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邊女配逆襲?譚松韻是如何修煉出無敵少女感的

2022-05-31   桃紅梨白

原標題:鑲邊女配逆襲?譚松韻是如何修煉出無敵少女感的

文丨亦茗 圖丨來源於網絡

整個五月最熱的劇,毫無疑問是《請叫我總監》。

關於劇情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今天想專門開一篇,聊聊女主譚松韻。

無論是顏值,還是人氣,譚松韻都不是90花里最拔尖的。

但她這幾年仿佛開了掛,無論演什麼劇,不管搭檔是誰,都能把劇帶火。

她的錦鯉體質,到底怎麼來的?

譚松韻一直有幾個標籤:幼態臉、個性簡單、緋聞絕緣體。

回顧一下她最近幾年的劇,就會發現譚松韻有一個被忽略的隱藏特質:冒失感。

什麼叫冒失感?就是在常規的情境下,不隨大流、不按套路出牌、會有一些跳脫的表現。

比如《最好的我們》里,耿耿的頭被學校大門卡住,余淮看到後哭笑不得。

《錦衣之下》里的袁今夏,在陸大人面前,總是毛手毛腳的。

《以家人之名》里的李尖尖,更是腦迴路清奇。

來例假了,大張旗鼓地宣揚,完全不避著哥哥們。

譚松韻自己也說過:李尖尖的腦迴路清奇,這一秒你可能覺得她會這麼做,可是她卻是另一種思路,而且另一種思路你還會覺得很可愛,也沒毛病。

包括《請叫我總監》里,小秘書時期的寧檬。

「小酸橘子」和「明明」這對歡喜冤家,最好看的對手戲,就是劍拔弩張的互懟。

陸既明為了跟寧檬理論,追到地鐵站,寧檬將了領導一軍:您能不能別再騷擾我了?

在公司受了委屈,回到家對著陸既明的照片揮拳出氣。

倆人看似不對付,實則一個聰明嚴謹,肯吃苦,一個眼光精準,能力強,三年資歷的小秘書把陰晴不定、旁人無法親近的陸既明安排得明明白白。

角色身上的冒失感,不是硬演出來的,而是譚松韻本人自帶的特色。

她在採訪中,就很少拘謹,也沒有偶像包袱,和記者聊天就像和閨蜜說話。

偶爾想不到合適的回答,也會羞澀一笑,緩解尷尬的氣氛。

這就是為什麼,譚松韻即使到了20+,過了30歲再演少女,大家也不會覺得違和。

之前提到「少女感」,很多人不自覺地,跟刻意扮嫩掛鉤,這是很膚淺的。

真正少女感的體現,不需要過多的矯揉造作,而是本真狀態下的情緒流露。

《最好的我們》里的名場面:劉昊然一邊夸譚松韻拍照好,猝不及防來了波摸頭殺。

譚松韻仿佛是瞬間觸了電,眼神里,滿是少女情竇初開的嬌嗔。

《以家人之名》里,和倆哥哥親密無間,一看見凌霄,蹦蹦跳跳就衝上去擁抱。

也是因為人畜無害的少女感,譚松韻無論搭成熟男星,還是年下弟弟,都能hold住。

和小自己整整9歲的吳磊搭,完全看不出倆人的年齡差,就像剛過成人禮的校園情侶。

而遇到林更新這樣的熟男,譚松韻的嬌小,反而讓倆人更有反差萌,中和了林更新的霸氣。

反觀一些同樣30+的女星,來演少女類型的角色,為啥會格格不入?

因為性格太穩定了,遇事太波瀾不驚了。

表達喜歡時,沒有羞怯;生氣憤怒時,看不到情緒的爆發。

一個人眼神里的精明世故,跟少女的嬌憨,本質上是南轅北轍的。

楊冪就是情緒超級穩定的代表,一切盡在掌控中。

到了《斛珠夫人》中,大家會本能地不相信,這種不動聲色是一個少女該有的狀態。

譚松韻的「幼態臉」,曾是她的招牌特色。飽滿的蘋果肌、滿滿的膠原蛋白,看起來毫無攻擊性,會給人一種親和力。

而這幾年,娃娃臉加上御姐心,讓她能力開掛,跟男主平分秋色。

林更新在採訪里,對譚松韻不吝肯定:

角色之間都需要互相成就,譚松韻也是個特別優秀、專業且敬業的演員,我們比較合拍,和她合作很舒服,陸既明一些特質,也是寧檬激發的。

其實,在《請叫我總監》之前,林更新在《我的砍價女王》演過一回霸道總裁。

但女主吳謹言和林更新,大多數時候在各演各的。

比如砍價師夏淺(吳謹言飾),去盛哲寧(林更新飾)公司幫他砍價。

和對方談判的全程,林更新的眼神不時投向吳謹言,明明有眼神碰撞交流的機會,生生被吳謹言錯過了。

口若懸河的吳謹言,把一場本該出彩的對手戲,演成了個人的獨角戲。

《請叫我總監》的發布會上,我們當面問過他:再次演霸道總裁,會有什麼不同?

林更新當時的回答是:不搞笑,很兇,很嚴肅。

劇集上線之後,這幾點都兌現了。

寧檬從小秘書到職場精英的蛻變,貫穿的是她和陸既明之間,暗搓搓的心理較量。

不甘心只當個秘書,寧檬會默默立志:總有一天,要讓陸既明叫我總監!

