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市海城區檢察院檢察官在牛尾嶺水庫運用無人機進行公益訴訟調查取證。 本報通訊員陳健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調研組就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展開調研,為出台加強該項工作相關文件做準備;自治區檢察院與14家行政機關簽署意見,推動公益訴訟協作配合……在不到半個月時間裡,廣西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工作連連收到上級部門和同級單位的支持配合,公益保護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自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全面實施以來,廣西檢察機關以新的工作理念引領公益訴訟高品質發展,為「建設壯美廣西」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構築「頂層設計」,描繪公益保護藍圖
今年8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王躍飛率調研組深入基層一線,就廣西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專題調研,為即將召開的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自治區檢察院的公益訴訟工作報告,以及出台《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草案)》做準備。這是廣西做好公益訴訟工作、構築公益訴訟「頂層設計」的又一重要舉措。
最高檢部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後,廣西檢察機關堅持在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下,全面推進該項工作,積極主動彙報,爭取理解和支持,努力構築公益訴訟工作的「頂層設計」。
2017年12月,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市、縣黨委和政府以及各有關單位積極支持和配合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高度重視訴前檢察建議整改落實,加強與檢察機關的溝通協調,建立日常聯繫溝通工作機制,及時互通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移送、違法行政行為整改等情況,有力推進廣西法治建設。
目前,53個市縣(區)的黨委、政府聯合下發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文件;9個地級市、43個市縣(區)人大常委會專門聽取和審議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報告,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在黨的領導下正步穩蹄疾地向前發展。此外,自治區政府還把設區市行政機關落實檢察建議的情況納入績效考評體系。
為落實《通知》,今年8月23日,自治區檢察院與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市場監督管理局等14家行政機關,共同簽署了《關於加強全區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公益訴訟工作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明確建立了全區公益訴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案件線索相互移送、證據收集協助配合機制,檢察建議的研商、反饋、落實效果評估機制,溝通預警、信息共享機制,以及聯合開展專項行動、公益損害鑑定合作機制等,為推動公益訴訟協作配合提供了有力制度機制保障。
自治區檢察院今年還出台了《關於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持續推進美麗廣西建設的通知》,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提供有力保障。
這些「頂層設計」為廣西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提供了穩定保障。
解決公益保護「老大難」問題
「檢察機關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提及對21個非法「黑碼頭」的整治工作,自治區、梧州市、藤縣三級人大代表對檢察機關讚不絕口。潯江和北流河流經廣西藤縣,由於多種原因,這兩條河流的藤縣河段在十年間陸續出現21個非法「黑碼頭」,有的碼頭就建在縣城取水源地,「黑碼頭」產生大量污染,嚴重危害整個縣城居民的飲水安全。雖經多次整治,「黑碼頭」總會死灰復燃,有的「黑碼頭」還被列入中央環保督察舉報受理案件。
公益訴訟工作推開後,藤縣檢察院主動服務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啟用無人機、衛星圖等現代科技手段對「黑碼頭」開展調查取證。2018年9月,該院向相關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工信部門督促藤縣水利電業有限公司對上述非法「黑碼頭」採取斷電措施;建議國土、住建、水利部門督促當事人退還非法占用的土地,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建設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岸坡進行植被修復。
藤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檢察建議,及時制定和出台《藤縣潯江飲用水水源地污染源整治方案》,組建聯合執法隊,對21個非法「黑碼頭」開展拆除專項行動。之後,藤縣檢察院多次召開公益訴訟聯席會議,與各方協商研究長效整治方案,嚴防「黑碼頭」死灰復燃,督促相關部門和責任人加快生態修復,目前被「黑碼頭」破壞的河岸已經實現了復綠。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破解了非法「黑碼頭」的十年「難拆之患」,獲得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近年來,廣西檢察機關以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作為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重心,針對違法網箱養殖造成水源污染問題開展專項監督「百日會戰」,部署開展「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重點辦理一批跨省傾倒危險廢物、走私「洋垃圾」、在水源地違法排污、非法采砂採礦、毀壞「紅樹林」、破壞性捕撈「沙蟲」等污染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據統計,2017年7月至今年8月,廣西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領域訴前程序案件741件,提起訴訟56件,督促治理被污染損毀的耕地、林地4635.7畝,督促回收和清理生產類固體廢物16219.1噸,督促治理被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71.22公里、被污染水域23142.54畝、被污染土壤937.51畝。
自我優化、加強外聯,共築公益保護「圍欄」
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中,廣西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辦案優勢,明確公益訴訟和其他部門在信息共享、線索移送、案件協查等方面的職責定位,區分三級檢察機關工作重點和主要職責,形成「橫向協同」和「縱向聯動」的一體化辦案機制,有效提升辦案效率。
自治區檢察院充分遵循工作發展規律,逐步下放公益訴訟案件審批權限,對全區獨立訴訟案件統一指導辦理、重點案件掛牌督辦。其中,防城港、梧州等市級檢察院成立了公益訴訟指揮中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市公益訴訟工作。
除了自我優化,廣西檢察機關還加強外部協作,努力匯聚公益保護的強大合力,營造全社會廣泛參與公益保護的濃厚氛圍。
——不斷加強與司法機關的協作。自治區檢察院牽頭與自治區法制辦、自治區高級法院聯合制定依法行政聯席會議制度,對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檢察建議等作出具體規定。與自治區高級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召開訴審銜接工作座談會,統一司法尺度和標準,以訴訟、庭審接力推動問題解決。
——全面推進跨區域協同共治。積極推動防城港、百色等地檢察機關與東協檢察機關建立「跨境公益訴訟檢察協作機制」;梧州市檢察機關主動攜手廣東肇慶、雲浮兩地檢察機關簽訂框架協議,推動西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工作協作配合。
——積極與相關行政機關建立公益訴訟常態化工作機制。通過聯席會議、聯合出台文件、互派幹部掛職等方式,與行政機關形成既依法監督又協同履職的新型監督關係。目前,全區檢察機關與有關單位會簽協作意見88個,切實將公益訴訟檢察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合力。樹立「通過訴前程序實現維護公益目的是司法最佳狀態」理念,嚴格執行訴前程序,通過強化監督、溝通、協調,促進相關行政機關主動履職糾錯。
——樹立「恢復性司法」理念。教育引導被告人自願履行生態修復義務,以「增殖放流」「補植復綠」「生態治污」「替代性修復」等方式,對受損生態環境進行矯正、復原,實現了辦理一案、警示一片、影響社會面的良好效果。
理念更新天地寬。廣西檢察機關自覺把公益訴訟工作置於中央、自治區工作大局中謀劃和推進,努力當好黨委和政府的法治參謀,為建設壯美廣西貢獻檢察力量。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