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盤之感!關於量價關係,很多人都理解的不是很明確,只會背口訣,這反而會誤導你。打算出幾期量價關係的文章給大家系統的講清楚,這篇文章只適合老韭菜,新韭菜可能聽不明白,這就要看你的悟性了。
首先,A股市場裡為什麼要看量價?因為A股市撮合制,這是交易機制所決定的,即有買才有賣,有賣才有賣,這就形成了量,而股價就是市場某一個時間大家都認可的統一的標準,就形成了價。
要是在美股市場裡看量價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成交量不能表明主力意圖,因為大額成交不容易做出來,都是真真實實的成交,所以成交量代表市場,而股價可以通過資金優勢來操控,價能代表主力意圖,所以在每股市場裡主要看價不看量。
但在我們的A股市場裡,量價要結合來看才有意義。那麼天量見天價的本質是什麼呢?其實底層邏輯很簡單,因為機制原因,要將買賣單撮合才能。成交,那麼主力出貨的最基本要求是什麼?就是要放大成交量對吧?
有市場資金進來,你主力資金才能出去。如圖這組K線形態的量價能符合出貨標準嗎?很明顯量價都符合,所以你在追高的時候,你看成交量怎麼看,就看它是否能夠達到主力出貨的標準。
其次,量價齊升在傳統散戶眼裡是好事,股價在啟動的初級階段,量價齊升是好事,到後期呢?想要實現繼續新高舊低,縮量為什麼?就意味著必須要有人鎖倉。如果成交量進一步放大,那麼市場的跟風資金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加法和乘法的對沖問題。
當場內資金盈利出局,想要穩住股價,就必須以倍數資金進場,因為市值是按照股本乘以股價來算的,比如三個散戶都有1萬的資金,第一個散戶進場後,當股價上漲到高位,這時候這個散戶的資金已經大於1萬了,甚至可能變成了2萬,而這個散戶想要盈利。
布局必須要第二和第三個散戶同時進場來承接,如此類推,當這兩個散戶盈利之後,就必須要有四個散戶再來承接,一步一步下去,股價最後必然會承接不住,造成崩盤。因此不要一味的相信量價齊升,到後期量越大,拉升和維穩的難度就會越大。
其次是縮量調整,縮量調整我們繼續看多,但這裡有個前提條件,放量意味著具備出貨的基礎,那對應的縮量是不是就意味著達不到出貨的基礎?但這裡有一個標準,股價一定要高,如果股價不高的話,你談什麼出貨?因此股價高位縮量調整可以繼續看多。
看圖股價再次啟動突破箱體的時候,就是成交量見底的時候,原因是什麼?如果說你在這個位置繼續放量,也就意味著場外資金入場,仍然有大量散戶願意買入,那你說主力後期會在這滿車的散戶繼續新高,這是不可能的,而縮量則表明市場資金已經不積極。對股價後期,不看好,所以主力才可以再次做出新高,這也就是看量價的本質和底層邏輯。
大家都知道,看量本質上是看承接的情況和資金的積極性,你也知道是承接,那承接之後呢,就結束了嗎?炒股就是個接力遊戲,也就是說承接之後還要再承接,而且必須兩個人去承接前面的一個人,而這兩個人又必須要找到後面的四個人來繼續承接,一直成倍數的往下走,這個遊戲才能繼續玩。
在這個過程中,量也必須去成倍的放大,粉絲朋友們大家好好想一想是不是這麼回事?點關注盤之感 ,給你聊透股票市場的本質和底層邏輯。不同意見者,不喜勿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c1b267d769f5fed3891f84d2ddda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