱情。

越諺有云:不看《白蛇傳》,算不上過端午。老底子的紹興,端午節龍舟競渡,也可以說是娛樂節,劇場戲院裡會輪番上演《白蛇傳·盜仙草》。越劇、紹興大班都會上演,想來是因為《白蛇傳》里講的就是端午節時,白娘子為了許仙喝雄黃酒現原形嚇昏許仙,然後去「盜仙草」。白娘子深情款款,《盜仙草》這折表現的不僅是白娘子的唱功,更展示了白娘子的武功。白娘子和鶴童、鹿童打鬥,下腰口銜靈芝,如果功夫精湛的,還會做完下腰再高空翻下,這時戲迷會紛紛喝彩。對於小朋友來說,即使聽不懂「咿咿呀呀」的唱詞,不懂「為羨紅塵下山崗,西湖花燭嫁許郎」,但看到戲中翻跟斗總是會提起興趣,口中還會數「一個跟斗,兩個跟斗」。可能對於小孩子來說,看翻跟斗、挑花槍的興趣是大於小生花旦你儂我儂感情戲的。端午,是很平民化的。

傳統節日總有自己的人文符號。當時的人們將粽子投入江中,某種意義上是儀式。用最樸素的祭祀,感受文化的脈動。投之以虔誠心意,尋找的是那份歸屬感和認同感。端午,我們自己動手包粽子、做香囊。幾片粽葉,包裹著糯米和各種餡料。小腳粽、三角粽,不同地域的人有著自己的偏好。包好的粽子掛上絲線,放進鍋中慢慢煮,漸漸鍋中水汽升騰,粽葉的清香逐漸瀰漫開來,這份端午味道承載著對傳統的傳承。現在,我還會讓讀小學的女兒嘗試包粽子,小朋友從一開始老是漏米到成為迷你粽小達人,已經叫嚷每年端午都要展示自己包迷你粽的本事。

粽子糯、艾草香、黃鱔肥,端午有著煙火香氣,正是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內容,讓端午不只是《史記》中的故事,更是親身的體會,人們寄託情感,享受樂趣,體悟人生的美好。(王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