而陸既明並不相信寧檬能做好投資,不斷給她設置障礙,想讓她主動服軟,回來繼續當秘書。

可寧檬根本不屑於吃回頭草,在公司被陷害被冤枉,轉頭就走人,投奔石英。

之後的過程里,彼此的小互動,都能感受到態度的轉變。

寧檬回既明資本,陸既明說她「踩上高蹺」,表面上是嘲諷,背後卻是關注。

後來寧檬在項目推介會上,自信地侃侃而談,陸既明在會議室門口默默看著,眼神里滿是欣賞。

《請叫我總監》為什麼好看?

一是,被領導語言暴力、被同事甩鍋……能讓職場人感同身受,沉浸式追劇。

二是,譚松韻並沒有「獨自美麗」,和林更新之間,是互相帶動的。

所以寧檬越挫越勇、成長為「有情懷、有風骨」的投資人,能給普通職場人打上一劑強心針。

她和林更新之間,不是爛俗的「霸道總裁&瑪麗蘇」模式,而是鬥智斗勇,符合女性意識崛起的「她時代」風向。

除了職場劇,譚松韻在古裝劇中,同樣能帶動男主。

舉個例子,譚松韻、楊紫、迪麗熱巴,都和任嘉倫搭檔,演過古偶。

任嘉倫本身,不是那種自帶霸氣的硬朗男主長相,是偏柔和秀氣的。整個人的氣質,是有點溫吞的。

如果搭檔的女主太過明艷,比如熱巴和任嘉倫合作的《馭鮫記》系列,熱巴的濃顏系長相太搶眼,任嘉倫會顯得沒那麼吸睛。

《天乩之白蛇傳說》的楊紫,性格比較活潑外向,而任嘉倫是文弱書生的設定。氣勢上,明顯是女主更沾光。

所以,楊紫是屬於那種劇火了,自己火了,和男主的CP也火了。

但男主本人,在熱度過去之後,如果沒遇到更給力的作品,就容易被遺忘。

譚松韻和任嘉倫的CP,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她並沒有蓋過男主的風頭,反而在她的襯托下,讓男主加分了。

《錦衣之下》里的陸繹,應該是「快刀斬亂麻」的。但任嘉倫性格偏溫和,其實是有點矛盾的。

可在劇里,譚松韻站在任嘉倫旁邊,小鳥依人的感覺,就突出了任嘉倫的高大和凜然正氣。

和林更新的搭檔,是通過「最萌身高差」的第一眼印象,到後期勢均力敵的互動,讓大家感受到升級打怪的「爽感」,演成一齣好戲的。

張新成對她的評價「笑起來好看、執著、對藝術有追求」,也是棋逢對手的人之間,專業上的惺惺相惜。

要做到這些,需要的是:走心。而不是為了撈金,批髮式演戲。

譚松韻分享過自己的的職業觀:

我可以演一個人,就是她這個人的優點、缺點都有,她可以做錯事,但她有她的原因。我希望把一個完整的人呈現的比較豐富。

這一點,像極了她所理解的寧檬:

雖然投資是逐利的,但她從來堅守底線,並且保有情懷和風骨……這樣的人註定會成功。

倆人都不是天降紫微星,不是靠著金手指開外掛、初次登場就抓得一手好牌的幸運兒,甚至多少還有點時運不濟。

全員走紅的《甄嬛傳》里,譚松韻只是一個鑲邊的小配角,屬於要費勁想一想,才記得起來的那種。

《最好的我們》也不是大項目,甚至製作團隊一開始考慮的女主也不是她,耿耿的角色是她自己死磕下來的。

在走勢大好的時候,還遇上了親人離世,這種打擊是摧枯拉朽式的。

能捱過生死考驗的人,也一定能捱過其它的考驗,比如名利、比如人氣、比如有些徒有虛名的身外之物。

「流量時代」那幾年,所有小花削尖了腦袋往古偶劇里鑽,為了時尚紅毯、雜誌封面、品牌合作……火力全開,角色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譚松韻卻在《甄嬛傳》之後,主動屏蔽古裝劇,多年後才精挑細選,演了《錦衣之下》。

她參加綜藝的頻率也不高,上《演員的誕生》是為了磨練演技去的。

跟娛樂圈保持距離,讓譚松韻身上,沒有典型的「小花」做派——被粉絲寵著、被團隊慣著,活在真空的玻璃罩子裡,接觸不到新鮮空氣,聽不得批評的意見。

「小花」們越來越寡淡的演技,背後的原因是:表演跟人生一樣,每一個選擇都有其隱含的價碼。當你選擇了穩妥模式,批量輸出,就相當於選擇了一條庸庸碌碌、還得跟同輩互相內卷、提防「後浪」崛起的路。

美貌是會折舊的,流量是會流走的,數據是有水分的……做演員的人,如果奔著這些東西而去,是永遠演不到人心裡去的。

而譚松韻的成長軌跡更接近於,普通女生通過強大內心和個人努力,踮起腳努力夠一夠,所能達到的天花板。

觀眾對她,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雖然普通,但從未放棄奮力前行,逆水行舟,讓自己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