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小伙返鄉創業!與孔雀「共舞」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

2020-01-10     武平發布

在武平縣金橋孔雀養殖基地,300多隻孔雀五彩斑斕,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觀看。創建這個孔雀基地的武平青年傅新華,懷揣著兒時的「孔雀夢」從外地返鄉創業,回饋家鄉。

傅新華曾從事環保行業,在外打拚多年,去年3月,經過多方考察和學習後,他回到家鄉,充分利用自家的10餘畝林地資源,投入50多萬元,創辦了金橋孔雀特種養殖基地,開啟了他的「孔雀夢」。

孔雀是「百鳥之王」,具有很高的觀賞、食用和藥用價值,傅新華以養殖可食用的藍孔雀為主,還引進一些可供觀賞的白孔雀、花孔雀等稀有品種,以觀賞帶動消費,這也是傅新華看到的商機。

孔雀一般飼養到6個月即可食用,看著1000多隻孔雀即將到出欄時間,傅新華卻遇到了難題。原本承接的訂單因快遞行業對「孔雀」食品定義的不明確,被拒絕提供配送服務。訂單貨品不能及時送出去,這不就斷了孔雀肉對外銷售的路子嗎?傅新華愁眉緊鎖,當武平縣金橋村的村幹部得知情況後,立即向縣政府反映並尋求幫助。在武平縣政府的關心和扶持下,傅新華很快與順豐快遞簽約,改變了原本銷路單一的局面。

資料圖

政府的大力扶持,讓傅新華備受鼓舞,也讓他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幫助家鄉變得更美,打響金橋孔雀品牌,把家鄉的綠水青山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金橋孔雀養殖基地自然條件良好,而孵化孔雀技術對沒有經驗的傅新華來說又是一大難題。但隨著科技下鄉的推行,這一問題也迎刃而解。在福建省科技特派員林秋敏博士的指導下,傅新華養殖的孔雀不僅存活率高,且肉質純正,一期的1000多隻孔雀投放市場後供不應求。同時,傅新華積極探索生態農業,規劃新建種植區300餘畝,將基地打造成孔雀養殖和果樹種植相結合的循環林下經濟產業鏈,把孔雀糞便收集處理作為優良的有機肥料,不僅減少了孔雀養殖中造成的污染,也種植出了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

為了把養殖場做大做強,帶動更多村民和貧困戶脫貧致富,傅新華還決定每年向周邊的農戶提供孔雀種苗,並傳授孔雀養殖技術,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不斷擴大孔雀養殖規模,以此帶動更多的村民走向致富之路。

當前國家正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很大機遇。隨著孔雀養殖基地步入正軌,傅新華的心裡正在醞釀一個新的孔雀夢——建設孔雀文化園,將其打造成集旅遊觀光、孔雀觀賞、孔雀藝術品研發、孔雀食品加工、果樹採摘於一體的現代化特色生態農業產業化示範園,這是傅新華繼續努力的方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aYOlG8BxtCz63RLcMVS.html