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最大的障礙,是思維匱乏

2023-12-08     筆記俠

原標題:貧窮最大的障礙,是思維匱乏

《更新書堂》專欄·第429篇

內容來源| 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書籍

摘自《帶點鋒芒又何妨》,琢磨先生著

責編| 金木研

第 7896 篇深度好文:2585字 | 6 分鐘閱讀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作「個人構念論」。意思是說一個人的認知,是由他過去的見識、經歷、思維等形成的。

一般而言,我們的學識、經歷和體驗會形成一個通道,個人對世界的認知和判斷往往都會局限在這個通道內,並想當然的認為外界皆是如此。

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區別。那麼,人如何才能賺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呢?

郭城(琢磨先生)在受到了妻子賺錢思維的啟發後,在他的新書《帶點鋒芒又何妨》中說:「貧窮最大的障礙並不是金錢的缺少,而是思維的匱乏。」那麼,我們如何才能走出自身思維的泥潭呢?他列舉了以下幾點。

一、人能賺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嗎?

結婚十幾年來,每次我查太太的帳戶時,她的錢都比我的錢多,而且差距愈演愈烈,這就引起了我的警惕。

為什麼她賺錢的能力比我強呢?我回顧了結婚以來的經歷,覺得在這麼幾個方面她明顯比我做得好。

首先,我們賺錢的意識差距甚大。我始終迷信一個觀點:提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然後用自己不斷地去賺錢。

比如我做演講,那就是名氣越大,出場費越高。但這是典型的「窮人思維」,用時間來換錢,而一旦生病體力不支,收入也就斷了。

但她卻一直在用別人賺錢,也就是我一直在挑水,她一直在造水渠。她的淘寶店已經四個皇冠了,還雇了十幾個人為她工作。

她每天只需要看看今天又賺了多少錢,剩下的時間就養養花,讀讀書。而我每天天南海北,疲於奔命卻收入寥寥,關鍵是生活品質降低得很嚴重。

所以,一個人靠自己來賺錢,始終有個上限,因為方法無非就兩個:要麼增加工作的時間,要麼提高單位時間的價格。

這種認識非常難改變。這幾天我跟太太說:為了更好地研究經濟,我想去史丹福讀一個經濟學博士。她哈哈大笑了一番,說:你想要幾個史丹福的博士,我給你招聘,你何必把自己的時間投入到這件事情上,你要去整合資源,而不是僅僅把自己當作一個資源。

其次,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完全不同。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一起去美國看房,我想的是如何儘快挑到一套滿意的房子,然後儘快簽約;她想的是為什麼他們可以在美國賣房,他們是怎麼銷售房子的,如何在美國拿到地開發房地產。等我簽完協議,她基本上把這事兒也摸得門兒清。

我只專注一件事,她專注的是每件事背後的邏輯。這個邏輯就是:這件事本質上是做什麼的,這件事的商業邏輯是什麼,這個商業邏輯的關鍵是什麼。

一個人看問題有多少角度,她做事情就會有多少可能。一個人看問題有多深入,她的收益就會有多大。

我跟太太的最後一個差異是,對風險的定義不同。我認為超出我現在承受能力的事情就是風險,比如如果首付湊不齊,我是絕對不會買房的。我太太對風險的定義是超出未來支付能力的,才是風險。

二、貧窮最大的障礙,是思維的匱乏

我之前看過一個扶貧的經歷:

一個姑娘去一個村子,看到窮困潦倒的景象,心痛不已,自己掏錢買了幾十隻羊送給了一戶人家。一年過去後,她去回訪,發現非但一隻羊都沒生下來,種羊還被吃掉了。

這個姑娘非常氣憤地問:你們怎麼可以把種羊都吃掉了呢?對方非常憤怒地說:你走,你走,我的羊我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她非常難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這樣,自己明明好心想改善對方的生活,卻只是給對方增加了幾桌全羊宴。

類似的事例其實是非常多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方面在於扶貧的方式不對,比如直接給予物質的援助,往往還不如不援助,上面提到的村子裡有些人拿到錢立刻就去賭博,這種援助反而打破了別人貧窮但平靜的生活;

另一個方面在於一個人被貧窮限制了很久以後,他的思維方式是不可能跟有錢人一樣的,他所思考的問題全部是如何更好地吃、更好地喝,而不會有什麼所謂勤勞致富的念頭。

所以說,貧窮是一種病,而且是一種很難治癒的病。這種病的名字叫「管窺」。

簡單來講,就是因為生活的種種限制,每個人都如同從管子裡看待世界,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很小的一個點,而且因為太過於專注,對周圍的所有機會都漠不關心。

這就好比一個飢餓了很久的人,他管窺到的所有都是食物,對其他東西都視若無睹。管窺的好處是,你會聚焦於眼下最緊迫的事情;但同時帶來的壞處是,你缺乏長遠的構建和計劃。

那麼,怎麼辦呢?

首先,要學會在忙碌和焦慮之餘抬起頭來,利用自己的空閒間隙去重新認識自己周遭的世界。嘗試從最緊急的事情上擺脫出來,把視線放得更長遠一點。

對城市裡貧窮的人來說,在每天機械式的上班下班的重複之餘,能夠去觀察一下比自己優秀的人都在做些什麼,才有可能從貧窮的泥沼里爬出來。很多人只是日復一日地重複做事,卻幻想著自己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未來,沒有比這再扯的事情了。

其次,要有心靈創作的能力。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農夫問另一個:「如果你當了皇帝該怎麼過?」

這個農夫回答說:「那我肯定用金鋤頭幹活兒。」很多人嘲笑農夫的無知。但是在我看來,開始從皇帝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是極好的,至少你邁出了第一步。

我經常問別人的問題是:如果你有一百萬元,該如何去投資。很多人根本不清楚。為什麼?因為從來沒想過。那如果你從現在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呢?你會不會就開始關注這方面的理財知識呢?你會不會就開始去向有過一百萬元投資經驗的人請教呢?

最後,你必須嘗試交到比自己更優秀的朋友。如果你要去創業,去諮詢那些認為打工才是正道的人,他們只會告訴你創業不如打工來的安全。

如果你要結婚,去諮詢那些信奉單身才是最好的生活的人,他們只會告訴你結婚後的種種不堪。如果你周圍聚攏的都是庸庸碌碌的人,那麼你的生活很可能也一直會庸庸碌碌下去。

你必須走出村子,才知道城市的生活;你必須結交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可能成長與突破。看看誰願意跟你交朋友,代表了你的價值;你願意跟誰交朋友,則代表了你未來的可能性。

如果人生是片汪洋,我們就是置身其中的一條小船。認知能力強的人,會時刻掌舵,控制方向;而認知能力弱的人,則像甲板上忙碌的水手,飄到哪兒算哪兒。

所以,拉開人與人之間貧富差距的,從來不是外部條件,而是認知的廣度與深度。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e2bef5d3a878d2eac88d0278f8a0f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