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周立波因病去世,臨終決定捐獻全部遺產,妻子悲痛欲絕

2024-10-20     無風卻起念

1979年9月的北京,秋天來了,樹葉黃了,一個作家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他躺在病床上,身體越來越虛弱。看著身邊親人焦急的臉龐,他心裡很清楚,自己快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這位作家,一生都在用筆寫人生,寫社會。他經歷過很多風風雨雨,也見證了國家的滄桑巨變。臨終前,他緊緊握著妻子的手,用微弱的聲音說:「我死後,屬於我個人的遺產,全部捐給國家……」

話還未說完,生命就戛然而止。妻子看著他停止呼吸,瞬間淚流滿面,泣不成聲。這個作家是誰?他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

這位作家,正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周立波。很多人可能熟悉他的名著《暴風驟雨》,但或許不知道,周立波的真實人生同樣如一部波瀾壯闊的故事。

從湖南鄉村走出的作家

1908年,周立波出生在湖南益陽縣的一個私塾教師家庭。那個時代的湖南,雖然處在清末民初的動盪局勢中,但文化氣息卻依舊濃厚。

周立波原名周紹儀,家裡人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作為的人。他從小聰慧過人,尤其喜歡讀書,家裡的藏書是他最早的知識源泉。而他後來為自己取的筆名「立波」,源於「liberty」——自由,這一名字也象徵著他一生追求自由與理想的精神。

青年時期,周立波來到上海,進入大學讀書。在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他接觸到了新思潮,參加了各種社會活動。

這種活躍的參與讓他遭到了學校的開除,但這絲毫沒有打擊他的鬥志。返回家鄉後,他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用文字表達對社會、對生活的思考。

走向文學與革命的交匯點

1930年代的中國,社會矛盾尖銳,抗日戰爭的陰雲逐漸逼近。周立波這時不僅是一個作家,也是一個參與革命活動的知識分子。他加入了八路軍,曾擔任華北前線的記者,報道抗日戰爭中的真實故事。他的文字有著強烈的時代氣息,既有對社會的深刻觀察,也飽含著對人民生活的同情。

抗戰期間,他還曾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和中國的許多文藝界人士一同參與了文藝座談會。正是在這段時間,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學風格,開始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廣袤的農村和那裡的勞動人民。

周立波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暴風驟雨》。

這部小說以東北松花江畔的元茂屯為背景,描繪了土地改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小說的主角不是英雄,而是普通的農民,他們在新的形勢下逐漸覺醒,勇敢地站起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這部作品不僅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現實,也讓周立波成為了中國文學界的標杆人物。

《暴風驟雨》獲得了史達林文學獎,這一榮譽使得周立波的名字在中國和國際上都廣為人知。

與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齊名,這些作品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中對土地改革最為深刻的描繪。通過這些作品,周立波不僅僅是在記錄歷史,更是在為農民的命運發聲。

晚年的波折與沉痛

然而,周立波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他因為政治風波遭到了嚴重的衝擊,創作被迫中斷,個人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這段時間裡,他幾乎被人們遺忘,直到1978年,才終於獲得平反。然而,歲月的摧殘已經讓他病體纏身,多種疾病使得他不得不長期住院治療。

在醫院的最後歲月,周立波深知自己時日無多。但即便在病痛的折磨中,他依然心繫國家和人民。他常常與妻子談論自己的一生,談文學,談革命,也談他對未來的願景。

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幾乎所有的成就都得益於國家和人民的支持。因此,他決定,死後要將自己所擁有的全部遺產捐獻給國家。

這個決定並非一時的衝動。早在20世紀50年代,周立波就有過類似的想法。他一生簡樸,雖有許多文學上的榮譽和財富,但他始終覺得,這一切都屬於人民。他曾多次向妻子提及,希望把這些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而不是留給自己或家人享用。

生命的最後時刻

1979年9月25日,病床上的周立波已經極為虛弱。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拉著妻子的手,聲音虛弱卻堅定:「我死後,屬於我個人的遺產,全部捐給國家。」

話語未盡,他便閉上了眼睛,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妻子看著丈夫漸漸冷去的手,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她知道,這是他最後的心愿,儘管這對她來說是無比沉痛的決定,但她還是選擇尊重他的意願。

周立波的這一舉動,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決斷,更是他一生精神追求的升華。他用行動證明了,一個作家不僅僅是文字的創造者,更是時代的見證者和貢獻者。

後世的傳承

周立波去世後,他的作品繼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他那清新樸實的文風,深刻描寫農村生活的作品,始終充滿了鄉土氣息和生活的真實感。

他的小說如《山鄉巨變》、《鐵水奔流》等,都以農村為背景,反映了農民在新社會中的生活變遷。這些作品不僅僅是文學上的瑰寶,也是歷史的記錄者。

2015年,浙江金沙影業根據周立波的《暴風驟雨》拍攝了一部同名的電視連續劇,再次將這部經典的文學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雖然時代已經不同,但周立波筆下那些為了改變命運而奮鬥的農民形象,依然讓人感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d87bdf5fdf50c275e24575ce80fc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