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黃觀音算是新品種里的第一梯隊,知名度大,影響力強,很多人愛喝。
甚至在茶葉包裝店能看到印著「黃觀音」字眼的通用泡袋。
這等殊榮,不是所有新品種都能享受的。
聊到岩茶黃觀音,很多人直奔茶香而來。
作為鐵觀音與黃金桂(別名黃旦)的雜交選育後代,黃觀音完美繼承了黃旦的透天香。
聞香時,絲絲繞繞的茶香,扶搖而上,穿透力很強。
哪怕再不懂茶的人,聞到這麼悍然的花香,也能發自內心感慨兩個字——真香!
《2》
很長時間以來,黃觀音都是以香出名。
以至於,讓很多茶客忽略了它的湯感潛力。
如果是出自正岩山場,良好的出生環境,能讓黃觀音的青葉內部順勢積攢不少能量。
最終做出來的茶,光是喝湯感,很接近正岩肉桂。
但從蓋香、水香當中的悍然花香表現,不難讓人喝出,這其實還是一泡黃觀音。
除了茶湯潛力外,正岩黃觀音與普通外山黃觀音的香氣也明顯不同,花香更有格調,聞著更清雅純粹。
聞香時,那股強勢的、具有穿透力的、表現力很強的花香(類似梔子與蘭香的結合),本質不變。
但落水香比蓋香聞到的花香更為精彩,花香雖然高揚,但聞著不沖鼻熏人,認真揭蓋多聞幾次香,照例是舒舒服服的,聞著很舒適。
良好的山場出身,能讓正岩黃觀音外在茶香,到內核湯感,方方面面都發生變化。
但前幾天有茶友拆了一泡老樹黃觀音,看到干茶的第一時間,心裡就很不理解。
「這茶難道是拼配的嘛,為什麼干茶顏色看起來不一樣?有的深有的淺?」
且慢,這樣的斷言可不準確。
《3》
黃觀音拼配,是一個值得玩味的話題。
早些年麻花揭露過,拼配版「花香肉桂」的秘密。
那些年,肉桂是當紅炸子雞,名氣響噹噹。
在種植規模還沒有擴到最大化之前,肉桂就已經在岩茶圈子,強勢走紅。
走出門和別人一起約茶,大家幾乎是「無肉不歡」。
總感覺,不喝一泡兩泡肉桂,就等同於今天壓根沒喝到岩茶。
在肉桂瘋狂走紅的時候,身價自然一路猛漲,品質稍微好一點的肉桂,當時可謂一茶難求,壓根不愁賣。
再加上,岩茶肉桂身上壓了一句火出圈的宣傳語——香不過肉桂。
這種情形下,各式各樣的假冒版「正岩肉桂」、「馬頭岩肉桂」、「花香肉桂」等,橫空出世。
這類冒牌貨肉桂不僅山場造假,連品種都是虛的,裡面真正裝著的茶,不是肉桂,而是用其它品種假冒。
濫竽充數,從而賣上更好的價錢。
這些當年被人用來假冒肉桂的其餘品種里,最常見的典型正是黃觀音。
正如同,生薑切絲能假扮土豆絲那樣,黃觀音在假冒肉桂方面擁有天然優勢。
作為較高推廣的岩茶新品種,黃觀音的種植面積相對可觀,有足夠產量基礎;
黃觀音和肉桂一眼,都是中葉品種,葉片大小接近,形態也很相似,身形相仿;
最關鍵的地方是,黃觀音足夠香,在拼配提香方面是一把好手。
有一些品質普通,沒有足夠亮點的岩茶肉桂,當時只要拼一點高香的黃觀音進去,噌地一下,猛然香得不行。
但這種拼配增香,帶來的明顯缺點是稀釋「肉味」。
點一道紅燒肉,假如裡面肉塊少,土豆多,既沒有多少肉味,還讓人感覺很虧。
如果一泡肉桂里,大量拼入其餘品種,肉桂的鮮明品種特色(桂皮香與辛辣感)會遭到衝擊。
這樣完全沒有「肉味」的肉桂,只要稍微懂點行情,就不難看清。
《4》
時間一轉眼好多年過去了,現在的肉桂沒有早年金貴。
經歷瘋狂擴種後,肉桂的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好幾倍。
各家各戶在做茶時,都不缺肉桂。
現如今,正岩肉桂保持著山場優勢,江湖地區不減。
但在周邊產區,以及外山地帶的肉桂,已經可以稱得上「泛濫」二字。
沒有山場優勢前提下,外山肉桂甚至比不過外山品種茶,至少後者在品種特色上,還占幾分新鮮感。
回到正題,眼下再談到黃觀音拼配,有不少真實現狀擺在眼前。
第一件,用黃觀音假扮肉桂的事,以後會越來越少。
第二件,不可否認,作為高香小品種茶的知名代表,拼配大紅袍在加工製作時,少不了黃觀音這類主力軍。
第三件,用其餘品種假冒黃觀音,沒有意義。
按照市場行情,同樣是正岩茶的前提下,黃觀音的競價沒有肉桂、水仙、傳統名叢高。
說得通俗些,哪怕這些年的岩茶肉桂,沒有了「一家獨大」的強橫勢頭。但正岩水仙與肉桂作為市場主流品種,價位可比同山場的小品種高。
這點完全受市場需求決定。
價格方面,正岩肉桂普遍比正岩黃觀音價高。
當正岩肉桂賣到五、六千,甚至更高時,很多茶友早已是司空見慣,沒有超過心理預期價位。
但看到一款正岩黃觀音,賣到斤價兩千、三千時,不少茶友會覺得有些貴。
受到市面上大量低端外山黃觀音的負面印象影響,黃觀音約等於便宜岩茶的片面看法,短時間很難消弭。
所以回到開篇茶友的懷疑方向,如果說,正岩老樹黃觀音大量加入了其餘品種拼配。
譬如,拼入了正岩肉桂,或者其餘正岩名叢……
這基本是不可能的。
這種逆向拼配,在圈內就是做虧本生意,怎麼可能是真的?
至於說,往裡面拼入半岩茶、外山茶進去,濫竽充數,降低成本。
這已經算不上「拼配」二字,而是赤裸裸的假冒。
但這種做法風險很高,很容易被人識破。
因為在開篇就已經普及過了,正岩黃觀音的香氣、滋味、韻感,都是很獨特的,不是隨隨便便的一款茶,就可以假冒!
《5》
依據客觀現實,黃觀音的逆向拼配不具備可行性。
既然,整泡老樹黃觀音都是純料狀態,為什麼會出現個別條索顏色不均勻的情況?
如果不是加入了其餘品種,怎麼會出現這樣怪異的事?
其實,這得從採茶說起。
武夷岩茶的茶青是開面采,采具有一定成熟度的葉子。
但採茶工在快速採茶時,難免會採下個別老嫩不一的葉片。
於是乎,做青發酵時,嫩葉老葉一齊加工。
最終成品的發酵深淺,狀態不一。
經過最後焙火,後期制出成品後,出現個別條索顏色略深一分,偏淺一分,也是正常。
只要整體不花雜,條索粗細、大小相對均勻,揉捻緊結。
這樣的岩茶干茶,在外觀表現上就無可挑剔。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